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律师免费砍价,起诉拼多多失败”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相关话题位居“知乎热榜”第一,热度超过2000万。据报道,今年3月,上海律师刘宇航应朋友之邀参加了拼多多的“免费砍价”活动。页面显示刘宇航是“运气最好的”和“谈判进度第一的”。他邀请了很多朋友来砍价,但还差0.9%就能拿到货。3月31日,刘玉向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起诉拼多多,认为其构成欺诈。目前法院已审查起诉材料,但未正式立案。
体验砍价极限的挑战:“砍价第一名,但总差0.9%。”
“也是我朋友跟我分享的一个砍价链接。”刘宇航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看法》,帮朋友降价后,刘宇航也想体验一下,于是选择了手机降价。活动页面显示,刘宇航有“第一次砍价进度”,“用户数已经超过99%”,只需邀请几个好友就可以免费获得商品。
砍价进度截图,受访者提供。
“既然我这么幸运,只需要邀请几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刘宇航开始砍价,也买了9.9元起的砍价套餐,但砍价进度卡在了“00.9%”。刘宇航迷惑不解,又接连点击了20多个其他砍价商品,发现自己成了“砍价第一人”。“当时我就觉得信息不实,怎么可能总是我第一?”刘宇航说。
议价技巧截图,受访者提供。
律师梁健维权:“我只是想关注一下,不指望拼多多主动纠正。”
3月31日,刘宇航向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认为拼多多利用虚假数据混淆消费者,构成欺诈,严重影响社会风气。有网友感叹:“终于有专业人士帮忙维权了!”但有些人认为刘宇航的行为是“目测”。对此,刘宇航回应:“我只是想关注这件事,希望大家关注,而不是针对我个人,也不要指望拼多多会主动纠正。”希望退还刘宇航拼多多公开活动真实信息和数据9.9元,服务购买费,并赔偿经济损失500元及合理费用1000元。
民事诉状,图片由被告提供
有网友将刘宇航比作《三体》中的“执剑人”,但在刘宇航看来,他只是一把剑。“一把剑不需要赞美,只需要战场。”刘宇航说。
拼多多发声回应:“用户削减量太小,改变不了百分比。”
4月6日,拼多多法务部高级总监唐在拥有68名粉丝的个人账号上发布了对“刘宇航官司”的回应。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看法》,这个回应可以代表拼多多官方。
对此,汤荣表示,目前有超过1200种产品参与正在进行的“免费砍价”活动,已有超过709万件产品被免费送出。砍价道具和加速礼包的任务都是随机的,消费者反映的“总是0.09%的差异”并不准确。实际情况是“砍了99.1%,差了0.9%”。由于免费砍的产品量大,用户此外,恶意刷单、机器刷单、收费帮砍价等非正常砍价行为都会导致砍价失败。
汤荣还表示,后续将优化活动规则,优化引导方式,“让活动体验更好”。
单向透明博弈:互联网营销的“欺诈边界”需要法律进一步规范
“‘砍价免费’是拼多多吸引流量的一种方式,游戏规则不透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这类活动利用了人们“占便宜”的心理,用看似“唾手可得”的奖励引诱人们“继续下注”,就像“赌徒”一样。“但诈骗罪能否成立,还要看法院查明的真相。”支振锋指出,像拼多多“砍价免费”这样的活动,参与人数多,算法规则复杂,关键数据对用户不透明,所以问题很多。免费得到的几率有多大?是否涉嫌误导消费者?页面上滚动的成功用户信息是真的吗?价格标签被夸大了吗?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调查。
9.9元订单截图,受访者供图
“这不仅仅是一场营销游戏。”支振锋指出,这种单向透明的算法在法律监管层面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它的易懂性和透明性对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诚信与否也关系到商家的生死存亡。如果消费者认为这是骗局,游戏和企业很可能会迎来“被拒绝的命运”。
北京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李瑱指出,当今社会面临“算法困境”,普通人很难与掌握技术话语权的公司博弈。类似于“免费砍价”的获客模式被复制,从长远来看是一条“无法通向未来的路”,但由于消费者的不成熟和监管的不到位,这种“新”模式可能会持续很久。
"通用等价物在互联网世界已经成为一种焦点和社会资源."李瑱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在网络环境中遭遇“人情捆绑”。因此,治理当局应尽快突破“算法困境”,切实保护网民利益,用户也应像“爱护羽毛”一样珍惜自己的个人网络资源,不要在“天天砍刀子”的环节中消耗自己的价值。
制片人:梁月
记者:冯硕王献
编辑:汪甜甜刘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