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客户满意度提升方案(陪验房启示:如何精进陪验房业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导读

客户满意度作为影响房企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向来是各家必争之点,陪验房业务的报事率一直高居不下,为后期的返修维修工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直接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地产、物业公司为此想了各类办法,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何改进工作?从哪些方面精进陪验房业务,降低报事率,提高满意度?本文就这些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 陪验房与客户满意度的关联性

(一) 质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1.客户满意度的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技术差异和成本差异日益缩小,各房企从原来单纯关注产品、开发、销售,转而关注业主、售后、口碑。“以产品为中心”向“以业主为中心”转变成为必然。

发展一个新业主是维护一个老业主成本的3~10倍,业主忠诚度下降5%,企业利润将下降25%,向新业主推销产品成功率是15%,向老业主的成功率是50%,如果将每年业主保持率增加5%,利润将达25%~85%,60%的新业主来自老业主的推荐,平均每位非常满意的业主,会把他们的满意度告诉12个人,而这些人当中,会有10个人左右,在产生同样需求的时候,会光顾那些被业主赞扬的企业,所以客户满意度调查对企业来说意义非凡。

2.房屋产品的“合规不合理”

某项目的厨房L形灶台按图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仅从质量验收角度来看,属合格产品。但实际中,由于厨房窗离台面较远,业主每次关启灶台上的推拉窗时,都不得不俯身在台面上,既难受又憋屈,尴尬之情溢于言表,“合规不合理”让满意度大打折扣。

3.设计的时效性

各房企标准库图纸从研发到实施,动辄2~4年,而房地产业更新迭代迅猛,之前的流行元素,落地时早已过时,这点在精装修项目上尤为突出。业主从购买到接房,苦等数年,最终得到一套装修过时的房屋,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二)与业主的非暴力沟通

1.业主与陪验人员存在先天的信任鸿沟

⑴ 无差别对待导致信任度下降

营销人员为提高成交量,向业主兜售了超越现实的梦幻楼盘,无论沙盘、广告,还是户型、装修,都与实际交付房屋大相径庭,导致业主心理落差巨大。业主的心理失衡与房屋的“货不对板”,让陪验人员的一切说辞瞬间变得苍白无力,信任鸿沟难以逾越。

⑵ 陪验人员与验房师的角色对立

验房师的介入对于客户满意度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目前市面上验房师能力的参差不齐,不可避免会出现夸大、不实,甚至错误的情况,这时陪验人员无论如何解释,都只会被业主当作是为房屋质量脱罪的狡辩,不仅无法澄清,反而加剧业主反感,双方关系陷入冰点,满意度直线下降。

2.不同维度交流带来的障碍

⑴ “过度专业”导致满意度下降

业主的查验标准大多来自于抖音、微信群、头条以及道听途说,查验方式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即使清楚自己是非专业人士,也不妨碍其对房屋进行“评头论足”。相反,他们会觉得陪验人员是开发商的说客,为了某种目的而“指驴为马”。在这种处境下,陪验人员如果迫不及待向业主“秀专业”,企图用国标、规范去“扳回一城”,结果也就不难想象了。

⑵ 关注点不同造成的影响

陪验人员关注的是房屋质量,业主关注的是“未来布置”,关注点不在同一维度。对于业主来说,再好的主卧,如果不能完美塞下一张1.8x2.0m的大床,那绝对是五星差评。其实换位思考,我们自己买房子会只关注混凝土结不结实?墙面光不光整?而毫不在意开间大小、尺寸?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能和业主心理频道一致,就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可。

(三)过程管控让业主难以满意

1.前期准备不足造成的影响

⑴ 未建立业主分级机制

业主分级的缺失是陪验业务中的一大败笔,导致“精确陪验”服务的想法彻底落空。从业主角度来说,接房意向高的业主,过多的陪验会让他们感觉“多余”,而接房意向低的业主,又感觉陪验的诚意不够,需求错位导致业主不满。

⑵ 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满意度的另一因素。对于一些重大风险项,“统一的说辞”很难自圆其说,如果“不幸”被业主发现,要么强行解释,要么转移话题,结果往往难以如愿,业主多半不会不买账,投诉风险极高。

