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是啥(学海无涯苦作舟)

临上场时,朗诵稿不见了,在准备好的几页纸中,我手忙脚乱地翻找,可越忙越出错,不仅稿子没找着,声音也发不出来了。

哎呀,怎么办呀?我急得满头大汗。正在不知所措时,一束光射进来,睁开了眼睛。哦,原来是一场梦,虚惊一场。

或许是这几天精神过于紧张,真应验了那句俗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我们的声音训练进入深水区。这几天的音频诵读作业难度加大,进入高强度的训练中。

周五的作业有五篇文章,有轻快型《珍珠鸟》、舒缓型《雪》、紧张型《突破乌江天险》、低沉型《秋天的怀念》、高亢型《海燕》、凝重型《刘胡兰慷慨就义》。

我只完成了最基本的两篇,《海燕》《秋天的怀念》,剩下部分还在紧张的备稿准备中。

现在我才真正明白,诵读不是简单的朗读文字,而是真正读懂作者的内心,表达出作者的真实用意。

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赋予文字以生命力,才具有感染力,才能真正打动听众。而这也是一个朗诵者的使命。

回想起刚入声音训练营时,我还在质疑普通话还需要学吗?这是从小到大讲了几十年的母语,只要能发出声音,就能讲,好像没有学习的必要。可深入学习后,我为自己的肤浅感到惭愧。

首先,我的问题是读字词不准确,平翘舌音不分。

以前,我自认为普通话很标准,口齿伶俐,在诵读上很有优势。

在训练营,进入字词训练阶段,我才深刻认识到很多发音不准确。在平翘舌音的专项训练中,我非常努力的反复磨练,才勉强过关。

然而,在文章有声语言的二次创作中,还是存在平翘舌音的困扰,不时会出错。这常常使我在创作时分心,大大影响文章的整体情感表达。

因此,我又只能掉转头进行字词训练,并且加大强度。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

可见,任何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的样子。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而我们往往只看见一面,忽视另一面。

这就要求我们看事情不能只浮于表面,必须理性、深入地了解与思考。

其次,缺乏细致地备稿准备工作,随意凭感觉创作。

作者写文章一般都是由感而发,有的是瞬间迸发出来的灵感,有的是生活中的经历,有的是所遇之事的感悟等等。总之都是有一定的背景,不是凭空而来。

这就需要有声语言创作者,去找寻挖掘出文章背后的内涵,并准确掌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这样在创作时才能准确把握好文章的基调,究竟是悲伤、忧郁、沉稳、抒情还是快乐等。

而我以前总是很随意,只看到台前的准备,忽视了最重要的幕后准备。

这其实是缺乏一种敬畏心。只有心存敬畏,行有戒尺,才能有所成,才能行得远。

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如古人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