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欧洲处理器项目官方网站(以下简称EPI)宣布:,其首款自主研发的芯片EPAC10risc-v已交付给EPI,并已成功通过初步测试。该芯片基于22nm工艺,频率为1GHz。它结合了许多专门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加速器技术,但实际性能仍不得而知。
(图片来源:EPI)
据了解,所谓的EPI是一个由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等10个欧洲国家的28个合作伙伴组成的项目。目标是实现欧盟在HPC芯片技术和HPC基础设施方面的独立。简单的理解是,欧盟希望为其HPC超级计算机开发自己的芯片,并希望有能力开发高性能CPU。
欧洲第一个自行开发的处理器名为Epac(欧洲处理器加速器)。它采用了混合结构。CPU核心是由semidynamics开发的Avisapdo,它基于开源risc-v架构。它有四个Vpu矢量单元,由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和萨格勒布大学联合设计和开发。
该芯片配备了二级缓存、STX张量加速器、VRR可变精度计算模块和法国开发的SerDes网络模块。该芯片基于Grofande22nm低功耗技术,芯片面积为26.97m㎡.第一批只生产了143个用于测试的产品,这已经贯穿了整个项目。
(图片来源:EPI)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该芯片的性能如何,但它是由欧盟与10个国家的技术共同制造的芯片。据估计,表演不会太拉屁股。尽管它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当前主流的消费类处理器,但作为超级计算机使用的芯片在某些领域肯定具有优势。
据了解,EPI计划将下一代Epac处理器升级至12NM工艺,并采用更先进的小芯片布局。目前尚不清楚下一代芯片何时会出现,但从这一系列举措中可以看出,欧洲确实在全面推进自主芯片研发,希望在芯片制造领域赶上世界水平。
早些时候,日经亚洲报道,欧盟启动了一项1750亿美元的半导体投资计划,希望在2030年前完成2nm工艺,并努力将全球芯片容量份额从10%提高到20%。英特尔还表示,未来10年,将在欧洲投资950亿美元,建设8家晶圆厂,以扩大产能,满足自身需求。同时,它还准备与台积电和三星一起抢占芯片OEM市场。
今年的全球核心短缺使所有国家都意识到自主开发芯片的重要性,并正在尽一切努力发展半导体技术。国内芯片技术在过去两年也取得了突破。国内14nm和12NM的量产也即将到来,但与全球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仍需迎头赶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