2.快修机制缺陷导致服务混乱

目前现场通知快修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对讲机通知;二是手机电话通知;三是微信群通知。从实际来看,对讲机方式最好,但动辄四、五十台的保有量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办到,加上充电、故障等问题,实际需求量更多。电话方式其次,先天缺陷也比较明显,如信号差、高峰期电话拥堵等;最后是微信群方式,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该方式同电话类似,也存在信号差、高峰期容易被刷屏等问题,优势在于可以翻查记录。

在非高峰期时段,三种方式都能胜任,一旦大量业主涌入,就会出现处理不及时、回复不到位等弊端,究其原因,快修机制在设计上存在先天缺陷:快修队伍一个专业设置一个负责人+N个快修人员,快修时,陪验人员通知到专业负责人,再由专业负责人安排快修人员处理。高峰时段,几个甚至十几个陪验人员同时通知一个专业负责人,大量信息推挤,造成瓶颈效应,根本无法及时处理,导致派工要么延误、要么遗漏,快修机制倾于瘫痪。

3.痛点问题快修不及时、跟踪不到位

陪验房活动中的痛点问题一般集中在:墙地面空鼓、地槛石裂缝、入户门凹陷变形、地砖未勾缝等,这些问题几乎在每一次陪验房中都能遇到,也无法快修处理,只能后期整改。而后期面对大量报事时,普遍采用无差别维修,不能聚焦到敏感问题上,更谈不上有效跟踪,再加上整改周期长、效果差等因素,客户会产生一种“我的报事开放商根本不关心”的被忽悠感,满意度下降。

二、 团队合作对满意度的影响

各板块之间的联动性不足,无有效考核机制,形成“各顾各”局面,相互间的配合度不强。

(一)陪验与返修人员无联动机制

目前联动考核机制尚未健全,一些陪验人员对报事项把控力不够,为了完成陪验任务,不惜沦为业主的“记录员”,大量的沟通类报事疯狂涌入,影响正常维修业务,让返修团队不堪重负。而返修团队对陪验人员无任何考核手段,也未建立后评估机制,只能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筛选,剔除不合格项。

(二)责任划分不明确,奖惩维度有偏差

目前陪验房奖励的唯一指标是带客户数,该规则的漏洞在于陪验奖励与客户满意度并不挂钩,而是与带客频次有关。换句话说,就算是客户对验房的体验非常不满意,也不影响陪验人员争优评先,只需多陪验几户就可以了。而“陪验冠军”遗留下的客户不满,最终却是返修团队买了单,返修团队不但尝不到任何甜头,到头来还得背“报事率高”的锅。

三、 陪验房精进方案的一些建议

上述若干问题,制约了客户满意的提升,那应该如何降低报事,让业主满意,让员工满意?下面给出一些建议:

(一)重塑信任:携手共赢的关键

1.前段预控,换位思考

⑴ 降低业主期望值,慎用话术

主动同业主寒暄攀谈,微笑服务,态度真诚得体,简要介绍业主开放日的性质,并非达到交付条件,适当降低业主的期望。集中交付日时,同样降低业主的预期,告知样板房仅为参考,交房仍以合同约定为准。

⑵ 从“对立”到“统一战线”

主动联系验房师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协助组建项目当地的验房师协会,对验房师实行执证上岗制度,改变现有的无标准、无监管、无证章的“三无”状态,规范验房师市场,达成行业共识,形成良性稳定的生态环境。同时,严控外来人员进出,对于行业认证的验房师,凭有效证件出入;对于不按规矩出牌的验房师,进行黑名单、挂牌等处理。

⑶ 结合装修方案,弱化户型不足

业主接房抗性较大,对房屋的后期布置有异议时,可以联合地产园区装饰部,在交房区设置装修样板房,引导业主到装修房进行参观,让业主能切实感受到实际装修后的效果,避免始终在一些户型瑕疵上吹毛求疵。同时,还能提高园区装饰部的业绩,达到几方共赢的效果。

