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全
吊泉是由戈壁沙漠中出露的地下水汇集而成的泉水。它是东西120公里道路上唯一的大型水源。在汉代悬泉遗址发现之前,悬泉最早见于唐代文献。
198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三次勘探,在淤泥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邮政信封,信封上有“悬泉为亭行”六个工整的隶书大字,从中发现了汉代悬泉遗址。
“发掘结束后,我们打开封闭了2000多年的玄泉府大门,看到的是毫无生气的建筑、倒塌的房屋、倒塌的墙壁、破碎的窗户、废纸...所有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失落。”当时参与遗址发掘的考古工作者何双全在文中写道,“是什么单位?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我们从他们遗弃在医院外的垃圾堆里找到了新的气息……”
汉代航泉遗址
甘肃是中国最窄的省份,东西长1800多公里,东临陕西,西接新疆。是古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部通道较多,但在河西地区汇聚后形成一条主干道,从而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在这一带,两千多年来,有很多人穿越,也发生过各种事件。东汉人应劭说:“汉家因秦而大率十里一亭、亭、宿。建一个旅游住宿的酒店。......韩改驿为所,所置之地,其远也。”《后汉书·西域传》云:“屯田于良田,驿为要道。人生去岗位,天长地久。商人和顾客,每天的付款都是塞下的。之后,甘默到了调治,安息了。他面朝西海望大秦,拒玉门阳关四万余里。”这些记录描绘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久而久之,当时的风景就不为人知了。被神秘所迷惑,玄泉遗址的发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证实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展现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不得不令人赞叹。
吊簧的传说
吊泉是从戈壁滩地下水露头上采集的泉水。它是120公里东西向道路上唯一的大型水源。它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生命之泉。它在这里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但是人们很晚才使用它。
2006年夏天的吊春
在汉代杭泉志遗址发现之前,文献中记载最早的文献,只有唐代李继孚撰写的《元和县志》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文献。唐朝以后就默默无闻了,连吊泉这个名字都消失了。明清以后,人们称之为吊吊拳。根据唐代的记载,唐代的宣权不仅存在,而且继承了汉代的遗产。有地方政府玄圈乡和中央邮政系统玄圈邮局,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元和县志》卷四十记载:“陇右路沙洲敦煌县,县东一百三十里有泉水悬,出龙乐山腹。汉朝伐李广利回大元,士子口渴,挥剑刺山,飞泉涌出,即此也。有水,大则车马多,小则车马少。”敦煌文献《沙洲总督府图》(博2005号)记载:“泉水悬于州东百里,出崖腹,泉旁流涓涓细流,一里之内必绝。有多少水就有多少人,有多少水就有多少人。”《西凉异物录》云:汉二司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元。当他回到这座山上时,士兵们都渴了,他正广泛地用手掌伸山,仰望天空悲伤地咒骂着,用他的剑刺山,飞泉涌出来帮助三军。人多就够了,人少不富余。侧出于崖,故称悬泉。”“挂泉邮局,州东一百三十五里,原是山南空谷邮局。唐永春录奏两年,移山北挂春邮局。”《敦煌录》(第5448号)中说:“沙州以东三路二十泉,汉朝李广利行军时口渴。祝山神以剑掘山,正因如此,遂下水底,流向西数十里的黄草公园。之后有的人会很渴,饮水泉就结束了,水就不流了,只能到平地。后来人多了,水就多了;人少了,水就少了;如果人多了,水位会急剧下降,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二石庙在路边,已经废弃很久了。然有石驼马,行人祈福之所,二次东进瓜州界。”文件S514,唐大历四年沙洲敦煌县宣泉乡义和里手工制作。
从以上信息来看,唐代的吊泉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不仅赋予了吊泉以神的力量,还利用吊泉在家乡修建驿道,成为广受欢迎的圣地。而且经常和西汉大将李光礼联系在一起。这个地方在哪里?唐朝遗址还在吗?李光利来过吗?汉朝的建制是怎样的?
