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泉港警方连续接到多起报警。警方表示,他们被假扮朋友骗了,微信上的所有钱都被转移了。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这是一种新型诈骗。骗子通过虚假二维码“钓鱼”骗取受害人的微信信号,最后从微信账号中盗取钱财。
案例1
2月15日下午,住在泉港区凤山村的小张接见了一位“同学”QQ消息显示,他的微信登录不正常,需要朋友的帮助进行验证。为了让小张相信他的身份,“同学”与小张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语音通话。相信的小张按要求扫描对方二维码,填写微信相关信息,退出微信。
随后,“同学”以填写错误信息为由要求小张发送“验证”信息,并要求小张在审核期间不要登录微信,以免被冻结。半小时后,小张登录微信,发现1279元被转账走了。原来,骗子提前盗取了小张的QQ账号,所以他有机会假装是同学作弊。
案例2
2月16日下午,泉港区前邵村的小陈也遭遇了同样的诈骗。骗子盗取朋友的QQ账号,以其微信登录异常需要朋友帮助验证为由,诱骗小陈扫描二维码、输入账号密码、发送短信等步骤,盗取小陈的微信,并在小陈的微信上充值1790,通过购买Q币花光你所有的钱。
案例3
2月15日下午,我呆在家里泉港区山窑街小庄收到了“同班同学”小胡的QQ信息,请他帮忙验证他的微信。小庄按照对方要求扫描二维码,并填写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密码等信息。随后,骗子要求他在半小时内不要登录微信,以免冻结微信。骗子登陆小庄的微信后,不仅在微信上转移了100多元零钱,还假装向小庄的姑姑借钱,导致小庄和姑姑共损失1519元。
警方提醒市民
这种欺诈行为看似简单,但其杀伤力不应低估。很多人被抓到了。为此,小编整理了三个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分享:
1.预防的核心是不可或缺的。当朋友提供贷款、辅助验证和其他帮助时,你应该通过多个渠道验证朋友的真实性,通过打电话、打开视频或亲自询问来验证情况,不要冲动转账。
2.不应忽视安全提醒。当对话窗口中出现风险提示时,请注意朋友的帐户可能被盗。如果情况属实,请尽快联系你的朋友冻结账户,并告诉其他朋友避免更多人受骗。
3.不得披露个人信息。防止数字盗窃是防止此类欺诈的关键。因此,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社交账户密码、支付密码、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不要点击未知链接或扫描未知二维码。
不管说谎者有多少伎俩,只要有一个好的方法来阻止他们,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伎俩被打破了。快速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或家人,以防止欺诈!
转自:泉港市公安局
资料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