2.准备充分,提高满意度

⑴ 实行业主分级制度

收集业主的大致信息,根据业主的具体情况,建立分级信息卡。根据业主分级,安排相应陪验人员,达到精准陪验的效果。

第一,邀约沟通:通过营销资料、业主群活跃度、被邀态度等多维度的了解业主,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到访人数、是否准备验房师、核心诉求等。

第二,陪验评估:通过整个陪验期间,业主呈现的诉求、态度等对业主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后期回访、 VIP服务制定、沟通方案制定等活动。

第三,分级机制:对业主就购房目的、核心诉求进行群体分类,刚需(工程质量需求)、投资(周边配套及溢价)、“房闹”(过高或额外诉求)等分类。并针对“房闹”业主集中交付日提前约谈,使交付正常开展。

第四,动态调整:从业主邀约-开放日-开放日报事整改反馈-集中交付日/零星陪验-返修及回访,整个过程跟踪调整明确其目的。刚需重整改、投资重沟通、“房闹”重需求。即时调整满意度达成策略。

⑵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邀约前3天根据现场扫楼及分户验收销项情况,将有重大质量风险且未整改完善等情况的房号梳理,制定“错栋错层”邀约方案,规避因业主串联产生的群诉风险。同时,督促地产项目工程部,根据风险排查情况,制定内部优先顺序,点对点、户对户进行质量整改,而不再执行无差别、全覆盖式的整改方案。利用数据精准、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预控。

⑶ 痛点问题快速处理

针对业主开放日返单,明确记录人及报事事项,形成一户一档,整改销项。整改完结后,统一由所属楼栋返修服务工程师回复,增加业主黏度;对于整改周期较长,不能在集中交付日完成的报事,由专人进行跟踪,并征求业主谅解,表明对问题的重视,与此同时督促责令相关单位整改时限及整改质量。

(二) 协作共赢:组建“命运共同体”

1. 建立联动考核机制

设立返修后评估机制,在每次陪验活动结束后,对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运用到奖励或晋升绩效中去,以减少单一维度不足对后期工作造成的压力;挑选有经验的返修人员参与陪验活动,在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对群诉风险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规避,活动结束后,同样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运用到奖励或晋升绩效中去。

2.调整奖惩维度

升级内部陪验奖惩办法,将待客户数作为唯一指标的规则改为通过陪验过程中接房率、户均报事条数、业主即时满意度评价等多指标、多维度考核,避免单一维度带来满意度低的弊端。

对表现优异的个人及团队进行现金奖励,对于标准不规范及服务不达标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换。实现奖惩与满意度挂钩。

(三)精兵强将:建立素质过硬队伍

1.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⑴ 建立标准化、模块化流程

设置专人专岗,将已完成项目的陪验房经验进行沉淀,好的经验在下一次陪验中保留,差的经验升级或淘汰,如此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化流程。再通过“老带新”的模式,将流程从一个项目推广到整个区域,实现陪验业务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为提高满意度提供体系支撑。

⑵ 建立陪验工程师认证管理制度

房地产客户

建立企业内部陪验工程师认证体系。陪验人员经项目培训后,根据工程、客服及前介共同制定的考核机制,可按40%理论试题得分+60%陪验服务得分=最终成绩的模式进行考核,最终成绩不低于80分的,为考核合格。考核合格后方能参与陪验,提高交付陪验专业度。

重视团队的梯队建设,采用“老带新”,“一对一”的培养模式,形成团队梯队建设,持续输入合格的陪验人员。为提高满意度提供团队支撑。

四、 结语

目前房企市场竞争激烈,专业陪验流程作为项目交付期最主要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交一满意度(交付后一个月客户满意度)的高低。

如何精进管理,真正把经营重心转移到客户服务和提高业主满意度上来,实现“以业主为中心”,仍是各物业服务企业需要思考的方向。站到客户的角度思考,联动各部门相互合作,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最终才能有效降低报事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为整个物业生态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杨碧金,物业服务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0

[2]宋壮基,顾客满意度在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中的重要性,北方经贸,2008.7

[3]田春枝,国内外物业服务的比较研究,2007.3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