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光明。com-《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丁一鸣常河光明日报记者赵利华
临泉县,安徽省西北门户是该省人口最多的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和农村留守儿童大县。
不久前,在临泉县艾亭镇谢庄小学,穿着便衣的孩子们蹲在走廊里,微微露出陈旧的样子,或者拿着崭新的平板电脑做问题或画画。
看到这一幕的鲜明对比,记者很好奇。农村地区的生活节奏缓慢。当一台小型平板电脑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时,它会给教学带来什么真正的变化?它能成为弥合城乡教育数字鸿沟的载体吗?
校长:改变开始了
近年来,随着政府教育和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协庄小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不仅是“从泥砌到砖瓦结构,再到一排排小建筑”的校园变革,也是教学设施的更新和迭代:从黑板到粉笔班班通,来到今天的智慧课堂。
2019年底,建成了20多所农村中小学,其中包括政府资助的协庄中小学。协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四个班级实现了平板教学。在智能课堂应用的背景下,这所学校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教学生态。
“缺乏教师,教育程度较低”是小型农村学校面临的一个困境。在协庄小学,包括校长在内的13名教师负责7个班级的10多门课程的教学,包括学前班。在这种困境下,兼任多学科教学是农村教师必须面对的选择。“一专多能”也可能意味着“没有专业也没有能力”。智能教室系统提供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教育信息化对于我们的农村学校来说,这是及时的帮助。“谢庄小学校长姜林说。
姜林对“我们是否能充分利用智能教室”的担忧早已消除。“教师现在离不开平板电脑,尤其是年轻教师。平板电脑已经成为课堂上强有力的助手。平板电脑中的课件材料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说着,姜林的眼睛转向了操场。像这些孩子一样,他在这里肆意奔跑。199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选择回到这里并留下,但他没有离开。
困惑与坚定,痛苦与喜悦,姜林已经品尝了20多年的所有味道。如今,随着年轻教师的参与,教育硬件的改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规模从120所增加到了200所左右。对于未来,姜林心中有更多的期待。
老老师:现在改变还不晚
中文老师李道峰从1982年开始在协庄小学任教。今年秋季学期伊始,李道峰的二年级学生升入三年级。这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年,也是他平板课的第一年。
在协庄小学扎根40年来,李道峰经历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在他看来,田野、土壤和大自然都为农村儿童提供了持续的营养,所以农村儿童的生活并不稀缺,即使是丰富。
然而,城乡社会发展之间的差距常常让李道峰感到困惑:“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往往难以理解文中提到的东西黄河壮丽的长城这些都是农村儿童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提到的风景和图像的美,李道峰经常在课堂上“跳舞”,通过绘画、唱歌和讲故事来帮助解释课文及其思想和感情。现在,他不能动了,但他不必用这种方式描述书中的知识。平板电脑上的各种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外面的世界。
即将退休的李道峰知道,“平板电脑是老师的好帮手。虽然我们老了,但我们的老老师不能落后。我们应该早点接受新事物,永远不要学习太晚”。
年轻教师:期待更多变化
李道峰的女儿李艳丽老师回忆起孩子们刚拿到平板电脑时的情景。她的眼睛闪着光芒:“孩子们很开心,感觉很新鲜。他们喜欢使用平板电脑,对学习有很大的热情。特别是后续阅读和语言评估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了一个标准化的环境。”
受父亲的影响,李艳丽注意到了丰富的课堂本质。她习惯于借助平板电脑中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媒体资源来拓展儿童的想象力。同时,我们也注意在平板电脑资源的帮助下更好地与儿童沟通。
她教的六年级有近50名学生,这是最大的班级。理解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不容易。“留守儿童,尤其是来自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有情感缺失的问题。尤其是从教学点转学的高年级儿童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课堂互动很难进行,也很难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李艳丽说。
李艳丽通过在平板电脑上安排阅读评估和其他学习任务,收集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个人学习情况的数据,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的阅读评估分数越来越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过去,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点名抽查。现在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都在后台,没有一个被遗漏。”
留守导致缺乏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农村教师就像父母一样。在她眼里,每个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李艳丽预计平板电脑发布后会有更多变化。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3日,第07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