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原标题《忠肝义胆 智勇双全 严于律己 光照后人——伯父胡光革命生涯二三事》,有删节
作者:胡江
我的伯父胡光,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和平建设时期。战争年代,伯父身先士卒、不惧死亡,在抗战演马庄战斗、解放战争四平攻坚战、平津战役解放天津中,他有胆有识、冲在一线、直面挑战、敢于胜利。抗美援朝,作为一线指挥员,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运筹帷幄、精心谋划、克服困难,在战斗中以最小牺牲取得最大战果。他千方百计创造性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特别是在抗美援朝三所里、龙源里、山中里等战斗中,伯父胡光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平时期,他关爱士兵、事业为上,对个人和子女、兄弟要求严格,从未利用手中职权谋取任何私利。
1955年胡光参加全军英模会留影
(一)战场“第六感”,命令发报员刚离开10多米,美军的炮弹就落地1950年11月开始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将美联军诱至预定战场后,突然发起反击,扭转战局。
1950年11月底,美军南撤、北援之敌拟于三所里会合。伯父时任38军113师338团参谋长,带领部队14小时急行军145华里,并翻越1250米的长安山。在团长、政委的指挥下,突然向三所里韩军一个治安连及刚刚抵达的美军骑兵第1师第5团先遣分队30余人发起攻击,将其全歼,占领了三所里及其附近高地。最终,阻隔美军南撤、北援之敌。美军第9军见从三所里逃跑无望,只能转到安州方向南逃。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338团参谋长胡光(左三)与团长朱月华、政委邢泽、政治处主任崔浦合影
长年的军旅生涯,伯父对战争高度敏感,如同“第六感”。他作战经验丰富,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态势总能精准判断。部队到达三所里占据有利地形后,团指挥所的电台及时向上级报告了战场情况,伯父察觉到电台所处位置隐蔽性不强,极易受到敌人攻击,当即命令电台转移,一刻都不能停留。发报员刚刚携带电台走出十几米,美军就向我军进行了炮击,所幸战士和电台提前作了转移和隐蔽,避免了部队重大损失。
(二)高干“衣锦还乡”,却没有任何特殊化,不参加宴请,不收特产抗美援朝结束后,伯父回国参加全军英模会,1955年授中校,组织上安排他到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深造。1959年毕业后,伯父被任命为38军113师参谋长(副师级),那一年他只有35岁。
胡光(后排左一)在南京学习期间,与朱月华(前排右一)等同学合影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伯父回安徽农村看望我的奶奶,当时他已经是部队一定级别的干部,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除了一名警卫员随行外,没有惊动任何人。虽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伯父吃路边摊、住大车店、乘长途公交,按规定支付钱款和粮票,丝毫不搞特殊化、不提额外要求。直至到了县城,伯父被地方部队的同志发现,上前了解情况才知道是伯父回乡寻亲。
即使如此,伯父仍然在家里陪着我的奶奶,吃住在乡,不住招待所,不参加宴请,不收特产,不要求地方对家属特殊照顾。
(三)师长带头种植养殖,让战士吃饱饭1961年,伯父晋升为上校军衔,1964年3月任38军113师第一副师长,分管作战、训练。1965年4月,伯父从113师调任沈阳军区工程兵第五工区主任(正师),1969年秋转任沈阳军区守备4师师长,当年10月就被拉上了辽宁省昭乌达盟林西县(现内蒙古林西县)。
胡光在辽宁省昭乌达盟时的留影
昭乌达盟人烟稀少,时有野兽出没,驻军条件艰苦,吃饱穿暖都不容易,伯父作为师长,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贯彻上级首长指示,努力改善基层生活条件。他以身作则,结合自然条件,带头开展种植、养殖。
昭乌达盟位于东北塞外,20世纪60年代野生动物分布比较广泛,伯父有时带领战士们打来野兔、孢子,除了改善战士生活外,还分给其他兄弟部队,度过了艰苦的岁月。
(四)女儿符合入伍条件,军装都准备好了,却被爸爸拦住,不让“走后门”1972年9月,伯父被任命为外长山要塞区副司令(副军级),时年48岁。要塞区一些海岛部队驻防远离大陆,交通不便,气候恶劣,伯父胡光带领战士加固了大量坑道战备工事和近百公里通往高山阵地哨卡的土石路,在各个险要抗登陆防御地段,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上图为20世纪70年代初,伯父胡光副司令在外长山要塞区驻防时的留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军营,参军报国成为时代青年首选。我的堂姐各方面素质都符合入伍条件,负责征兵的干部表示,一定要为胡副司令女儿参军提供条件,伯父的女儿很快就办好了入伍手续、填写了相关表格,甚至连军装都已经准备就绪。伯父知道后,立即制止了这种行为,停止所有程序,硬是不让女儿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走后门”入伍。
(五)老部下带着礼物来感谢,伯父严词拒绝甚至严厉批评,仿佛不近人情1979年,沈阳军区安排伯父到军事学院(后与政院、后勤学院组建为国防大学)深造。
上图为1979年伯父胡光(右一)在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学习期间的留影
1986年,伯父在副军职岗位干了14年后,在旅大警备区副参谋长位置上离休。离休后。
伯父在革命战争中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干部和优秀人才,他在大连生活期间,许多来自各地他的老部下来看望,特别是带着礼物来感谢他战争年代救命之恩、和平年代培养之情的,他都严词拒绝,甚至严厉批评,仿佛不近人情。实际上,他对战友、对下属充满深厚情谊。
他珍惜和平年代幸福平静的生活,很少再讲烽火岁月的枪林弹雨,更不谈个人的卓越战绩。他把对牺牲战友的思念埋在心底,对自己要求极为苛刻,生活极为简单,直到去世,全家仍然居住在七八十年代部队分配的住房里,条件简单,设施老化,但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
伯父虽然离开我们三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始终屹立在我们心中,激励鼓舞着我们。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