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在产销量上不断冲击国外大厂,被大家称为逆袭,激发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但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国产手机品牌在功能机时代就有过辉煌,那是我们的手机从无到有的阶段,国产手机通过合资为主要途径不断发力,多个品牌一起对如日中天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外大牌造成巨大压力。之后国产手机品牌经历了一次大洗牌,无数品牌纷纷倒下,其原因主要包括:手机牌照制度取消、山寨机出现、自主核心技术缺乏、智能机时代到来、市场形势误判等。但是无论如何,2000-2004年,那段令人自豪的辉煌岁月还是应该值得铭记的,本期简要介绍一下那些辉煌过的优秀国产手机品牌先驱代表,让我们一起回忆那段曾经亲历过或听说过的年代。
手机品牌之国产崛起1、波导(Bird)
“手机中的战斗机”,相信没经历那个时代的人也一定听过这句广告词。把波导放在本期第一位并不是因为广告词,而是波导手机确实曾经是国产手机名副其实的前辈老大。1992年,徐立华、蒲杰、徐锡广、隋波等创业人员与奉化大桥镇合作创立奉化波导公司。1999年更名为“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与法国萨基姆SAGEM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移动电话技术开发和生产合作。1999年7月,第一台波导牌移动电话上市。2000年起,波导手机连续七年位居国产手机品牌销量第一名,并在2003年首次超越过国外手机品牌销量,包括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李玟曾为其代言。2002年8月29日与SAGEM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宁波波导萨基姆电子有限公司。2005年11月30日与SAGEM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宁波萨基姆研发有限公司。2006年后波导手机走下坡路,波导曾涉足汽车、投资。如今,波导还推出新手机,但已风光不再。
2、夏新(Amoi)
广告词“会跳舞的手机”。厦新电子有限公司(AMOISONIC)成立于1981年8月,是厦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生产过录像机、VCD/DVD、电视机等,曾连续五年录像机产销量名列全国第一。1997年5月,注册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夏新、波导等国产手机的火热程度堪比今天的华为、小米,其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70%。凭借A8拿下单款手机盈利超过8亿元的辉煌成绩。2003年7月26日,更名为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新品牌标识——Amoi夏新。2005年达到鼎盛时期,品牌价值达到70.62亿元,邀请“超女”冠军李宇春代言。同样是2006年后,开始下滑。随后,联想移动原掌门刘军接盘夏新手机,开始转型智能手机,并在2012年与360合作推出特供机大V,2013年继续延续大V系列,曾名噪一时。但从2014开始彻底滑坡。2016年爆出夏新手机部门关门歇业、寻找接盘人的消息,目前未有最新消息。
3、科健
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到1998年成功推出第一款GSM手机,科健用了十四年。由于早期与三电子合作,使得科健一度成为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品牌。2002年7月,科健独辟蹊径走体育营销路线。出资赞助英超球队埃弗顿,成为首家与英超联赛合作的本土企业。此后的两年时间,身披印有“科健Kejian”字样战袍的埃弗顿球员,成为了英超球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运作李铁、李玮峰效力英超。2005年,科健手机逐渐从消费电子市场退出,各地分公司和相关部门也先后关闭。昔日的科健股份已经沦为一家空壳公司。2016年,科健重回手机市场,打出“中国老品牌,人民好手机”的口号,准备深耕乡镇市场。
4、迪比特
迪比特成立于1993年,中文名音译自DBTEL,是台湾大霸集团的成员企业,2001年6月以前,迪比特一直为摩托罗拉、西门子等手机厂商做代工,其后以“迪比特”品牌进军手机市场。2003年,迪比特第一款手机5688进入消费电子市场,月销量高达70万台。以当时的国产手机厂商领军者波导为参考。2002年波导推出的S1200手机日销量超万台。粗略的估算,迪比特5688的日销量为波导S1200的2.3倍。顶峰时曾位列国产手机销量前三。迪比特找来了当时内地最火热的乐团组合羽泉进行产品代言,甚至还签约了百变天后郑秀文作为代言人。2004年出现亏损,2006年开始,迪比特开始淡出消费市场。迪比特的败局,市场萎缩是导火索,渠道的不稳定、运营管理的过度集权、技术储备的不充分都是症结。
5、熊猫
生产电视机出身的南京熊猫,1990年介入手机领域。和爱立信合作,2001年成立了熊猫移动,以自主熊猫品牌进军手机市场;2002年熊猫手机夺得央视CCTV的年度广告标王;2003年,签约梁朝伟担任形象代言人。2005年,熊猫手机慢慢从手机市场淡出,又回到家电市场。
6、首信
2001年9月,普天首信集团联合北京电子控股集团、诺基亚国际金融公司、山东黄金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首信手机代言人是跳水皇后伏明霞。2004年开始,首信手机业务开始急剧下滑,在2006年,首信又重拾手机业务,不过一直不温不火。后转攻老人机市场,使得首信品牌在老人机市场持续走红,甚至还出现山寨机仿冒。
7、CECT
CECT是脱胎于信息产业部的大型国有企业,2002年侨兴移动收购中电通信(CECT)的部分股份,并于2003年2月成立新的中外合资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CT)。中电通信(CECT)借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收购飞利浦手机业务的那个)及侨兴集团的研发设计底蕴、基础生产体系、产品销售渠道,CECT快速的成为手机市场的一颗新星,与当时的波导、科健和熊猫手机齐名。CECT手机质量较高,但是价格比较低,在手机市场一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了快速推行市场化战略,公司高层提出了一项名为“贴牌”生产的战略,尝试与一些未拿到手机拍照的生产商进行合作,共同生产、销售手机产品,并且按照固定比例分成。于是众多手机贴上了CECT的商标,甚至有众多山寨机纷纷贴牌CECT。最终出现在市场上的全部都是CECT品牌,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都会把矛头指向CECT,CECT背上了手机质量很差的恶名。应该说,是CECT自己找来的猪队友把自己坑了,也只能怪自己。2008年,CECT旗下主攻细分市场的VEVA品牌推出。2012年后,CECT手机淡出市场。
把CECT放在最后是因为有说法“CECT手机的倒闭代表了中国手机一个时代的完结”。在为这些早期国产手机品牌的没落而唏嘘时,我们必须为他们的努力和曾经的辉煌致以敬意。然而,在第一批国产手机品牌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一大批新的品牌异军突起——那就是山寨机,成为我国手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记忆。下一期,我们一起来回顾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落幕后进入所谓野蛮生长时期的手机品牌故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