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从中国电商行业的角度来看,淘宝和天猫的整合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文|导演
编辑|石灿
阿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1月6日,岱山通过内部信宣布了中国数字业务板块的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成立用户运营发展中心、产业运营发展中心、平台战略与运营中心三大部门,分别由宣德、吹雪、思恨负责。
这意味着淘宝和天猫从原来的两个独立部门变成了“两个品牌一个团队”的新架构。淘宝和天猫在保持双品牌运营不变的同时,从内部打通了各自独立的体系。
一个月前,2021年12月6日,戴珊刚刚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国数码事业部负责人,负责淘宝、B2C零售等业务。随着新年的临近,中国数字业务板块迎来了阿里发展史上罕见的大规模结构调整。即使从中国电商行业的角度来看,淘宝和天猫的整合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为什么这么说?淘宝和天猫的整合对阿里来说意味着什么,会对无数商家和消费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戴珊发的内部信,信中透露了组织架构的具体变化。
岱山内部信截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成立的三大中心:用户运营发展中心、产业运营发展中心和平台战略与运营中心。
对于用户运营发展中心负责人宣德,岱山的期望是“不断优化消费体验环节,推出更多简单、流畅、易用的用户产品。”尤其是用户运营发展中心,是岱山内部信中提到的第一个新部门。不难发现,阿里对消费者体验的重视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戴珊的内部信中,产业运营发展中心的定位是“整合淘宝和天猫各自的产业运营,从产业运营走向行业运营,深度服务商家。”此外,每个垂直行业下都有客户体验评估团队,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行业管理水平的标尺。
这种整合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贯穿于每一个中心和业务。在平台领域,“服务商家”也是高频提到的一个词。对于平台战略与运营中心负责人的来信,戴珊的希望是“升级平台机制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创新,打造商家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为平台、行业和商家提供更强大的服务支持。”
当用户、商家、平台的运营发展都指向“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时,三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有望形成1+1 > 2的效果,实现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提升的正向循环。
内部信还提到了让大淘宝“更有趣、更丰富、更容易访问”的创新业务——直播和购物。从现在开始,负责直播和巡演两项业务的任芳和前程必须直接向岱山汇报。此前,这两项创新业务的负责人无法直接达到如此高的汇报水平。从举报方式的变化来看,很明显直播和购物的商业地位得到了提升。
在激发用户消费灵感等“种草”过程中,直播和购物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加注重创新业务,也反映出淘宝希望提升用户体验,为新品牌业务的培育创造更多可能。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更高效地决策,更统一地行动,明确各级组织之间的定位和分工。”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出内部信,任命戴珊负责中国数字业务板块,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淘宝和天猫的整合,恰恰体现了张勇对“高效决策、统一行动、明确定位、分工明确”的要求。
十年前,淘宝分为三部分——淘宝、淘宝商城和陶艺。淘宝主要面向中小卖家。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为大家熟悉的天猫,负责开发品牌商家。十年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淘宝和天猫店铺重合度与日俱增,用户逐渐趋同。
随着形势的变化,淘宝和天猫各自独立,成为“历史遗留问题”。既在公司内部形成部门墙,又给外部业务的服务带来麻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提升。
形势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用户端,另一个是在业务端。
从用户角度来看,截至2021年9月30日,阿里过去12个月国内消费规模达到9.53亿年AAC(主动购买用户)。当用户数量接近10亿的时候,单一的产品和单一的服务是不可能满足用户所有需求的。尤其是Z世代群体的需求更加多样和分散。这时候平台必须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帮助用户获得更简单流畅的体验。
从商家的角度来说,在电商渠道去中心化的趋势下,如何保住现有的流量和用户,提高商家的服务能力和商品运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私域流量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淘宝和天猫的整合可以更深入更全面的服务商家,帮助商家更好的打通公域。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淘宝天猫还有一个优势。过去天猫服务品牌商家的能力将向中小商家开放,让中小商家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不同阶段的成长路径和长期发展也更加清晰。
所以天猫和淘宝的开放,可以看做是阿里的一次适应性调整:在精简机构的同时,也产生了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双重提升的正外部性。
用户和流量增长双双达到峰值,意味着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目前,这种竞争仍在大大加剧——除了传统的电商平台,拥有庞大用户的产品,如Aauto Quicker、Tik Tok、微信视频号等,也试图在电商领域分一杯羹。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留用户和商家的基本信息?阿里的答案是,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推动用户体验和服务能力的升级。
那么,阿里的自信从何而来?
800元,这是国内消费者在阿里一年的ARPU值。当用户群体接近十亿,消费额占零售商品总额的20%时,ARPU价值还没有被稀释。这说明平台对高消费能力用户的留存率和吸引力是相当高的,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和阿里紧紧捆绑在一起。如果能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让大淘宝更好用,这个价值可能会提高。
在全用户存量竞争的时代,提升用户平均消费水平的意义不言而喻。在这个层面上,阿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慢车道”时代的“精细服务”是对比各大平台的运营积累和与行业结合的深度,而这恰恰是阿里在电商领域20多年积累的核心竞争力。
岱山
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是戴珊在阿里上任以来的一贯做法。她在担任客服部负责人时,发起了一个名为“9点电台”的项目,收集了2.7亿用户的声音,帮助员工更好地培养“用户至上”的理念。执掌中国数字业务板块后,还将推动这些业务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整体提升,从而扩大阿里的竞争优势。
从整个电商行业来看,阿里的自我创新也是电商同行中的“先锋”,将用户体验和服务能力放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引领了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商家和用户来说,平台服务能力的竞争也将有助于行业的整体进步。
从整个经济社会来看,在疫情常态化和各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阿里的转型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为更多的商家找到确定性和新的商机,帮助商家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不确定的时代也是如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