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专业,被称为“一人旷课全系放假”、最“孤独”专业,已经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2014年北京大学薛逸凡“一个人的毕业照”红极一时,因是冷门专业,毕业合照只有一个人,便完成了集体照,也让古生物专业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然而除了北京大学开设了古生物专业外,南京大学也开设了该专业,只是与北大不同的是南大的古生物专业是两年一招,相同的却是古生物专业学生不好招。据了解,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两年招收一个班,2009年招生8人,2011年招生6人,2013年招生5人,也是冷冷清清,但是比起北大古生物专业的独苗情况,却又好了很多。
北大古生物专业火了薛逸凡,南大古生物专业却有个杨子潇。杨子潇原本最想读的是化学相关专业,他也擅长化学,曾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的一等奖,因此被保送到南京大学,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阴差阳错进了古生物专业,在没了解该专业前,他极为郁闷,可是如今,在经历了3年学习之后,即使让他转专业,他都不愿意了。
“刚开始可能没感觉,了解了就爱上了。”杨子潇说。古生物专业是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交叉领域,大学期间,他去过安徽张八岭、浙江长兴、北京周口店、东北等多个地方,每次出野外实习,罗盘、地质锤、放大镜、野外记录本,这些都是必带的东西,可见该专业非常有趣。
尽管南京大学与北大是不同的大学,但是古生物专业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北大还是南大,该专业因为人数少,在上专业课时,能够轻松地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也能够随时解决心中的知识盲点,这可是其他专业无法相比的。而且该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从大二大三就开始跟着老师做科研。这或许也是这个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原因所在吧,难怪这个专业的学生会这么优秀,教育资源几乎都是独享。
恐怕家长和学生最为担心的是,这样的冷门专业就业是否存在困难?“古生物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有研究所、博物馆、开办地质类专业的高校,我们会保证至少2/3的学生在这个领域上发展。因为学生少,除去读研、出国的学生,留给研究所的更少,因此每年都会出现一个毕业生好几个单位抢着要的情况。”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文瑄这么说。
而且在古生物方向,也不乏大师级别的科研人员,2018年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古生物学家张弥曼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项,成为第5位中国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一生获得诸多大奖,其研究成果刷新了人们对泥盆纪总鳍鱼类、肺鱼和陆生脊椎动物间关系的认识,在世界古生物学研究领域获得一致认可,而且她的学术观点为地质专家在寻找油层时提供了科学依据。
因此,专业冷热其实不是关键,关键是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专业,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冷门专业同样可以成为科学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