去吊吊泉寻找汉唐文物
吊泉就是唐人所说的吊泉,也叫二石泉。因为历史档案而改名。后人只知道有个吊泉,也叫吊水。一样的意思。这座山位于敦煌市以东64公里的山谷中,实际上是祁连山脉北部的残留矿脉,与祁连山脉主脉并不相连。南部是平坦的百里大漠,北部是宽阔松软的戈壁。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位于戈壁和沙漠之间。东起瓜州县锁阳城西,西至莫高窟所在的大泉河东岸。它位于狮山和沙山的交界处。西边的沙山叫乌沙山,东边的石山全长100多公里,有三个名字。西段叫三围山,中段叫火焰山,东段叫界山。
火山又高又陡,陡峭而直立,像刀斧劈开。峡谷幽静幽深,南北贯通。悬泉在火焰山北端的沟口。南高北低,五泉轮流,常年有水流出。其中,东侧山体以半腰处水流最大,自上而下垂下,形成小瀑布,汇聚于底泉,周围水草茂盛,植被发育良好,到处是挺拔的红柳、胡杨、芦苇和罗布麻,常有鸟类光顾。远处有流水声,近处有水泉,风景很美。这真是一片沙漠绿洲。神奇的说,这水里人少,这水里人少,这水里人多,这水里人多。成为当地人眼中的神泉。经常有人来此瞻仰,也是马、牛、骆驼必饮之水。人兽共享,天作之合。
悬泉遗址的周边特征
1987年8月,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根据省文化厅的安排,各县首先开展了调查。当时省考古研究所配合敦煌机场建设进行考古发掘,县博物馆的同志拿出来调查。一周后,荣恩琦、韩耀成等人来找新址,时间未定,约好去参观。我问在哪里,他们说是挂弹簧。第二天他们就出发了,第一次租了一辆农民的拖拉机。这一次,他们启动了平时不怎么用的北京吉普,一路狂奔到三围山脚下。一个小时过去了,路越来越难走,无路可走。下车后,没走几步。一条大沟挡住了去路,才发现自己走错了路。我赶紧转身,找了另一条路,又错了。第三次找对了路,找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场地在沟口西侧缓坡上,不在吊吊水沟内。由于长期的风蚀和洪水侵蚀,场地表面凹凸不平,支离破碎,由于含碱量较高,表面为硬壳。环顾表面,有零星的灰色陶器碎片暴露在外,丝绸碎片留在洪水冲沟中。天快黑了,我带着收集的遗物回去了。经仔细鉴定,灰陶片具有汉晋特征,怀疑应为汉晋遗址。
第二天,我又去了。天气凉爽,我一大早就出发了。因为是土路,64公里外的北京吉普也跑了两个小时,10点多才到达现场。我们先去吊吊泉吧。山沟里没有路,汽车过不去。我们要沿着河床走1个小时才能找到泉水,洗脸纳凉,风景很美,但是没有古代遗迹。然后穿过吊泉谷,沿着山谷往南走,出了山口,一望无际的沙漠展现在眼前。于是我原路返回,一路没有水的痕迹,除了北谷口的水泉。就像前面提到的场景。第一次体验了吊泉谷的美,吊泉水的甜。当我离开山谷到达现场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回家的路上,遇到排队挂泉水喝水的驼队。或许是因为地处无人区的缘故。很近的相遇,看着彼此错肩而过。骆驼无人看管,全靠自己享受一片又一片的绿洲。我们回到现场继续检查,发现了更多的陶器、丝绸和羊毛制品,以及木简上刻有字迹的衣服。从这些遗物可以断定这是一个汉代遗址。我们带着新发现的喜悦顺利回到了城市。
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已经是八月下旬了。天气异常炎热,贼心不死。我们约好了第三次探险。我们早上出发,带上干粮,在现场反复询问。好事多磨。终于,我们在西缘沟壑附近的淤泥中找到了一个完整的邮政信封,擦去泥土,“悬泉为亭”六个工整的隶书大字展现在眼前。原来这里是汉代悬泉所在地。本来想找唐朝的吊泉帖,结果找到了汉朝的吊泉屋,真是想不到。弹簧悬架就是这样被发现的。把玄泉的历史推至汉代,似乎唐人的传说可能有些依据。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不可预测。
三年发掘从武庚到任申
1987年发现玄泉遗址后,原计划保护遗址原状,不进行考古发掘。为此,我在文物局长钟圣祖的带领下,与原考古局长岳邦虎、副局长张学政、省博物馆馆长储士斌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讨论了保护方案。但经过1988、1989年近三年的保存,令人担忧。一是经过两次暴雨和沙尘暴,一些灰色地带被揭开,薄薄的文物暴露出来。第二,已经发现盗窃和挖掘。迫于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从1990年到1992年,本报已经连续抢救了三年。
