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香港代购妈妈(苦守一年半的香港跨境学童家庭,图啥?)

这两天“港版健康码最快本周发布”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距离之前官方公布的“11月底通关”越来越近了!

淘宝香港代购

这个好消息最开心的是在网课前苦苦等待的香港跨境儿童家庭。

跨境上学不容易。如遇疫情,近3万跨境香港学童“蹲在家里”,上了整整三个学期的网上课(戳:“港宝”妈妈怒吼:我家宝宝一年半没上学了!),通过小屏幕听课,走神,困,打游戏,发呆,吃零食,看电视...没有老师面对面的监督,没有同学朋友的陪伴,没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小学的孩子精神越来越衰弱,成绩一落千丈,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

△电影《过了春天》剧照

我在电梯里遇到的遛狗邻居,朋友家人的群聊,家里的长辈,微信官方账号里的热心读者,都忍不住问:

为什么?你为什么不回去学习?

上了这么久的网上课,应该是超出了忍耐极限。大人小孩都受不了!你为什么不想点什么?

国际学校,私立学校,或者转深圳有学区名额的公立学校!

被问的这么多,我只好毫不客气的翻了个白眼:“要不你帮我们找个好学位?”

是的,我相信大部分跨界的父母都做了力所能及的各种尝试。但现实是,好的学位不是唾手可得的,几万人的学位也不好解决。

跨境学子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希望,依然在等待通关,等待跨境求学的正常生活得以恢复,等待大湾区师空作为普通双城的生活,再次成为口岸最具活力的风景。

#01

为什么不干脆放弃跨界?

跨境妈妈may 9月带着小女儿通关,定居香港上水,迎来中学一年级开学。中秋节那天,母女俩骑着自行车沿着乡间小路来到深圳河边。不远处是罗湖口岸最具标志性的黄色琉璃瓦屋顶的联检大楼。

放眼望去,梅在深圳的家依稀可见。大儿子此刻正在过中秋假期,被梅的朋友收留,吃了一顿丰盛的“家常饭”。

河对面有视频电话,互道节日快乐,母子俩都热泪盈眶。

△镜头下的罗湖口岸联检大楼

从事教育行业,家境殷实的梅从小就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出生在深圳的大儿子7月份中考结束,如愿以偿进入四大重点高中之一,开始了高中生活。在香港出生的小女儿是跨境生。疫情在线课程期间,她仍以分科考试的优异成绩被香港道教联合会登贤中学(简称登贤中学)录取。

登贤中学位于地铁上水站西侧。下了港铁再走两三分钟就可以到了。对于跨境学生来说,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非常方便。但吸引跨境学生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登贤中学虽然远离港岛、九龙富人区,但学习成绩在香港名列前茅

2021年本地大学的就读率约为93%,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大名校的就读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4%。

△邓县中学(来源:学校官网)

除了特别突出的登贤中学,在深圳附近的香港北区、屯门、大埔等社区也有不少优质中学。

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些中学的地方大学毕业率都稳定在70%左右,半数教师拥有教育学硕士学位。除了中文和中国历史,其他科目全部用英语授课,有政府补贴,免学费。

但申请中一学位需要参加陈述测试,即向教育局提交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下学期的三份报告单,然后根据学生志愿分配学位。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跨界学生不敢轻言放弃网络课。如愿以偿,进入理想中学的学生,也不愿意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位。

△去香港租房上学的跨境学生俯瞰深圳的家。

#02

是跨境应计账户

无论是港宝还是内地学生,大部分孩子都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当人们习惯了,教育就像空一样优质免费,除非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家长,否则很难适应高昂的学费。无论家里是穷是富,性价比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香港龙华信义培侨学校每年学费约10万人民币,但为何仍受追捧?

培侨学院作为香港直接投资的名校,每年的升学率有目共睹。在深圳龙华开分校,师资教材全部与香港总部接轨,提供DES课程,小学到中学12年教育,省去了家长很多升学的麻烦。10万的学费比香港总部贵一倍,但对于20、30万学费的国际学校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价格。龙华新艺培侨学校各方面都很好,包括学费、师资、课程、校园硬件设施。最大的缺点就是学位不多,供不应求。当然,学费负担对一些家庭来说还是很大的负担。

△图片来源: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书院官网

香港大部分中小学,包括政府资助的学校,都有办学团体,但办学团体和校友捐款造福学生,而不是盈利。在政府层面,也有很多好处。疫情期间,每个学生的家长银行账户里都有几千块现金,还可以免费申请新的平板电脑用于在线课程。如果有需要,跨境学生可以向政府申请援助津贴,申请条件并不苛刻。批准后现金会直接转到父母的银行账户,一年近两万港币。

除了以资助为导向的津贴,还有普惠性的福利,比如为每个学生提供免费的牙科服务和体检服务;五年级女学生免费注射HPV疫苗...

