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死后去哪里(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西方哲学史》系列二十九)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

基督教在最初时是作为一种改良了的犹太教犹太人内部传播的。圣保罗摈弃了诸如割礼以及犹太教在食物方面的严格禁忌,且将犹太教中最吸引人的教义保留了下来,这使得基督教具备了广为传播的基础。

一向高傲的希腊人对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这一观点很反感。这样的观点被诺斯替教(一般认为起源于公元1世纪,比基督教的形成略早,盛行于2-3世纪,至6世纪几乎消亡。它们在组织上互不相属,并无统一的机构。但在教义上则大同小异,称为“重知主义”。认为物质和肉体都是罪恶的,只有领悟神秘的“诺斯”(希腊文gnosis,意为“真知”、“灵知”、“直觉”),才能使灵魂得救。)及摩尼教等折中的教义所抛弃,从而为希腊语系人改宗自己的信仰提供了帮助。直到政府改信基督教,这些折中的宗教才逐渐走向没落。但是它们教义中的某些成分还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着影响,并被纳入伊斯兰教的正统教义中。

基督徒对犹太人的敌对态度的来源,公认的说法是:上帝曾经与先祖、先知等圣人们交谈过,并对他们预言了基督的降世,但当基督真的降临时,犹太人却不承认他。因此,犹太人应被视为罪人。此外,基督以爱上帝和爱邻居这两条诫命取代了摩西律法,犹太人对此也不承认。反闪族主义(通常即指反犹太主义)在中世纪开始成为基督徒热忱的表现,不管其原因是源自宗教还是经济。

犹太教义的演化过程没有什么复杂的形而上的成分,因为它并不故作神秘,从而能为每一个犹太人所理解。基督教则不同,随着基督教希腊化程度不断加深,它逐渐变得神学化了。

欧利根时期

死后去哪里

欧利根时期(公元185-公元254年)是希腊哲学和希伯来经典融合的重要阶段。欧利根和他同时代的普罗提诺都是萨卡斯的学生,萨卡斯曾被公认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

《原理论》是欧利根的著作,其观点与普罗提诺大致相同,但在事实上超过了正统教义的容忍范围。他遭受谴责主要是因为以下四点邪说:

一、灵魂是先于肉体存在的;

二、不仅是基督的神性,其人性,在基督道成肉身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三、复活时,我们的身体将变成绝对虚无的状态;

四、所有人,甚至魔鬼,最终都会被救赎。

《反西尔撒斯论》是欧利根最显赫的著述。欧利根通过逐条反驳西尔撒斯的反基督教的论点,表现出一个基督教哲学非常重要的特征,即对信仰问题的双重论证。一方面,通过对理性的恰当地运用,从而建立起基督教的关于上帝、灵魂不死以及自由意志等的最本质的信仰;另一方面,《圣经》不仅证明了这些信仰的本质,而且还证明了很多其他的东西。这些证明或来自于《圣经》中所述先知的预言,或来自于“圣迹”的显现。

欧利根还告诫人们,基督徒不应该参与到政府事务中,而只能在“神的国度”即教堂里工作。这一教义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仍然认为政治是无比世俗的,真正的圣人应当避而远之。

君士坦丁将基督教作为国教

在君士坦丁将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教会统治的发展开始变得十分迅速了。由普通民众经选举产生的主教们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他们直接领导着其辖区内的基督徒。主教们还被赋予了司法权和行政权,此外还有专门负责处理教义方面问题的中央行政机构。主教在布施方面的权力也使得城市贫民中出现了一批专门按主教意愿行事的人。

教皇作为教会的首要人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并没有执掌教会的大权。教皇权力的不断增长是另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课题。

关于君士坦丁将基督教作为罗马国教的原因,吉朋列举了五个原因:

一、基督徒不屈不挠的品质与近乎偏执的热情,还有他们摒弃了犹太教中的那些狭隘和闭塞的精神;

二、关于来世的教义,及其在真理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改进;

三、可追溯到原始教会的行奇迹的权能;

四、基督徒纯洁且严肃的道德品质;

五、基督教的团结和纪律。

罗素对上述五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一、基督徒的品质及其不宽容的态度为教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不少好处。人们会认为只有成为基督徒在死后才能够进入天堂,而异教徒将遭受可怕的惩罚。同时期的其他宗教则没有类似的特点。

二、关于来世的教义首先是由奥尔弗斯教教徒宣扬的,之后又被希腊哲学家所采纳。奥尔弗斯教的通俗形式对古代后期的普通民众的影响很大。基督教吸收了它和一些亚洲宗教的神秘因素,其核心部分是神的死而复生。因此,灵魂不死论对于基督教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神迹对于基督教的传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基督教的神迹比其他宗教的神迹更为信徒所信仰,其原因可能在于基督徒所拥有的《圣经》。《圣经》给了基督徒一部完整的历史,他们对此笃信不疑。

四、在君士坦丁之前,基督徒的道德是高于一般的异教徒的。即使面对各种迫害,基督徒仍然能恪守各种道德规范,尤其在性方面的道德规范在古代实属罕有。因此,基督徒高度的道德水准是基督教得以广为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从政治的角度看,团结和纪律是基督教广为传播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君士坦丁通过支持基督徒,可以获取由基督徒所组成的独立团体组织的拥护。军队中的基督徒数量也是极其庞大的,因此拥护基督教,实质上也就掌控了军队。

不过,基督徒一旦获得了权利,他们也开始了相互的攻讦。神学家们之间的争论在实质上通常就是世俗利益之争。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种教派因他们对教义的不同解释所产生的各种争议不断地激化矛盾,各种异端学说的风靡也促使着分裂与反叛,一直到天主教的信仰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