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建筑(北京文博丨走近“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之古建筑③)

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张金名片,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为进一步丰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北京市文物局自2020年启动了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截至2021年3月,共收到近百处申报项目。按照遴选程序,北京市文物局对以上申报项目开展认真审核,邀请党史、文物保护、考古、城市规划等多领域专家反复评议、实地复核,召开多轮专题会研究,并书面征求属地及政府部门意见,最终形成建议名单。近期,市政府正式公布北京市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46处,另有4处与现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其中古遗址(6处)、古墓葬(2处)、古建筑(16处)、石窟寺及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处)。至此,本市共形成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55处。


今天让我们跟随北京文博一起走近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之古建筑


北京古迹

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之古建筑(16处)③


据北京市文物局申遗处处长黄威介绍,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上的北京城布局严谨、中轴明显、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在世界城市中独树一帜”。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和根基;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使之成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北京市文物局统筹推进老城整体保护工作,牵头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2021年,宏恩观、僧格林沁祠堂、万寿兴隆寺、护国观音寺、西板桥、醇亲王府马号等处文物被公布为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丰富了北京老城独特的文化内涵。


01、宏恩观

地址:东城区张旺胡同2、4号,豆腐池胡同21、23号,赵府街71号

时代:明、清

简介:始建于元代,初为千佛寺,明代更名为清净寺,清光绪年间改扩建为宏恩观。原为三路,坐北朝南,现存中路和东路。中路现存二进院落,东路由南北两座跨院组成。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我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布局特征、形制特点、装饰艺术的重要实证。


宏恩观进院帝君殿北面


02、僧格林沁祠堂

地址: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47号

时代:

简介:祭祀清代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专祠,又称显忠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现为二进院落。一进院现有东西配殿各五间,二进院北侧现有享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主要建筑保存较好,格局较完整,是研究北京地区祠庙文化的重要实例。


僧格林沁祠堂享殿


03、万寿兴隆寺

地址:西城区北长街39号

时代:

简介:初为明代兵仗局佛堂,清代为皇城内八庙之一。康熙年间两次重修并敕改为万寿兴隆寺,乾隆年间依本寺建养老义会,嘉庆后成为专供太监养老的庙宇。山门坐西朝东,内有东向殿二进,南向殿四进,各有配殿。现存格局较完整,规模较大,对于研究清代养老义会的创办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万寿兴隆寺东侧进院大门


04、护国观音寺

地址:西城区樱桃斜街4、6、8号

时代:

简介:始建于明代,曾于清乾隆年间重修。坐西朝东,三进院落,依轴线分布山门、前殿、后殿、后罩楼、北侧配楼等建筑。主要建筑为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殿内部分留存原有彩画。建筑格局完整,是研究清代民间寺院建筑形制特点、布局特征、装饰艺术的重要参考。


护国观音寺前殿


05、西板桥

地址:西城区恭俭胡同南口

时代:

简介:北京明清内城河上石桥,乾隆时期称西板桥,后因市政建设埋于道路之下,2017年进行考古发掘。为单孔石桥,南北走向,桥面长6.5米,残宽4.17米,石条铺砌,拱券桥洞净跨2米,是研究北京内城水系变迁的重要物证。


西板桥拱券


06、醇亲王府马号

地址:西城区后海北沿43号

时代:

简介:清末醇亲王府北府养马之地。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路。西路建筑格局较为完整,尚存大门、倒座房、西房、北房、庑房、影壁及石质马槽等,东路仅存马王庙,是北京现存较为完整的王府马号建筑。


醇亲王府马号大门北立面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