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关于推广借鉴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经验做法的通知》,在全省推广广州开发区39条创新举措,包括工程建设审批、全链条人才服务、智能秒批等改革品牌,以及政策兑现、电水气热网联办、“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等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为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贡献了“黄埔智慧”。
2月24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南都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18年获批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广州开发区全面落实落细各项改革任务,营商环境改革实现从1.0到4.0迭代升级,全方位打造“黄埔Smile”营商招牌,营商环境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改革力度走在全省前列。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1年,南都重磅推出专题报道:粤改粤好--走读广东五大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当中便详细解读了黄埔区营商环境改革的“奥秘”。可点击链接深读原文。)
39条创新举措聚焦4大方面
发布会上,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制改革综合处副处长尤萱文表示,建设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广州开发区围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痛点难点问题自主发力,做到凡是有利于营商环境的都大胆改、大胆干。为及时总结省实验区建设经验,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创新经验做法清单》,将市场主体认可度高、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39条创新举措印发给各地市学习借鉴,推动全省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据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吴火华介绍,39条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政务环境、创新环境、要素环境和开放环境等4个方面。
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该区深化全省首个“企业开办无费区”,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增至5枚,累计为9万余家企业减少成本3900多万元;推出“工业快批10条”,推动实现“快筹快建快投”;在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1870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获得扶持资金5.81亿元。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通讯员供图
在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方面,该区打造“2+3+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给予广纳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充分自主管理权;建成众创空间6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2家、加速器7家,在园企业超5000家;发行全国首支纯专利知识产权、首支纯商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累计为26家企业提供6860万元出海风险保障。
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该区助力市场主体降本增效,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累计共实施30宗,降低企业成本2.76亿;建设“摩天工坊”、推动“园区上楼”;构建“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首创门店式金融服务超市,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促成融资超240亿元。
在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方面,该区推出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互通;成立全国首个大湾区劳动争议创新研究院;颁发全市首张港澳建筑工程领域专业企业从业资格证书,支持港澳专业机构和人士参与区内工程建设。
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中,黄埔区域高质量发展得到有力推动。2018年到2021年,该区GDP年均增长保持高位,登记企业数量从6.7万户增长到16.1万户,上市企业从49家到70家,综合实力、科技创新指标均位居国家级经开区前列。
优化服务为企业发展提速
三年多来,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不断出新出彩,特别是在扶持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效尤为显著。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单宁伟表示,该区在系统化集成改革、零距离政务服务、数智化审批模式这“三驾马车”上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
据单宁伟介绍,广州开发区在全省首推“带规划方案出让用地”模式,率先落实“三阶段”发放施工许可制度,信任审批贯穿报批全过程,免费服务即时享。创新政企“合伙人”服务理念,推动审批服务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订制全流程、个性化的政策、技术服务,企业报批材料缩减至62%,实现建设项目“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已成功推动近百个企业投资项目提前竣工,最快为企业节省了6个月的筹建时间,免费服务累计为900余家企业减免筹建成本8600万元。
洁特生物是广州开发区第一批申请提容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袁建华表示,近年来公司订单增长迅猛,但由于园区场地有限,需在外租赁其他厂房仓库,增加了巨额的生产成本。
“2020年末,我们了解到广州开发区已经推出提高工业用地效率政策,恰好可以满足公司扩大厂房建设的需求,就按流程做出了申请。”袁建华表示,“在区职能单位极为专业的服务下,全流程指导我们完成提容论证、专家评审、区层面会议审议等工作,最终公司仅用时6个月就完成了提容和修规方案的批复,相关项目动竣工时间提前了至少大半年。”
在准入准营领域,广州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长蒋佐龙介绍,该区首推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境外投资者“不出国、零跑动”完成企业开办,还首推“一品一策”“一类一策”服务,精准解决新产品准营难题。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光辉介绍,广州开发区探索出贯穿科技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链,累计发行4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共为39家中小企业融资10.25亿元。
万孚生物知识产权总监来祥均表示,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的一系列创新政策极好地保护了公司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区内首发的知识产权海外侵权保险在公司核心技术研发、新产品上市等环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软硬兼施”优化营商环境
2021年,《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支持广州开发区“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为创新试点工作探索更多有益经验”。今年1月,广州市制定出台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政策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将广州开发区76项创新工作举措单列一张清单,支持该区在省实验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改革尖兵作用,为创新试点工作探索更多有益经验。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廖菁在发布会上表示,广州开发区将高标准落实国家101项改革事项和广州223项改革举措,推进本区76项创新举措,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打造创新创业新引擎、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等方面持续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措施。
廖菁称,2018年以来,广州开发区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从强调简政放权到审批流程再造,从营商指标提升到全方位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历经多次改革探索。在营商“软环境”已日趋完善的基础上,该区将聚焦“硬环境”优化提升,“软硬兼施”全面抓好营商环境,实实在在地提升企业满意度。
接下来,黄埔区将加强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用工保障,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供电可靠性及供水稳定性,同时通过完善园区内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的收储、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等,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业宜居新黄埔。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吴泽瑜 通讯员 孙旭东 范敏玲 廖俊豪 李剑锋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