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童年快乐,但是始终认为还是70,80后的童年是最快乐的。那种快乐不是源自于财富有多少,而是纯真有多少。每每回忆起来,总是无比庆幸拥有着如此童年,是后来的人生里再也找不到的经历。
70、80时代,那时候的物质比较匮乏,没有电视机、电脑,也没有手机,农村里的孩子到了夜晚甚至还要点煤油灯。
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最好的童年时光就是作业写完了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或者每年放假到乡下田野里农作、野炊、爬树玩耍。不管是乡野的孩子还是城市里的孩子,大家都拥有各种各样有趣的童年游戏。
而且以前的小游戏都是很注重群体参与,大家都会玩得非常开心。常常放学后就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召齐小伙伴们先玩耍一番。大街小巷里充斥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每逢夏季老人总是拿着蒲扇,笑呵呵地看着这些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
游戏的玩法是先打个小结,环绕于单手或双手然后撑开,其中一个人用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然后翻成另一种花样,轮流再翻,直到对方不能再翻下去为止的一方胜出。
这大概是女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了吧。
两个人各拿皮筋的一端,然后伸长,用脚两边牵直固定长皮筋之后,可三人或者五人一起轮流跳,也可以分组比赛,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
下课后女孩子们总是第一时间,跑到操场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跳皮筋,这也是女孩子爱玩的游戏之一。
一人将自己手中的玻璃珠子,用手指弹出,射中对方的玻璃珠为赢,输者的玻璃珠归赢者所有。打弹珠的时候最好趴在地上,眼睛瞄准珠子,保证击中的准确度,能玩很长时间。常常四五个男孩子凑在一起玩。
这也是男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
滚铁环是男孩子们的炫技宝物,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一个铁圈,一个铁钩,用铁钩圈着铁圈边跑边调整,看谁跑得快。
大街小巷总听到男孩子们推着铁环呼啦乱串,铁圈儿掉落的哗啷声响成一片。
两个人面对面坐下,中间放一堆石头,玩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先扔起一个石子,然后趁着抛弃起来的时候未着地,马上抓取地上其他的石头,一开始是一次抓一个,后面一次两个,看最后谁抓得最多,谁赢。
小时候,几乎每个男孩子的书包里都会装这么一堆小石子。抓石头的乐趣,不止是这样玩,主要还是寻找小石头的过程很满足,总是乐于找到那些光滑而美丽的形状的小石头。
一般都是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一个个格子,整个造型象像房子结构,然后把石头放进格子里,可以单脚跳,也可以双脚跳,将石子按地面数字顺序,依次踢进指定格子。
这个游戏男孩子女孩都喜欢玩。
这个游戏是吃完了的冰棒棍攒起来,洗干净,然后从高处随意撒开,大家再轮流一根一根地挑,不能碰到其他的棍子,碰到了算失败。
挑出来的可以拿走,到最后也是比谁最多谁赢。
一般都是拿东西遮住一个人的眼睛,可以是黑布,也可以是身上的红领巾。然后被绑住双眼的人,就张开双手去摸其他人,其他人分散在他周围。
有些男孩子鬼点子多,还会声东击西,吹口哨或者轻轻触碰一下被蒙住眼睛的人的胳膊。被抓住就换那个人蒙起眼睛装瞎子了。
沙包一般都简易自制,拿一块结实的布料里面装上大米然后用针缝起来。在规定场地范围,前后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击对方,被击中者出局。如果沙包被对方接住,对方可以增加“一条命”或者让一个已“阵亡”的战友重新上场。
这个游戏合适比较多的孩子一起玩,才过瘾。
一般都是放学以后,女孩子们把准备好的毽子拿出来,三五个人互相踢。看谁的毽子踢得高,踢得多,又不掉就是她赢。
这个游戏女孩子玩得居多。
找来很多气球,吹满气以后绑在脚下。听指令声开始以后,互相踩对方脚底下的气球,要把它踩爆掉。最后谁脚上还剩下最多的气球谁就胜出。
男孩子力气大,常常踩到对方的脚背脚面上。而且气球爆炸的声音有时候也蛮吓人呢。
通过瞄准物体进行射击,一般都是男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了。那时候的弹弓一般都是自制的,剪下来一小段废旧自行车的车胎,找一份根结实的Y型树杈,就基本做好了。
玩弹弓的男孩子普遍比较淘气的。一般都用来打个麻雀了,结果每次都是打到人家玻璃上去,少不了回家挨骂挨揍。
又称为斗鸡,男孩子们玩的居多。主要是看看谁的力气大,谁站得稳,倒下的或者盘着的那条腿着地就算输了。可以单挑,也可以群战。
