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伴清清宝1段2段区别(“奶粉伴侣”不属于婴幼儿食品)

在不少母婴论坛和母婴店里,消费者会发现一种名为“奶粉伴侣”的东西,根据功效说明,“奶粉伴侣”是针对婴幼儿长期喝奶粉容易引起回乳、腹胀、大便燥结等“上火”现象研制的一种产品。但近日有食品专家表示,市场上售卖的“奶粉伴侣”并不像宣称中那样靠谱。这些以帮助宝宝清火、助消化为卖点的产品尚无明确生产规定,而且由于婴幼儿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很有可能会导致宝宝腹泻、肠道不适。虽然在经过几轮产品更替后,贝因美英吉利等许多商家已经在外包装上规避了“清火”“预防”“治疗”等字眼,甚至直接用“固体饮料”取代了“奶粉伴侣”的称谓。但仍有许多商家在产品包装以及商超、电商等渠道上依然宣传“去火”“调理肠胃”等功能。如此说来,是对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极大的不负责任。

制造噱头 虚假宣传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奶粉伴侣”市场已趋饱和状态,“奶粉伴侣”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在江西,大大小小的“奶粉伴侣”生产厂家随处可见。据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许多售价低廉的“奶粉伴侣”多来自江西的小作坊,品质无法保障。食品专家表示,“奶粉伴侣”的主要成分就是添加物,服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宝宝不需要食用此类产品,“奶粉伴侣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专家认为,“奶粉伴侣”宣称的“清火、调理肠胃”等功能,只是商家为吸引消费者制造的广告噱头。

据调查,在北京一家婴幼儿食品用品专营店,香港衍生“清吙饮”“开奶茶”系列产品展区,一块宣传牌颇为醒目:“你家的宝宝是不是上火了?”“宝宝为什么容易上火?”牌子上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宝宝上火的症状及危害,并强调“宝宝清火开胃刻不容缓”。在这家专营店,以每伴、衍生、方广、优朵、金元康为代表的奶伴侣、清清宝等同类产品,都被统一置放在婴幼儿辅食专柜里。其中,方广清润“奶伴侣”在产品包装上突出了“科学搭配植物配方、科学添加益生元GOS”字样;优朵清清宝则在包装正面显著标有“草本颗粒,复合金银花”字样;有的品牌还配有“宝宝清火”的提示。乍一看,分不清“奶粉伴侣”究竟是食品、药品还是保健品。但仔细查看包装会发现,这些产品其实都印有“固体饮料”四个字,只是有的生产商把“固体饮料”处理成小号字体,或标注在底部等不醒目的位置。

实际上,早在2013年“奶粉伴侣”的虚假宣传就曾遭多家媒体曝光。当时,江西省每伴食品有限公司的每伴清清宝在外包装上描述:“不仅可以清火,在添加了一些特殊成分之后,还能调理肠胃,提升抵抗力,让孩子视力更好,大脑更聪明。”但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企业不得标注和暗示具有预防及治疗疾病的内容。当时每伴公司还就虚假宣传一事向消费者公开致歉。在随后几年里,许多“奶粉伴侣”在外包装上规避了“去火”“调理肠胃”等功能性描述,有的甚至通过更换包装抹去了“奶粉伴侣”等字样,直接作为“固体饮料”品类出现。但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字“奶粉伴侣”时,这些产品依旧会出现;线下实体店里,所谓的“清清宝”“清火宝”“菊花晶”等产品也大多放置在婴幼儿辅食专区里,而不是与普通饮品摆放在一起。

检索登录一些“奶粉伴侣”产品的官方网站或电商直营店网页,记者仍然可以看到含预防和治疗性功能的字眼。广州贝斯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对“婴火清营养奶伴侣”描述为:“上等菊花和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等作用,可有效缓解宝宝上火等症状。”贝因美润乃清产品在天猫官方旗舰店的商品介绍中直接标明了“清心降火,消化积食”等字样,并强调“绝不添加防腐剂、香精及人工色素”。而英吉利的“亲儿素清清宝”等产品在天猫旗舰店并未标出“清火”字样,但特别强调了“产品不添加强化剂,也不会另外增加‘上火期’的消化负担,温寒平衡,不伤脾胃”。

