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一类题目,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大量的练习获得显著提升。但是也不乏有很多考生练到一定程度后就遇到“瓶颈”,想做到准确率与做答速度兼顾,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接下来中公教育就围绕这个问题给各位考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备考建议。
一、分析问题思路清——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对于资料分析的一些基础问题,建议首先关注问题中涉及的时间,从时间的角度我们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情况:
1、若题目中只有一个时间点,我们可以将其与题干已知的时间进行对比,进而判断出是求现期值还是基期值。
2、若题目中涉及到两个时间相比较,或者出现“比上年同期”、“同比”、“环比”、“增速”、“增幅”等标志词时,通常所求为增长相关问题,此时需关注问题或选项中增长的结果是否带有单位,有单位即为增长量,反之则为增长率。
3、题目中给出一个时间段,如“2015-2020年”,且带有“年均增长”相关表述,通常所求为年均增长量或年均增长率问题。
当然,在明确了题目考点以后,就需要我们结合材料中的已知数据,快速反应出相关公式,进行下一步的求解。而在茫茫“数”海中,找到我们需要的数据有时也并非易事。
二、查找数据快而准——磨刀不误砍柴工
找数据慢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养成梳理材料的习惯,或者对于材料的梳理不到位。有的考生认为梳理材料浪费时间,于是先看题目再去通篇找数,而当我们遇到信息量较大的文字型材料,这种做法适得其反,往往是找数找到眼花缭乱。
其实梳理材料时我们无需通读全篇,而是应该在跳读的同时勾划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来了解每个部分的核心内容。通常这个过程一般只需20-30秒时间,熟练之后还可以更快,而这个过程对于接下来查找解题数据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梳理材料过程中,发现材料中的前三个段落分别描述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某些行业情况,而我们所求是与“住宿和餐饮业”相关问题,即可直接定位数据在第三段。(注:住宿和餐饮业是服务业的一种,归属于第三产业)
当我们定位到所需数据后,建议不要在材料中有过多的勾划,以免影响到作答其他题目时查找数据,可以将尺子等工具放在定位的数据处,做完题目再移开。
三.计算数据勤练习——涵泳工夫兴味长
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能力相信考生们都是具备的,但是一旦在实战中遇到多位数字的计算依然会犯错误。主要原因在于平时练习不足,对于一些计算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掌握得不到位。所以建议考生们平常练习多动笔,少用计算器,不要抱有“考试的时候我能算得对”的侥幸心理。
日常做题时,首先要将学过的计算方法反复练习并熟练使用,尾数法、特征数字法、有效数字法和错位加减法等,尤其是有效数字法中各种算式的取舍原则要区分清楚。其次要养成习惯:计算之前先观察对比各个选项,因为选项之间的差距会影响题目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精度。另外,同一个算式我们可以思考出多种计算方法,对比不同方法的解题效果,拓宽解题思路。
相信通过以上关于资料分析备考分享,能让各位正在备考的考生有所收获,中公教育也建议大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备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