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顺丰电子面单(顺丰菜鸟互“拉黑”,争的究竟是什么?)

视觉中国 供图

金羊网记者 林曦 实习生 曾靖

6月1日起,顺丰速运与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之间的互通数据接口关闭。这意味着消费者将无法在阿里平台上选择顺丰速递运送包裹或查询顺丰快递的物流信息。这场相互“拉黑”的争端引起了国家邮政总局的关注。1日夜间,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服务消费提示,称受事件影响,少量快件信息查询及部分生鲜农产品寄递或不畅。截至目前,顺丰、菜鸟双方仍无和解迹象。不少经常网购的“剁手族”表示,希望“神仙打架莫殃及池鱼”,不要损害消费者利益。

2日晚顺丰回应羊城晚报记者称,目前淘宝用户依然可以使用顺丰,生鲜市场物流运输正常,客户如需查询,请上顺丰官方渠道即可。与此同时,有些阿里平台上的店铺已发出公告,称发货将改用非顺丰的快递公司。

双方互怼不断升级

菜鸟 顺丰

对于事件起因,菜鸟方面2日表示:原本只是很小范围的快递柜对接问题,被顺丰恶意放大,单方面于6月1日10:00突然停止了全部淘宝物流数据的回传,给百万消费者和商家造成了收发货的困扰和风险损失。

对于顺丰声称旗下丰巢被“封杀”一事,菜鸟方面称与顺丰关于丰巢快递柜的合同已于2017年3月到期。经过近两个月的沟通谈判,双方无法就信息安全所需要的数据连接达成共识,遂中止了合同协议。菜鸟还称,顺丰和丰巢此前出现过快递柜信息泄露、大量调用非顺丰数据等一系列信息安全事件。

顺丰方面随即给出了不同的版本:菜鸟5月要求丰巢提供与其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而丰巢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拒绝了这一要求。菜鸟单方面于6月1日0点切断丰巢信息接口。顺丰称,菜鸟“封杀”顺丰的背后原因是阿里方面希望顺丰放弃使用“腾讯云”而改用“阿里云”。

菜鸟方面最新回应称:“任何事情都可以谈,但信息安全不允许有任何折扣,这一点菜鸟不会有任何让步。”

2日晚上顺丰在发给羊城晚报记者的最新回应中,则称“有关近日舆论‘突然’出现的信息涉嫌泄露问题,我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说明事实,表明立场,对于被外力驱动而致使的信息歪曲,我们感到无奈且深表遗憾”,同时表示:“目前,淘宝用户依然可以使用顺丰,生鲜市场物流运输正常,客户需要查询,请上顺丰官方渠道查询即可。”

信息安全只是借口

菜鸟与顺丰都声称自己的出发点是信息安全,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般“互撕”的本质其实是对物流大数据的战略争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指出,物流相当于是最接近终端客户的业务,从客户那里得到的数据可以直接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和梳理,甚至可以指挥生产;互联网人创立的新兴物流想要得到客户数据,其与做本身物流的企业之间争夺是微商模式跟传统商业模式间的争夺,一个建立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另一个建立在网络商城的基础上。从互联网角度判断,微商模式将更有竞争力,但最终争夺的结果还需要让市场与消费者进行取舍。

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由于丰巢所属的“通达帮”主要流量来自阿里系,其立场与顺丰不完全相同。顺丰的主要业务量与菜鸟或阿里无关,如果顺丰放弃与腾讯云的合作而仅仅全面接入阿里云,这对顺丰来说是绝不可能接受的。

对于矛盾双方的日后走向,赵小敏表示:“短期看来,顺丰的退出涉及话语权问题,而顺丰不会轻易让出话语权。但从中长期来看,双方的部分合作还是会继续的。”

今年5月22日,由菜鸟网络主办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在演讲中强调,未来的物流公司的成长,要靠数据、技术和人才。马云呼吁企业要联合作战,应对未来每天10亿包裹的业务体量,“互相作战永远没有未来”。

在顺丰与阿里若即若离的合作中,凭借运送优势,顺丰曾多次尝试电商业务。从“顺丰E商圈”、顺丰优选、嘿店到风趣海淘等,尽管目前都不算成功,但“物流+电商”、与阿里“电商+菜鸟”,有着殊途同归的意味,顺丰在数据业务上的敏感也可想而知。

5月29日上午,包括顺丰在内的15家邮政快递企业与菜鸟网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承诺进一步推动数据开放连接,深入运用大数据能力来提升服务品质。根据协议,这15家企业与菜鸟将基于云计算服务,通过电子面单、云客服等产品上的合作来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升级。不料三天后,菜鸟和顺丰的矛盾还是爆发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