一般需要五六个人比较好玩,挑选其中一个人当“老鹰”,一个当“母鸡”剩下的就是“小鸡”了。“小鸡”依次拉着前面一个人的衣襟紧紧跟在“母鸡”背后,“老鹰”要想办法抓住“母鸡”背后的“小鸡”,“母鸡”责任是保护好“小鸡”,直到最后一只小鸡被抓住,“老鹰”完胜。
这个游戏现如今还是很多人喜欢玩,是个经典的游戏。
其中一个人弯腰躬背,站在几米远的地方充当“山羊”,其他的人排着队助跑,向“山羊”跑去。用双手撑在他的背上,利用惯性,双腿分开从他的背上跨越过去,代表翻越成功。
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席地而坐,其中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张手绢,要从大家身后绕圈子跑或者快走,并悄悄地丢在其中一个人的背后,然后快速跑开。背后有手绢的人发现后,要立即拿起手绢去追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找到空出的位子坐下,一轮游戏结束,继续循环。
丢手绢,也是现在很多幼儿园依然保持的经典游戏项目之一。
找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图示意折出来一个立体形状。内侧八个面可以写不同的文字。
小伙伴们可以任意选一个方向,看看写了什么字,或者要求做什么事情,完成它。
这也是女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了。而且小时候谈恋爱了喜欢折满满一罐子,送给男朋友。属于比较浪漫的小游戏。买到专门折星星的塑料管子,按照教程折出星星的形状。
有些女孩子还喜欢挂在帘子上当装饰品。
一般都是在乡下的孩子比较喜欢玩,跑到附近的河沟边,用扁形的瓦片或者小石头,用力击向水面,让水面激起水花。
瓦片碰水面弹起向前飞跃,再此次碰到水面弹起继续向前飞 跃,反复多次,谁的水漂越多谁就赢。
有些人是直接用火柴盒的封皮,有些是买现成的。用手掌风互相对弈,巴掌往地上使劲拍,风把卡牌一面掀翻就算赢。
常常手掌因为用力拍地,拍的很疼,但是谁拍翻了谁就获得洋画,这种满足感也是乐此不彼的。
都是老人玩得起比较多,他们会在地上横竖划几条线,找几个石头摆阵就可以开始对战了。需要动点脑筋去想怎么赢对方。
用厚纸叠在一起,先把元宝放在地上,另外一个人拿着自己手上的元宝,冲着地上的那个使劲摔下去,风力能把底下那个元宝掀起来就算赢。而且元宝也可以带走,男孩子最喜欢玩了。
两人各拿一片叶子的根茎,双手抓紧叶柄的两端,与对方的叶柄交叉,然后互相用力往自己的方向使劲,叶柄被拔断的一方就输。
把家里的红薯叶子的杆儿,弄成一节一节然后挂在耳朵上假装耳环。一般女孩子才玩这个,男孩子偏向喜欢拿花生壳,夹在耳朵上。
以前的小游戏不需要花什么钱,就得到大大的满足感,最重要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加跟朋友之间的友情。
所以70.80后一代普遍比较重感情、念旧、爱扎堆,这跟他们的成长环境熏染很有关系。
都说90后的孩子相对比较自我,可能也是到了80年代末以后,孩子们的游戏都变成了渐渐与数码产品有关。作为承上启下的90后,有些也接触到80后的一些童年游戏,所以自然也是懂得那种时代的快乐。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每个小孩小小年纪就抱着手机ipad玩半天,虽然也是玩游戏,但是总觉得缺乏点群体活动的乐趣,缺少了一些童真。
加上来自“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压力,小孩都直接从早教开始接触学习课本知识,繁重的课外作业压榨了宝贵的自由时间。
现在的这些孩子,更是缺少点以前那代人的人情味。常年关在自己小小的家里,甚少跟邻里之间的小伙伴串门。有些孩子更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写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并不太有机会接触一些真正好玩又有意义的游戏。
并不是说90后、00后的童年环境不好,恰恰相反他们这一代比起70、80后各方面综合本领都优秀不少。
不同的时代下不需要去做比较。生而逢时,乐在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
童年只有一次。
那是一生中难忘的美好时光,童年的快乐是记忆在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的。小时候玩伴之间的纯粹友谊,在即便过去了很多年之后回忆起来,依然感觉到温暖的。
也许我们怀念的不是童年,而是那份简单的快乐和人情味。
01、翻花绳
02、跳皮筋
03、弹玻璃珠
04、滚铁圈儿
05、翻石头
06、跳房子
07、挑冰棍儿
08、摸瞎子
09、丢沙包
10、踢毽子
11、踩气球
12、打弹弓
13、顶拐
14、老鹰抓小鸡
15、跳山羊
16、丢手绢
17、东南西北
18、折星星
19、打水漂
20、拍洋画
21、石子棋
22、掴元宝
23、拔根
24、自制耳环
你们都玩过哪些?
或者说说看还有哪些童年游戏比较好玩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