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作者常珊珊,乐产功场®黄埔24期的学员。本文源自作者转型产品经理的一些亲身经历及感悟,现摘录全文,以飨读者。
很开心在假期结束之际,向大家分享关于我们方法论应用的经验。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在工作中运用最多的方法论就是在乐产功场®课上讲到的BDHT®思维、WILT®原则、LOSS®模型以及COPE®法则,以现阶段的经验来讲,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产品小白进入岗位后首要运用的方法论。
(编者注:其实,很多产品大咖也都在用这种方法论或模型,只不过他们是在无意识中应用到了而已。)
首先,要把自我的身心状态带入到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的状态中来,不要怕别人的质疑或者否定,要坚信我们只是历练少、经历少,但我们就是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并且是产品经理的正规军。
为什么说我们是产品经理的正规军呢?这里我要分享两个小故事:
一个小故事是关于我领导的故事。准确地讲,已经是前领导了。从我一开始进公司,他就一直在强调原型的重要性,在页面的交互上炫技,但是他的业务逻辑和流程梳理得非常混乱,经常会让老板不太满意,最终留下一堆“坑”离职了。
另一个小故事是关于我现在的新同事。这位新同事是98年的,刚刚到我们组,就跟我们说他在原来公司带团队的,已经不怎么画原型了,结果被我们发现他连Axure都不会用,竟然把预览链接当作分享链接发给我们,问我们PRD是用PPT写还是Word写。
看到这样的两位产品经理,我只有两个感觉:这世上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们走进了来学吧·乐产功场®的课堂,在一开始就受到了正规科学的产品经理课程体系的学习以及产品经理思维模型的训练,并且后劲十足;他们很不幸,都工作这么多年了,竟然还在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关于WILT®原则,我不仅用在了产品规划、需求分析等整个产品周期,还应用在了整个工作流程当中,无论是跟进一个项目进度还是准备产品发布物料,只有写下来才不会遗漏。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慢慢发现,产品经理的工作只有在设计产品时是相对专一系统的工作,其他时间都是在推进/跟进各业务进度,是非常零散繁杂的工作,需要运用COPE®模型合理安排工作的优先级。
除了以上方法论的运用,还有 LOSS®模型的应用,让我受益匪浅。从发现前领导的不专业到亲眼“见证”他被老板喷得“一无是处”,我在无意之中“得罪”了前领导,幸而有薛利华老师的指导,给了我缓和尴尬处境的方法。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观察到老板最喜欢一个部门,并且经常向这个部门的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公司的历史和业务,得到了这个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以至于后来我的领导离职了,我依然还在,并且 “顺利”地转正了。
其实,不仅仅是转正这一件事情,还要了解公司的历史,各个部门的关系,如何推动项目的进度,找谁解决突发状况等等,都需要运用LOSS®模型。
以上的分享,希望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在新的工作年度开启之际,恭祝大家开工大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