当然,香港有很多直资学校和国际学校是需要交学费的。上水唯一一所直资中学,每年学费7100港币。香港排名第一的学校圣保罗书院40400元;罗定浜中学每年学费22000元...

△圣保罗书院招生宣传资料

8月底听说有私立学校要开DSE课程。跨境学生家长争相告知,并预约参加开放日。还提前约了两个妈妈一起去。但是出发前突然发现这个学校的期望学费大概是每年18万人民币。三位母亲交换了一个眼神,临时改变计划,错过了开放日,改为轻松愉快的茶话会。

#03

跨界生都是“能人”[S2/]

虽然没有权威人物,但是跨界学生都是“厉害的人”,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考上当地大学升学率70%以上的中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我家的陆客小学,60%左右的学生能进入第一批理想的中学(香港70%以上的大学,纯英语教学的中学)。)

△图片来源:香港入境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字:

今年3万多名内地高考生报考香港八大高效院校,最终只有1300人报名,其中15人名列前茅。其中有一万多名内地学生报考香港大学,比去年增加了五千多人,最终只有325名学生被录取。近万名考生报考理大,比去年多3倍,录取250人。香港科技大学报名人数6300多人,最后录取了150人左右。

△香港高校录取名额竞争激烈。

报考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考生对香港稳定繁荣的信心外,还有香港本地大学的学术水平。估计是因为疫情原因,家长不放心孩子出国留学,所以就近选择香港的大学。符合基本条件的内地考生3万多人报考,录取1300人,录取率约4%。

学位房的游戏规则在香港并不流行。小学毕业生可独立填报全境内中学资源。学校自主招生与教育局系统派位相结合,按照小学阶段三次排名(即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上下学期期末考试,这三次考试总成绩)分配学生中学学位。

从最低30%左右的升学率到最高90%的升学率,对于不同年级的港生来说,可以说条件差不多的中学在深圳选择余地不大,始终存在课程整合难、学费太贵、师资力量不足等担忧。

△香港大学被公认为香港大学NO.1

与卢克同龄的跨界学生马克不仅是个“能人”,还是个“后起之秀”。疫情发生前,在“虎妈”的监督下,年级中等的马克每天都在深圳的家里认真上网络课。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每天还有三个小时的额外刷牙任务。

马克的妈妈每学期都让朋友在香港的书店买十几本教辅书,督促孩子认真复习,批改习题,把常识课的知识点归纳成问答资料,随时互相问答,以游戏的方式复习功课。

空闲暇时,马克会去社区图书馆大量阅读,上篮球培训班。在大部分跨界学生状态下滑的时候,马克在“异地考试”中越来越勇敢。上学期的次考,他的成绩排在全班前三名,升入中学的目标是邓县中学。

△蓉蓉乐园——罗湖区跨境学校服务中心屋顶花园,跨境学生的小天地。

有传言说,英国伦敦爆发疫情时,牛顿回到家中被一级防范禁闭。他百无聊赖,琢磨科学的奥秘,终于发现了牛顿定律。至于苹果是不是掉下来砸到牛顿头上,不得而知。

用牛顿的故事激励困在网络课程中的跨界学生,可能并不更合适。这些从出生起就注定不平凡的孩子,在疫情的困境中抑郁、沮丧、失落,但他们也在努力,对未来依然充满美好的期待。

#附言

等待,因为我相信

跨境学童的生活可以说是大湾区多城市生活方式的缩影。平头百姓有自己的小本,相关部门也有自己的职责。跨界家庭选择相信和等待。

疫情关闭以来,没有条件去香港读书的跨境生还在等待。

△据媒体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将首次整体承办全运会。

9月27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赴陕西领取全运会会旗。2025年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承办。同时,行政长官还表示,由于香港疫情持续稳定,特区政府现在把与内地通关作为首要目标。

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似乎预示着跨界健康的曙光?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小熊环游记
    小熊环游记
    发布于:2022-04-27 10:12:39 回复TA
    业,家境殷实的梅从小就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出生在深圳的大儿子7月份中考结束,如愿以偿进入四大重点高中之一,开始了高中生活。在香港出生的小女儿是跨境生。疫情在线课程期间,她仍以分科考试的优异成绩被香港道教联合会登贤中学(简称登贤中学)录取。登贤
  1. 闵庆钧月
    闵庆钧月
    发布于:2022-04-27 02:11:33 回复TA
    做自我喜欢的,让看不惯的人统统一边凉快去!
  1. 祁榕瑞保
    祁榕瑞保
    发布于:2022-04-27 02:11:33 回复TA
    人生最难吃的三碗面:人面情面场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