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莉丝汀月饼券回收价格 篱笆(「蓝媒视频」本端调查:老品牌不敌新网红?“克莉丝汀”部分关店引发“预付式警报”)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9月10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新蓝网记者傅心怡)巅峰时一天用掉10吨面粉;全国一千多家门店;2012年成为中国首个赴港上市的烘焙企业……近日,嘉兴地区克莉丝汀饼屋传出陆续关门的消息,消费卡券无处使用的情况也被媒体曝光。本端记者致电克莉丝汀上海市定西路1277号的电话核实消息,工作人员告知,嘉兴方面的门店确实是关了,正在处理消费者退卡券问题。那么,杭州的情况怎么样呢?


记者通过第三方地图搜索“克莉丝汀”,来到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春晓路的“克莉丝汀”老地址,现在已被一家水饺店取代。隔壁商铺老板告诉记者,这家饼屋“搬家”已有一段时间,现在滨江区唯一一家开在扬帆路上。


随后,记者来到扬帆路,员工对嘉兴地区门店关停一事略有耳闻。“今年一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关了,但是对杭州门店倒是没有影响。”这名员工跟记者感叹,烘焙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网红产品层出不穷,像“克莉丝汀”这样的老牌企业确实大受影响,“我们现在的客户主要是中老年人,因为我们家面包还是比较实惠的。”


记者从现场看到,克莉丝汀的面包均价不超过10元人民币,这与动辄40元起跳的网红面包确实有不小差价。不过,在记者在这家店呆的近一小时里,进店的顾客仅一位前来兑换月饼券的男士。


文二路克莉丝汀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下午4点半到5点的时段里,记者在这里只遇到一位进店选购的客人。店员告诉记者,早上的生意会好些,不少人会选择来这买个早餐吃。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烘焙产品同质化程度高,行业竞争激烈造成克莉丝汀近年来市占率连续下降;多处亏损门店关闭,门店数量逐年减少,品牌知名度弱化使得经营业绩不断下滑,大部分单店营收不如过往,导致整体营收下降。

为减少亏损,克莉丝汀2018年对收益不佳、租金急涨、翻新不易回收成本的门店进行关停,门店数量从2017年的648家减少到586家,关闭旧门店66家,净减少62家门店,其中作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的上海地区,减少门店34家,占全年度关店数量的51.52%。

克莉丝汀月饼券


关停背后:上半年亏损1.08亿元

市场份额持续衰退

记者注意到,一直到2019年中旬,“克莉丝汀”的市场份额持续在衰退中。

8月30日晚,“克莉丝汀”发布2019年中期报告显示,其营收为2.58亿元,同比减少17.5%;亏损1.0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16亿元;门店总数由去年同期的616家减少到553家,市场份额及影响力在继续衰退。


曾是行业老大

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1992年8月8日开业,已有27年历史,主要生产各式中西糕点、面包、裱花蛋糕、月饼、饼干、糖果等6大类3000余种产品,网点布局以江浙沪经济发达地区为主。2010年12月31日,Euromonitor发布的资料显示,克莉丝汀是中国销售烘焙产品最大(就收益及零售门店数目而言)的零售连锁店。

资料显示,克莉丝汀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投资烘焙企业之一,于2012年2月在中国香港上市,被称为“烘焙第一股”。在创始人罗田安执掌公司期间,克莉丝汀一度凭借雄厚实力在各地扩张,但自2013年起持续亏损至今,并自2014年下半年起开启“关店潮”。


记者调查:兑付难情况早已出现 杭州仍在销售

2016年末,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首次公布一批警示企业名单,克莉丝汀赫然在列,与另外19家企业一同登上“黑榜”,克莉斯汀的投诉集中在多个门店关闭,预付卡券兑付难。当时,单用途预付卡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林根透露,这家企业的预付卡、券保有量已超亿元,由于多家店关门,卡券无法兑换,连续被消费者投诉。“它沉淀的卡和券很多,上亿的级别,的确一段时间存在着卡券不能兑付,一下投诉很多,对接过了以后,他们说会协调。”


不过,记者走访杭州多家门店发现,虽然普遍生意不好,但预付卡、券依然在售,还打出了充值500元赠送100元的广告。“克莉丝汀”客服告诉记者,消费卡券在江浙沪相关门店通用,目前杭州市预付卡券使用不受嘉兴市门店关闭影响。嘉兴市的消费者方便的话可以到江浙沪相关克莉丝汀门店消费,也可以在官网消费。如需退卡,拨打4008205000热线与公司沟通,说明所持消费卡券金额,协商进一步的解决办法。


截至记者发稿前,浙江省消保委、杭州市消保委暂未收到消费者针对“克莉丝汀”兑付难的投诉。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浙江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在办卡前,需要看清相关条款。如果条款中规定了“预付卡一经售出不挂失、不补办、不退钱、不转让,规定使用期限,超过期限即无法使用或需要缴纳一定费用方可继续使用”等,这属于经营者减轻自身责任的“霸王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另外,针对屡屡爆出的预付卡风险,省消保委也建议尽快出台预付式消费管理实施细则,将所有发放预付卡的经营者纳入调整范围,明确发卡企业的义务、违约责任、消费者救济途径等事项。有关部门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商务、银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在预付式消费监管方面的无缝对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