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南
昨日(8月9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曝光84批违法防晒产品,涉及55个品牌,多个国内知名产品被枪杀。这是近年来主管部门首次将防晒产品暴露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这是国内品牌的集体作弊还是背后还有另一个秘密?
CBO记者周尧
“太出乎意料,太突然”。
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化妆品监督抽查结果。一位品牌工程师坦言,在84批化妆品(详细清单见正文末尾)收到通知后,因为实际检测到的防晒成分与产品认证和鉴定成分不一致。
公告称,本次曝光的84批产品中,经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有12批产品被认定为涉嫌假冒产品,有一批产品已申请复检。在剩下的71批产品中,有55个非法品牌被执行。
这是近年来主管部门首次在如此大的区域内对防晒产品进行采样和暴露。
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添加的成分在标准范围内
对于消费者或化妆品店主来说,大规模曝光让不知道真相的“吃瓜人”最担心产品质量。各品牌防晒产品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存在非法添加的情况?
仅从暴露内容来看,答案是否定的。暴露产品的主要问题是添加的成分没有标记,并且标记的成分没有实际添加(产品成分与记录不一致)。
暴露品牌的防晒产品成分在标准许可范围内。以韩国防晒乳液SPF30PA++为例,其核心问题是产品标签中含有防晒剂:两种二苯甲酮-3,4-甲基苄亚基樟脑和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但事实上,该部门尚未检测到产品中标注的防晒剂。相反,主管当局在该产品中检测到了防晒剂水杨酸乙基己酯,但韩国女王没有积极标记该产品含有防晒剂。
然而,韩厚产品中防晒霜“水杨酸乙基己酯”的实际含量为4.4%,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根据2007年最新版本《化妆品卫生规范》水杨酸乙基己酯的允许浓度为5%。
《化妆品财经在线》(微信wwwcbocn)记者仔细对比了其他曝光产品的主要问题,情况与韩国女王类似。检查的原因是产品上标注的防晒霜与实际使用的防晒霜不一致,但实际添加到所有暴露产品中的防晒霜都在标准范围内。
据统计,目前中国官方批准的防晒霜约有28种,近十年来世界上还没有新的防晒霜获得许可。在这个阶段,防晒产品的所有创新都集中在相容性(将两种或更多药物混合在一起)和配方技术上。
“国家规定了防晒霜的品种和最高用量。由于成分简单,很少有品牌非法添加。这次曝光的品牌产品质量也没有问题。”一名接受记者采访的工程师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意味着暴露在外的防晒产品实际上没有质量问题,也没有非法添加的动机和必要性。主要问题是记录的配方与产品实际使用的配方不一致。
为什么这些国内知名品牌的防晒产品会这样做?
当60%的产品过期时,企业为什么要在程序上偷工减料?
“虽然防晒产品的核心成分防晒霜多年来没有改变,但各种品牌产品的分销仍在快速迭代改进。然而,目前特殊用途化妆品许可证号的许可和审查过程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导致绝大多数产品的销售效率低下持有特殊用途化妆品许可证号码的企业在更新配方时未履行重新申报程序。“上述品牌工程师分析说。
《化妆品财经在线》(微信wwwcbocn)记者从品牌方面了解到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上海一位品牌总监告诉记者:“该品牌的每一个新产品都需要申报备案一次,每申报一次,单个产品的综合成本近2万元,申请周期长近一年半,难以跟上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导致一些企业申请通过审批后,即使产品配方发生变化,也不再申请。有些更糟糕的是,多个产品使用相同的许可证号。长期以来,这几乎是一条潜规则。"
《化妆品财经在线》(微信wwwcbocn)记者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现,在此次曝光的84批产品中,超过60%的品牌产品的备案批准文件实际上已经过期,甚至一些品牌在2008年仍在使用备案号。“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4年。批准号为2013年,有到期的风险。”上面的一位品牌工程师说。
此外一些专家推测“一些品牌证书可能会通过中介机构申请。为了提高通过率,中介机构实际报告的配方可能根本不适合生产,制造商只能在实际生产中使用与申请材料不一致的配方,这肯定会被发现这一次。"
还值得一提的是,从此次曝光的品牌来看,外国品牌占比不到4%,以防晒为主的国产产品如美孚宝、伊贝什等不在名单上。绝大多数曝光的品牌都是国产品牌,其中伯克品牌的单品曝光率最高。目前尚不清楚外国品牌是否比国内品牌整体上更规范,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抽样检查中是否主要针对国内品牌。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文件中提出的问题产品“召回和货架下处理”的要求,对暴露的品牌不会产生小的影响。
企业主管部门是否积极反思整改情况?
从监管层面加强执法,对消费者有利。公告发布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相关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实并督促相关生产(代理)企业对上市销售的相关产品及时采取召回等措施,立案调查,依法严肃处理。
但是,从企业的实际经营和发展来看,在企业自我调整的同时,业内也有人对“化妆品专用证号(以下简称专用证号)的审批制度和流程”提出了建议,希望变得更加“简单和扎根”。
“目前,这套审批流程通常不是以技术研发为主,而是以公司管理和法规等文科人员为主,导致以获取审批文件为目的的申请活动。”“脚踏实地,”该品牌的总监吐槽告诉记者说,“文字游戏”有点太大,太死板,无法对应用系统进行投诉。如此多的品牌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问题,是国家管理层重审批轻监管的必然结果。
“比如,有关单位在审核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时,甚至会担心标点符号的问题。”品牌总监说。
令业内人士更加不安的是,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简称FDA)公布的产品类似的防晒产品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几乎所有特殊用途化妆品都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
然而,根据《化妆品财经在线》据记者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逐步进行调整。今年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第二批中央指定的152个行政审批项目。第149条明确规定,取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的专用化妆品审批的初审。换句话说,特殊证书的申报可以直接从第二步开始,整个审批时间缩短了2-3个月。有关管理层指出,取消这些事项有利于缩短投资审批周期,减少环节,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
未来是否会调整,如何调整?记者致电采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种化妆品评价中心的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时,记者尚未收到明确答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