屡遭曝光 仍高价热销

虽几经曝光,但经历过十几年的市场培育期,“奶粉伴侣”还是取得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信任,价格也不菲。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两年前就开始关注到“奶粉伴侣”。他发现,这种摆放在婴幼儿辅食专区售卖的产品多以“帮助宝宝去火、调理肠胃”为卖点,印有“药食同源”“植物精华”“牛磺酸”等字样,对年轻家长充满了吸引力。家住北京市海淀区万柳的黄女士在社区“妈妈群”里经常看到有人讨论“奶粉伴侣”。黄女士说,自己家族里的其他5个小孩儿也都在食用这种产品,“看大家都在给孩子吃,我还以为这类产品挺好呢”。 跟黄女士一样,不少妈妈对“奶粉伴侣”并不陌生,因为这种产品常常作为奶粉的补充品被大力推荐。但这种所谓的“奶粉伴侣”真是必需品吗?

在北京一家婴幼儿食品用品专营店记者看到,100克装的优朵清清宝售价为61元;100克装的金元康清清葆售价为38元;120克装的方广清润奶伴侣售价38元;每伴清清宝原味1段225克装售价59.9元;衍生开奶茶、清吙饮200克装产品原价为79.9元……如果按照折合成900克计算,平均售价已达333元,接近一罐进口奶粉的价格,比许多国产奶粉售价都要高。但仔细查看这些“奶粉伴侣”的配料表不难发现,它们的去火成分大同小异,主要添加了金银花、桑叶、山楂、莲子、百合、葡萄糖等,一些产品还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牛磺酸、双歧因子等元素。

一家“奶粉伴侣”品牌北方区销售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市面上70%的“奶粉伴侣”“清火宝”系列产品,都添加有钙、铁、锌等营养强化剂。“宝宝上火的时候一般不能添加营养强化剂,会火上加火的。”他认为,一些产品之所以添加营养强化剂,就是为了增加卖点。而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更是直接指出:“奶粉伴侣”里的这些元素实际上都是添加物,给婴幼儿服用完全没有必要,“现在的配方奶粉里都有相应成分,专门解决上火、消化不良问题”。

画蛇添足 有害无益

食品工程学博士云无心经过一番调研后,他确信:“‘奶粉伴侣’这一概念就是忽悠人的,这种产品本身就不该存在。”这些“喝奶粉,宝宝易上火的现象”,实质上是商家利用家长的担忧恐慌,为其制造出一个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来推销产品。他分析说,现代医学没有“上火”这个概念,它基本上是一个“民间概念”。不同的人所描述的“上火”症状也各不相同。有人分析过那些上火症状,发现产生原因相差迥异,比如有的是食物过敏,有的是维生素缺乏等。云无心强调,吃配方奶粉的婴儿不缺乏任何一种营养成分,自然也不会缺乏维生素。

“母乳是婴儿食品的‘黄金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6个月之内应纯母乳喂养,连水都不应该喂。婴儿配方奶粉是对母乳的模拟,与母乳的差别已经很小,‘奶粉伴侣’的加入,反而会破坏配方中对营养含量的控制,加大配方奶粉与母乳的差别。”云无心说。

每伴清清宝

营养科普专栏作者赵之德与云无心持同样看法。他认为:“配方奶粉完全能够满足宝宝营养需要,所以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根本无需加什么‘伴侣’。”赵之德指出,只有一种情况会造成婴幼儿所谓的“上火”现象,就是家长怕按照说明书冲泡的配方奶粉太稀,不能喂饱孩子,所以就多加奶粉少加水,导致孩子水摄入量不足、口舌干、小便发黄,便认为是孩子“上火”所致。“家长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冲泡奶粉,把水补够就可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也表示,有的孩子眼屎多、便秘或口气酸臭,妈妈们就认为是“上火”,于是买来各种去火产品。而这些清热泻火产品多是寒凉的药物,容易伤及婴幼儿的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宝宝更加容易便秘或腹泻。

除此之外,对于奶粉“不易消化”的问题云无心指出,这是一个强加给婴儿奶粉的“缺陷”。他表示,婴儿奶粉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不存在不易消化的问题。虽然酪蛋白不如乳清蛋白容易消化,但也只是消化速度快慢的问题,而不会影响它的吸收。云无心说,目前做过的配方奶粉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对比研究表明,两者间比较明确的一个差别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体重较母乳增加更快。通常认为,这是由于婴儿吸食奶瓶比母亲的乳头要更轻松,所以更容易吃多。但这至少说明,吃奶粉的婴儿,并不容易出现消化问题。