1990年10月,宣泉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1990年10月2日进场施工,1991年1月底停工,为第一次开挖。考古研究所派出了由周光基、、王辉、柴、水涛、吴宓、、马更生等九人组成的发掘队。现场附近没有居民,四周都是光秃秃的落基山和茫茫戈壁,没有可以扎营的地方。于是我们只好租了离安墩公路4公里的瓜州公路局甜水井路队的房子,借了敦煌和瓜州博物馆的桌子、床板,租了瓜州招待所的被褥,借了敦煌莫高镇靖远村农民工的炉子,自己买煤等生活用品,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生活基地。由于条件有限,我们租了6室和3室。这里没有电、水和通讯设备。我们必须用蜡烛照明。只能租个四轮拖拉机去吊泉提水。紧急时,我们可以给60公里外的瓜州县邮政局打电话。每天的饭菜只有面条、白菜和土豆。水是最紧张的,每次拉水最多两天。为了保证吃喝,洗脸漱口只能避免。两千多年前才真正进入吊簧时代。
1990年10月,宣泉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严冬,吊泉极寒。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肯定有大风,所以最好的工作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鉴于此,我们决定上午9点出发,逆风行走3公里,晚上10点到达工地,下午4点往回走,每天艰苦的环境和简单的生活让大家都成了早出大象,晚出鬼。尽管如此,大家的热情不减。没想到偷偷下了一场大雪。开工第一天,打开门,只见戈壁原野上的白芒在阳光下金黄一片,一群人像一条长龙,摇曳着,快速进入工地。因为地点位于高地,我们来到山顶,四处看看。有一个世界,我们就像盘古。天气晴朗,心情舒畅。按照分工集体扫雪。不一会儿,白色的土地上就会开出一大片黑色的地方。请将悬挂的弹簧放在外面,洗去表面的灰尘和霜。从西面开始,布置了29个方位角为5x5的探头,并进行编号。然后,我们分工。水涛、吴宓和魏文彬负责测绘地形图。我和周广济、、王辉、柴各负责一方,开始试掘。这个区域是积灰区,离建筑工地很远。所以地层堆积厚而复杂,地表厚5厘米的地壳厚10厘米,其下是文化层。文化层杂乱堆积,仅从土质和土壤颜色难以分辨,必须通过包裹体来判断。所以采用先分小层再合层的方法,只有数量才是准确的。经过两天的工作,我们掌握了积累规律,明确了基本的视界关系。其特点是:1 .第一,堆叠厚度不均匀。2.同一个层位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是在原始堆积过程中,先出现桩状,然后再次变平的结果。3.不同勘探区的地层是不一样的。4.每一层的内容和数量都不一样。各种材料混杂,竹简、丝织品、漆木、陶器、柴火、人畜粪便、各种骨头并存。5.木棒、草桔、芦苇、沙土、小砾石相互重叠,土质、土色不明显,不能作为分层的依据。6.每一层所含的年代滑动是划分地层的唯一尺度。
获得这些经验后,挖掘工作进展顺利。截至12月底,已完成29次发掘,获得5000多件木简和1000多件其他文物。收获很大。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难以为继。1991年简单的元旦过后,工地上回填了一些遗物,结束了第一次发掘。
