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论坛(中国最好的平面设计看这里!2021GDC设计奖在深颁奖,获奖作品展同期开幕)

读庄/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刘悠扬

未来的中国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经过半年多的全国巡回交流推广、作品征集、高峰论坛、国际评审与设计大会,第17届深圳创意12月重点主题活动2021gdc设计奖于12月11日在深圳举行。获奖作品展也在欢乐海岸华侨城创意展示中心开幕,448件入围作品展示了全球华人设计界的最新思维模式和探索方向。

作为一项两年一度的中国设计盛会,同一天公布的2021gdc设计奖名单备受业界期待。33位国际知名设计师从448件入围作品中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和评审奖,最终获得13项金奖、25项银奖和42项铜奖;学生组获得4项金奖、20项银奖、28项铜奖和28项评估奖。

此次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主办深圳市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由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主办,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支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承担快乐海岸共同赞助。

深圳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深圳市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主任韩望喜,南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远辉,深圳市设计艺术联盟主席任克雷,深圳设计艺术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刘震,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会长张浩、深圳关山岳美术馆馆长陈湘波、深圳市亿湾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栾茜、,南山博物馆策展人齐欣,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董事长潘明、张洪涛、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设计师韩家英、王粤飞等嘉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学院代表、sgda成员和GDC参与者齐聚深圳,见证这场设计行业的双年展。

今年重点关注四个话题

平面设计师论坛

GDC设计奖于1992年在中国深圳成立,每两年举办一次。它通过表扬和推荐最佳设计来鼓励创意设计师,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并逐渐从“世界顶级中国设计奖”转向“世界最重要的设计奖之一”,成为深圳最具创意的文化名片。

据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会长张昊介绍介绍,2021gdc设计奖聚焦于四个主题:视觉探索、社会关注、商业推广和科技整合,评选机制与往年相比发生了变化。该奖项邀请了王燕凯小林寺分会毕雪峰、大黑大武,韩家英佐野研二郎、李少波、刘潇湘、莉莎·恩贝伊斯、李广、瓜生太郎、okrm等30多位国际知名设计师担任评委。参赛作品分为9个类别:视觉系统、产品包装、出版物、海报、字体设计、插图、环境图形、RGB和综合。每一个类别都设有金、银和铜奖。每位评审员从各个项目的作品中选出唯一获得认可的GDC评审奖。

据报道,2021gdc设计获奖作品展将持续至2022年1月7日。2022年,GDC设计奖获奖作品将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展出。获奖者还将通过网络媒体的采访,分享其优秀作品的创作背景、思维轨迹、实施过程和社会反响,为行业带来更深入、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圳设计动力走在科技前沿

当平面设计遇到尖端技术时,它会激发什么火花?在以科技创新著称的深圳,技术与设计的融合已成为这座设计之都的城市特色之一。在2021gdc设计奖中,来自深圳的两件获奖作品展示了这一特点,也为当代平面设计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专业团体包装金奖作品《月之暗面》这本书的主体是给中秋节的礼物蓝牙扬声器,这个设计传达了外星生命的想象。形状设计为飞碟,上盖打开,内部为环形山。陨石坑里放着一个大月饼。取出月饼后,可以在陨石坑的空腔中放置各种各样的小物体,甚至可以养一条小鱼或一株小植物。如果说盖上外盖只是一个蓝牙扬声器,那么它也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艺术设备。

专业团体环境图形金奖和评估奖作品《展会视觉:未来?未来!二0二0》这是一部为46位年轻艺术创作者的作品集体展览而设计的展览视觉作品。作品突出了“随意涂鸦已成为当代人创造和再创造的象征性行为”的表达。借助这一主要的视觉语言,电子屏幕语言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创意草图展示设计方式。

用设计回应社会问题

平面设计作品往往承载着设计师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反应,从对健康的关注到对可持续设计的探索。这种解决设计问题的社会责任感也反映在这部获奖作品中。

冠状病毒猖獗的疫情使人们空前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专业团体包装金奖作品《MO MOVE 火柴盒》使用酒店客房内提供给客人的火柴盒作为宣传媒介,Momove或moremove,呼吁人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健康。人物造型是指汉代石刻的表现形式,这意味着人们如果长时间呆在室内会变得僵硬。由于酒店位于浙江省一个道教文化盛行的县城,所以本作品选用了道教地图集导航图”小说中的人物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专业团体评审奖作品《2020“上海设计10×10”全球大奖展》同样,关注疫情带来的社会变化,通过展览视觉系统的设计,探索疫情下全球创意设计的有机成长。

专业团体综合金奖及评奖作品《讲什么-广州语言观察展》设计团队着眼于设计的社会实践,系统地梳理了作为观察者和设计师的粤语,并将其转化为展览。“粤鸡”的内容包括“粤鸡”的表达、“粤鸡”的声调、“粤鸡”在展览中的谐音等。通过展览,观众可以感受到粤语的新鲜和活力,尽量避免失去丰富的语言和文化。

审核人:谭鲁刚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