“奶粉伴侣”中那些忽悠人的成分

“奶粉伴侣”到底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上的介绍,它是针对宝宝喝奶粉容易上火、消化不良现象,科学搭配消食植物精华和高效益生元,并添加DHA、牛磺酸等聪明营养成分精研而成的功能性食品。但食品专家表明,“奶粉伴侣”实质上只是一种固体饮料。质检部门称,国内目前并不存在“婴幼儿专用的固体饮料”这一食品细分类。那么,“奶粉伴侣”中那些忽悠人的成分究竟都有什么呢?

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简单的糖,的确容易消化吸收。因为它只提供热量而不提供其他营养成分,婴儿食用后相当于在不增加其他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增加了热量摄入。热量虽然够了,但其他的营养成分却还不够。

植物精华:植物提取物是成分极为复杂的成分,人们并不完全清楚其中的成分。对于成人,即使其中含一些有害物质,人体的肝脏肾脏也能处理掉。但是婴儿的这些系统都还没有发育完善。任何“不明物质”都会增加身体负担,从而为婴儿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益生元:益生元实际上是一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它到了大肠之后,被那里的细菌发酵产生一些小分子物质。益生元是有利于“好细菌”生长,不利于“坏细菌”生长的成分。而对于婴儿,“好处”与“风险”的权衡就比较敏感,通常应该更倾向于强调“规避风险”。虽然现在有一些科学研究显示益生元的加入对于婴儿的健康“可能有好处”,但是科学界以及权威部门认为目前的科学依据还不足以支持把它作为婴儿奶粉的必须成分。换句话说,让婴儿服用益生元,并没有科学依据来做担保。

DHA和牛磺酸:DHA和牛磺酸是人体需要的成分,在母乳中也能找到它们的存在。不过它们的含量跟母亲的饮食关系比较大,不同人的母乳中含量差别也比较大。补充它们对于健康的作用,试验与流行病学调查都是针对成人的。宣传中的所谓“益智成分”只是商业营销用语,而“促进大脑和视力的发育,宝宝聪明,眼睛亮”只是“理论推测”和“良好愿望”,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做支持。因为缺乏科学依据,目前的婴儿奶粉标准中并没有规定必须添加它们。但是它们在母乳中天然存在,从“模拟母乳”的角度说似乎又应该添加。因此,在目前的配方奶粉标准中它们是“可选项”,不要求,但是可以添加。不过,对于添加量有限制,并不是越多越好,所以所谓的“双倍添加DHA”只是一种广告噱头。如果婴儿奶粉中已经添加了它们,再通过“奶粉伴侣”来添加,结果可能就过量了。

“奶粉伴侣”不属于婴幼儿食品

“奶粉伴侣”多集中在母婴商店或商超婴幼儿辅食专柜售卖。而在电商渠道,此类产品也多集中归在“母婴”“辅食”类。那么,“奶粉伴侣”是否为名副其实的婴幼儿食品?

据了解,在我国婴幼儿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其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婴儿配方食品》和《辅助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这些标准从食品营养及安全性等各方面,对婴幼儿食品均有严格的特殊规定和限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主任韩军花曾向媒体表示,“奶粉伴侣”这类产品,无论是产品功能还是营养成分,都不符合婴幼儿食品的标准。

在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却以儿童食品的外包装及销售渠道卖给消费者,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这类标有“固体饮料”的所谓“奶粉伴侣”,实际上是避开了政策。“我认为‘奶粉伴侣’这个名称本身就是违规的,奶粉不需要伴侣。”

针对目前市场上的“奶粉伴侣”乱象,是否有必要进行标准规范?对此,云无心和赵之德都给出了一致答案:这类产品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制定标准更是没有任何意义。配方奶粉是按照适合婴幼儿的标准添加营养成分的,“奶粉伴侣”也含有同样的营养成分,如糖、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两样东西加在一起吃营养就超标了。王丁棉也表示,“奶粉伴侣”里的成分比较复杂,给6个月以下婴儿吃很容易过敏,而且营养价值很低。小婴儿确实需要DHA和益生元这些成分,但绝大多数配方奶粉中已经添加了充足的DHA,而且母乳中也含有DHA,只要母乳摄入充足就不需要额外去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