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告诉我们: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有时候放下,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很多时候,奋不顾身的执着,伤痕累累的坚持,最终都将成为浮云。懂得放下,才能重新开始;及时放下,反而得到更多;正确放下,才会得到幸福。
放下,也是人生的另一种圆满。
01 放下情绪,不迁怒于人
公司一位姐姐退休了,留下一堆烂摊子,没有人愿意接手。最后刚来单位没多久的婷婷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其中有几项工作是和财务打交道,婷婷每次去财务,总会挨骂。因为这项工作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财务催了许久也不见有人来对接。
所以这次婷婷就成了财务姐姐的“出气筒”。
财务姐姐脾气暴躁,说话特别难听,我们几次都看到婷婷抹着眼泪回来。大家都以为不出几日,婷婷就会找领导把工作转出去。
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大家意外地发现婷婷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还获得了领导的好评,给她提前转正了。
原来,每次婷婷虽然难过,但都会陪着笑脸听着,回到办公室也笑脸盈盈和其他同事交涉问题。
后来,婷婷偶尔还会给财务姐姐带去一些小零食。
时间长了,财务姐姐也有点不好意思了,最后认真地教她怎样做,婷婷终于把所有问题都完美解决。
试想,如果婷婷挨了骂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和财务姐姐吵起来,或者因为被骂而迁怒于其他同事,只会让矛盾越积越多,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在面对问题时,放下自己的情绪,用平静的心情对待这件事情,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荀子·修身》讲:“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人不能根据自己的情绪做事,想怎样就怎样。当条件不允许,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时,你灰心、懊恼、急躁。如果这时候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任由其发展,那终将会被坏情绪所吞噬,自食其果。
反之,如果把它当做是一次尝试,找寻原因,吸取教训,重整旗鼓,那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放下情绪,整理心情,才能获得新生。
02 放下得失,获得更多
东汉末年,华佗“名医”的美名在民间流传开来,被朝廷举为孝廉。那时,只有出身名门贵族的人才有这样的机会。
乡亲们知道这件事后,亦喜亦忧。喜的是华佗可以做官了;忧的是以后可能就没有这样医术高明的大夫了。
过了很多天,华佗依旧没有离开。有人问其原因,华佗淡然地说:做官便要离开这里去往洛阳,那这里的百姓怎么办?我还是想在这里为乡亲父老治病。
几年后,都城洛阳太尉府送来征辟信,只要应征成功,就是朝廷的正式官员。
乡亲们又纷纷来劝他不能再拒绝了,还说:这次做官是真有权势,有好处,还可以光宗耀祖。
可华佗依然拒绝了。他告诉大家自己擅长的是医术,并不善于游走于官场。相比做官,多救几条性命则更能光耀门楣。
华佗两次放弃入朝为官的机会,只愿做一名普通的医者。他虽然舍弃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却得到了百姓的尊重与爱戴。
华佗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说明,主动放下也是另一种收获,做人有舍才有得,不过分追求名利,不过分渴求富贵,自会在另一处有所得到。
正如冯骥才在《世间生活》里说的那样:“我们总是在失去很多东西的同时,却得到更多。”
若一味地去追求身外的功名利禄,最终可能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失去自我。而聪明人,都懂得:舍弃多余,得到更加多彩的生活;放弃执拗,获得越发坦荡的人生;放下得失,收获更多人生可能。
03 放下贪念,知足常乐
在南宋陈自强做为宰相,依仗着自己做过韩胄的启蒙老师,便徇私枉法。对于求官的人都私下谈好价钱,然后再“名正言顺”的授官。
有一位家财万贯的商人,他的儿子想做官,但是才疏学浅。商人背地里就找到了陈自强,想让其在考试时候多帮衬自己儿子。
说明来意之后,陈自强表面上拒绝了商人的要求,但是私下却收了人家两箱黄金。
考试那天,陈自强以监督为由巡场,走到商人儿子旁边之时,在袖口中拿出早已写好的答案,装作不经意放在他的桌子上。
后来韩胄北伐失败,人走茶凉,陈自强失去了强大的后台,最后还因为谎报军情被判流放,最终死于流放地。
贪婪,是人性的一大弱点。贪婪的人,最终会一无所有。
而懂得知足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苏格拉底一开始和几个朋友,挤在一间只有七八平米的房子里。虽然房间拥挤,但他觉得每天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聊天,很是快乐。
后来,朋友一个个搬了出去,只剩他一人,他也觉得挺好,他可以一个人畅读书籍,有这些书陪伴,他非但不觉孤独反而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再后来,他搬进了七层高的大楼,住在最底层,环境潮湿而吵闹,可他倒觉得进进出出很方便。
一年后,他把房子让给了一位身有残疾的老人,自己住上了最高那一层,他说自己身体越来越好了,因为每天爬楼梯得到了锻炼,房间光照也好,一切都挺好。
林逋《省心录》里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说的是知足的人即使贫贱也感觉快乐,不知足的人即使富有也会忧愁。知足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平和的心情。知足的人,更容易幸福。
放下贪念,接受人生所带来的一切,做一个知足的人,做一个感恩的人。无论何时,心无贪念,便是福气。
04 人生智慧,在于放下
一位大思想家曾说:“一个懂得放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收起情绪,你才能更好的重新出发;
放下得失,你才能得到更多的馈赠;
丢掉贪念,你才能看到更多的美好。
人生不是留住的东西越多才越完美,相反,懂得适当的放下,也是另一种圆满,更是一种人生大智慧。
作者简介:现世安稳,立志做一个瑜伽界写作最好,写作界瑜伽最棒的女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