昨晚上在央9看了一集关于冬奥的趣味科普小片,没想到看的我是津津有味。各种冬奥项目已经轮番开赛了,你有没有注意过冰场上的花滑、冰球、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这四个项目,运动员穿的冰刀一点也不一样,所以今天就来聊聊冬奥会上的4把刀。
今天上午,花滑团体赛开赛,所以这第一把刀,就先来介绍花样滑冰的花样刀。花样滑冰是第一个进入冬奥会的项目,早在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就把花样滑冰首次列入比赛。
美国芭蕾舞表演家杰克逊·海因斯可以说是花样滑冰的奠定者,不仅在艺术理念上为花滑开启了一片新天地,对滑冰鞋结构的巧妙改进,更是让艺术与技术的对接成为可能。在此之前,冰刀都是被人用带子绑到鞋上,贴合性和跟脚性是个问题,海因斯首创把合成钢冰刀用螺钉牢固地拧在鞋底上。
随着花样滑冰的技术动作越来越丰富,花样刀的结构与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最独特之处是刀刃前的刀齿。有了它就可以完成点冰起跳动作,这是运动员可以做出3周跳4周跳的关键所在。
花样刀刀刃较宽,刀体有弧度,便于转弯、旋转和完成各种步法。花滑动作幅度大、强度高,对脚踝部位的冲击力大,因此鞋腰硬且高。
高速旋转是花滑比赛中最赏心悦目的动作之一,为什么花滑中的旋转会越来越快?因为从能量衰减角度,在不增加外力的情况下,旋转速度不是应该越来越慢吗?
小片邀请了李永乐老师现身说法,解释这是一个转动惯量的问题,转动快慢与身体姿势有关,运动员伸开双臂在冰面上开始旋转,此时就具有了一定的角动量,角动量=转动惯量x转动的角速度,张开双臂时转动惯量比较大,突然缩起双臂收起双腿,转动惯量减小了,转动速度就变大了,旋转速度自然就比刚才快了很多。下次再看花滑比赛的时候,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运动员的旋转动作,总是从张开双臂开始,渐渐收紧加速,最后再打开双臂结束。
第二把刀要来说说速度滑冰的跑刀。
冬奥会上,速度滑冰一共有14块金牌,是金牌数量最多的单项,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诞生于速度滑冰,可见其江湖地位显赫。目前运动员普遍使用的是克莱普冰刀,这是一种脱位冰刀,克莱普也并不是人名,而是因为在滑行过程中会发出“克莱普”“克莱普”的响声。在1997至1998赛季,一共有10项男子世界纪录和9项女子世界纪录,被穿克莱普冰刀的运动员打破。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国际冰联终于给了它一个正式的合法身份,从此,克莱普冰刀成为了所有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标配。
克莱普冰刀在我们看来就好比一双趿拉板儿,而且还滑得更快了,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李永乐老师现身说法,分离的鞋跟和鞋可以增加蹬冰的时间,运动员不必过早的把脚抬起来,节省了抬脚的做功;也不用担心刀尖会插到冰里,这样就不用把脚抬的很高,节省了体力;运动会在舒展完一个动作后,可以利用脚踝的肌肉来蹬冰,这样就增加了一个能量的来源,蹬冰幅度更大。统计表明,克莱普冰刀能提升大约5%的做功,平均每圈滑行时间快1到1.5秒。
这第三把刀就是短道速滑专用的短道刀。
短道速滑十分刺激惊险,占位、超越、反超越、临场战术、身体接触、跌倒、犯规,每一场比赛都是一个故事。
短道速滑场地周长111.12米,直道长28.85米,弯道半径8米,大道速滑的内道半径为25米,外道半径为30米,场地的改变,也影响的冰鞋的改变。短道速滑没有人使用克莱普冰刀,因为根本没时间去发挥脱位式冰刀的优势,因为他们总是在不停的转弯!所以短道刀的冰刀是与鞋完全固定的,刀体稍短,刀桩更高,弧度要大一点,这会让转弯更灵活,也可以防止冰鞋蹭到冰面。
短道刀最大的改变是冰刀的位置,举个例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运动员要滑4圈半,历经9个弯道,又始终以逆时针方向滑行,为了更有利于转弯,冰刀的位置并不是在双脚的正中间,而是偏向左侧,同时冰刀垂立面,也向左侧微微倾斜。
最后我们来说一声冰球的球刀。
冰球要有速度、耐力、身体对抗、滑行技术、杆上技术、团队战术、配合打法,所以球刀的刀身高而短,因为冰球运动最重要的滑行特点是会随时随地完成急转急停动作,高是为了倾斜时不会使鞋触及冰面;
刀身短而弧度大,和冰面接触面积小,可以灵活滑跑和改变方向。球刀使用的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钢材,刀刃带有浅沟,可使其锋利持久;
刀刃很厚,是为了抵抗冰球的撞击,以及对抗时球员之间冰刀的直接碰撞,刀刃厚,抗击打、不弯曲变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