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明/葛同林/彭建华/朱庆智)
编辑/娟子
“两乘一险”重点作业车辆动态监控
“可持续交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绿色交通。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即为人们提供方便、安全、绿色和可靠的交通系统。”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在第二届联合国可持续交通全球会议开幕式新闻发布会上说。
如何深刻理解“安全”的深刻含义?让我们从世卫组织最近发布的一组数据开始:道路交通事故每年造成130万可预防的死亡和约5000万人受伤,这是全世界儿童和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目前的趋势,在未来十年内,它将造成约1500万人死亡,5亿人受伤。尽管联合国和其他道路安全机构努力工作,但在过去20年中,道路交通伤亡人数一直很高。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如果说采用新兴技术是解决诸多挑战的关键,那么加强全球交通安全治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能力,是实现可持续交通转型的首要问题。
中国交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第一,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的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加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设备安全技术性能,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大力减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预防为主,落实综合措施,全面提高能力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安全运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大事故得到初步遏制,重大事故总数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协调发展与安全,全力推进高水平“安全交通”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出行保驾护航,为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法律法规建设得到加强,依法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修订《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规,制定和修订《水下航行安全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定了安全生产面谈、挂牌、监督管理制度。多部门联合发布了《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各地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法制建设。
第二,完善标准体系。准备和修订《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条件》《船舶载运干纸浆安全技术要求》《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内河化学品船洗舱安全技术要求》完善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进一步规范安全监督执法。综合执法、港口航运公安等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进一步规范文明,法治能力明显提高。逐步推进工业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检查的实施,提高安全监管效果,营造法制环境。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想和模式,提高安全应急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安全责任制不断完善,履行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一,加强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党政同责、一职双责、共同管理、失职追究”和“工商业、生产经营必须安全管理”的方针《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责任规范导则》,督促行业管理部门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建立权责清单,进一步规范安全履行职责。
二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运输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企业基本建立健全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明确,覆盖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安全管理人员和依法持证上岗人员进一步落实。
三是初步建立信用机制。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违规信息库,建立“黑名单”制度,促进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及其骨干人员诚实守信、安全生产。
·初步建立双防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的制度、标准和操作规程基本建立。制定《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等规定,选择28家单位进行风险管理试点,制定了三个重点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判断标准。释放《关于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控的通知》《关于切实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的意见》,提出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清单。行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重大风险识别控制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严格重大隐患排查监管,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执法,双防机制建设成效显著。
二是建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判断机制。以风险分析、研究判断和事故规律分析为重点,建立重大风险分析、研究判断的正常机制,提高风险研究判断和防控能力。根据季节、环境、地域和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时总结安全生产规律,及时部署,提前做好预警和预防工作。加快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行业重大风险地图,实现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测、防范预警、联合防控。
第三,以事故为出发点,举一反三。深入开展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回头看”,对照整改措施逐一评价落实情况,对未落实整改措施、重大问题暂停、重大隐患迟延追究责任。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统计,逐步推进全口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实现月度事故数据的交流与共享,为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研究判断提供基础支持,重大风险分析和安全生产决策。深入分析公路水运行业的典型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险情,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法规、标准、制度和规范。
车辆维修人员对动车组接触网进行检修
船员模拟驾驶训练
海上船舶消防救援能力演习
交通工具
中国政府建立和完善了全国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和全国重大海上溢油应急部际联席会议两大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统一指挥、全域聚焦、专家组联合、就近快速响应的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工作格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2021年9月1日起,专门设立海上搜救活动基本原则、搜救机构建设、搜救各方权利义务、指挥协调机制等。
公路应急管理体系也得到了调整和完善。依托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职责分工和管理模式,初步建立了职责明确、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级的公路交通应急储备体系初步形成,运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已在河北、吉林、黑龙江、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加快建设13个国家级区域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省、市依托高速公路、公路养护单位或物资储备单位建设省、市公路交通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点,省、市Liuyifei公路交通应急储备体系初步形成。
在经营管理方面,储备中心(仓库)还探索了一套“平战结合、以战为本”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交通行业市级专业应急队伍试点认定工作方案》,明确了市政专业应急队伍的建设标准和认定程序。建立了公交、铁路、公路、桥梁等行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00余支,其中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4支,救援人员6800余人。
滑坡治理
在连续急弯和陡坡路段设置减速带和护栏
·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迅速提高
倾覆和沉没的钻井平台,向下游冲去的油罐车前部,满载的客机坠入大海。。。海上应急小组组长和他的同事们一次又一次地带领小组第一次到达,站在水声和火声的前面和紧急疏散的后面,用生命与天灾人祸作斗争。这是一部电影《紧急救援》节目的亮点还展示了中国救援人员的真实工作状态。
在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鸭绿江以北和南沙群岛上,中国建立了24个救援基地、88艘值班救援船、3个打捞基地、8次救援飞行和115个临时着陆点,并建立了19个支援小组,每天365天、24小时和几小时。
中国沿海水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救援机动部队(包括救援船和救援直升机)在距海岸100海里以内水域的紧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应急保障力量可在9级海况下派出,并可在6级海况下实施有效救援。
根据《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 年)》,共建成22座国家溢油应急设备仓库(已建成16座,在建6座)。我国沿海重点海域专业清除溢油能力将达到1000吨,沿海高风险海域全社会清除溢油能力将达到1万吨。长江干线已建成11座溢油应急设备库,在建7座。长江干线专业除油能力达到200吨,重要路段达到400吨。
2012年至2019年,中国组织协调海上搜救行动1.6万次,出动搜救船舶7.2万艘,飞机2780架,成功营救遇难船舶1.1万艘,遇难人员12.2万人,搜救成功率96.2%。同时,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打捞沉船和韩国客船财产、有效保护人民整体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隧道中的抗疲劳LED照明
水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
资料来源:《交通建设与管理》《2021》杂志的第五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