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开放性带来了知识共享的新局面,大量的知识信息充斥在网络上,网民享受着知识分享带来的普惠便利,同时也面临知识信息过剩、冗杂的困境,在浩瀚的信息中,难以去粗求精,去伪求真。为此,对知识进行加工、编辑、整合的付费模式应运而生。
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为32,828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11.6%,在共享经济交易规模中知识技能领域排名第三,交易总额约3,063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30.2%。
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市场中的知识服务等共享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未来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网络技术在知识付费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用户付费习惯进一步培养,知识付费市场必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我国知识付费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具体包括萌芽期、快速发展期、调整期。
该阶段对知识付费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是依靠社交软件、浏览量较大的门户网站等平台,开启了小规模的知识付费尝试,是免费知识共享到知识付费的培养过渡期。
例如:
2011 年豆丁网推出付费阅读模式。
2013年罗辑思维开启了付费会员招募业务。
2013年樊登读书在西安开启线下读书会,通过建立微信群将会员集中起来,开始了读书会的运营。
2014年微博开启了文章打赏付费功能。
2015年微信实行打赏微信公众号作者。
二、快速发展期 (2016-2017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中知识技能类交易总额达到610亿元,在各类分享经济中,知识技能的经济增长率为全年之最,达到了205%。
该阶段的知识付费迎来了快速成长,2016年开始大规模地涌现出专业的知识付费平台,包括问答类、听书类、健康类、综合平台等类型。
例如:
知乎开始推出“值乎”这一付费项目,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知乎live。
樊登读书APP实现了较快的用户增长。
分答、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APP相继上线。
三、调整期(2018-至今)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速下滑,知识付费正在努力摆脱追求速度和规模的粗放模式,努力转型成为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模式。
由于众多平台的相继涌现,导致付费的形式内容重合度较高,且一些知识付费平台的质量水平不高,用户粘度也不够,整个知识付费市场开始进入调整期。
例如:曾作为知识付费的头部平台分答,2018年改名为在行一点,由专门的付费问答平台逐渐转变为集合了在线课程的教育平台,但是后期的发展并不理想,丢失了知识付费的头部市场地位。
总结知识就是力量,对于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付费仍然是有市场需求的。知识付费平台应当注重知识内容的系统性、深度性等,调整运营策略,使平台持续发展与用户维持长久的关系。未来的知识付费市场仍大有可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