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购物极其方便。他们动动手指,足不出户,想买的商品送货上门。但网购商品无法直观看到,质量始终堪忧。因此,上海松江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网购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让购物过程只添欢乐不添烦恼。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资料图欧海云/摄
选择常规平台
现在支持网购的平台层出不穷。除了几个知名的购物网站,很多社交和娱乐平台也推出了自己的购物频道。很多消费者在使用此类平台时顺便下几单,但出现发货、质量等问题时,发现很难联系到商家或妥善解决问题。消保委建议,在不熟悉的平台购物时,首先要了解商家资质、退换货规则和方式。
选择资质好的商家
一般平台会根据常用的评价标准,在商家首页显示商家的评分。尽量选择评分较高、评价较好的商家。第一次在这个商家购物,也要看看商品评价,看看有没有“刷好评”的嫌疑。一般来说,“刷赞”的客户评价有大量的文字,刻意的赞美风格,相似的打印模式,甚至不同的客户用的是同一张照片。
相信“每一个价格都值得每一分钱”
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会发现同样的商品,在销售时可能会有几十到几百元的差价,尤其是女装。虽然各家的经营成本不同,但这么大的差异还是不符合商品价值规律。100元和120元的商品可能质量一样,100元和500元的商品基本就是正版和盗版的区别。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通过商家是否有真实图片、不同产品是否使用同一型号、顾客评价来判断产品。
千万不要离开平台去交流
如果消费者对网购商品有疑问,可以通过平台与商家沟通,但切记不要离开平台私聊。如果存在售后问题,非平台本身的聊天记录不能作为维权证据。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报道,近年来,直播投放越来越红火,很多流量网红都有极强的投放能力。很多时候,商品直播利用了消费者的趋同性和从众心理。直播间里,主播不断营造爆款销售的氛围,弹幕不断刷屏,刺激后续消费。建议消费者从自身需求、产品质量、详情页等不同角度考虑是否需要购买产品。此外,在购物高峰期,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要对快递延迟送达有合理预期,综合考虑产品新鲜度、储存条件、延迟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尽量不要购买生鲜食品、急需用品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并亲自验收贵重物品。(王璐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