1991年5月,天气转暖,但吊簧正处于多风季节。另外,去年租的房子,因为其员工需要,无法续租,只好在工地上自建房屋。该院派了田健、柴、舒树森三位同志到施工现场。他们一边修建基础设施,一边清理回填遗迹,开始第二次挖掘。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在吊泉谷的河口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小院,建立了生活基地。大大改善了去年生活的尴尬局面。为了加强发掘力量,对发掘队伍进行了调整和改组,包括柴、颜、吴、、蒲、、毛、、李永宁等。重新布局探方,用有限图像角度探方的统一布局覆盖所有灰色区域和废墟区域,并进行区域划分:灰色区域为区,废墟区域为区和区,北部和东部边缘地带为四五区。主要任务是全面清理工地区域,清理东、西、北坞墙及坞墙内的周边房屋遗址。内务府的遗迹比较分散,早晚重叠和断裂的关系非常复杂。后期活动对早期遗存影响很大。晚期遗迹的上部接近地表。由于受扰部位保存较差,清理后保留了晚期特征,但早期遗存不再发掘。通过发掘,弄清了建筑结构。与此同时,西部灰色地带的全面清理工作已经完成。起获木简7000余枚,麻纸400余张,其他文物2000余件。新发现了许多壁画。挖掘工作一直持续到年底,第二次挖掘任务完成。
1992年5月,天暖了,工作还在继续,基本上是原班人马上阵。在复核上次发掘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对东坞墙外遗址和南坞墙外稳定遗址进行了全部的揭露和清理工作。这两个地区的遗址结构比较简单,文物很少,但堆积物很厚,尤其是马厩。堆积物有1.2米多厚,都是用草灰和马粪堆起来的。这项工作不难,但极其费力费时。经过半年奋战,清理原貌,获取完整资料,完成第三次发掘。为了保护被挖掘的遗址,我们不得不回填沙子并结束所有挖掘工作。后来,在遗址的南部和东西两侧,沿着山涧和沟壑修建了50年一遇的防洪大坝,有效地防止了山洪的冲刷。
从贵由到集贸七年
1992年发掘后,1993年开始室内布置。由于挖掘工作量大,在野外挖掘完成之前,动员了院内各部门、各专业的主力参与协同作战。进入室内整理阶段后,由于各部门任务不同,专业方向各不相同,参与发掘的同志大多没有顾上这次整理,整理任务全部落在了汉简研究室身上。当时这个房间人多,是研究汉简最厉害的时期。包括我在内,还有储士彬、徐乐尧、薛应群、吴、任步云、张邦彦、、、柴等。然而,后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楚、徐调回省立博物馆,薛参与编写居延发掘报告,吴、李二。、毛、、戴春阳等。时不时的过来帮忙,就这样开始了全面的收尾工作。
全志遗址出土的汉简
排列分两步,先竹简,后器物。无字竹简有一万多件,可按材质、大小、出土单位分类统计。另有10,000件简牍,包括完整的和破损的。由于出土地层不同,保存条件也不同。上面的竹简很干燥,下面的竹简有一定的湿度。但是,竹简上都沾满了泥土。纯土容易去除,用刷子就能扫掉。但有些竹简上覆盖着碱土和沙粒,很难清除。就连字迹都是不小心拿走的,所以第一步要小心翼翼的去除污垢,让字迹显现出来。第二步,将残破的简牍拼接起来,同一层位有一些完整的简牍,也有一些残破后丢弃的,根据残茬进行胶粘使之完整。第三步是分类,将相似的简相对集中的排序。第四步,按照年代顺序和特点进行时间排序。第五步:按找矿方逐层逐层编号,将编号写在背面或侧面,不带字。第六步:制作卡片,先根据现状画出各个简单的形状,然后注明类别、材质、字号、字体、字数、年代、文献性质、保存状况、特点等。,并对每个简单的做一个全面的记录。第七步,根据原始竹简解读文本。口译前,确定文体,如文字的确定,繁简形式的转换,各种符号的确定等。最后对手稿进行初步解读,最后重点讨论和修改难词。经过反复修改,成为最终稿。这个过程花了四年时间。
全志遗址出土的汉简
简牍整理一段时间后,转入其他器物的整理,也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先清理,第二步按出土单位分类编号,第三步修复部分文物,第四步制作文物卡片,第五步建立统计数据表,第六步选取典型标本,第七步绘制文物,第八步拍照,第九步确定发掘报告标题。这个安排花了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了。2000年,《文物》杂志第5期刊登了一份简报和其他材料。自2001年以来,它已被转移到编写发掘报告,目前即将出版。
认知悬架弹簧
通过对所有资料的梳理,我们对位于戈壁滩的玄泉志这支部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看到从西汉武帝开始开发河西、控制西域、管理丝绸之路的宏伟战略目标——宣权之的实现过程和作用。
1.出色地利用了选址
选址在山前扇形高台上,背靠火焰山,面对西沙巢穴,感觉居高临下。东西两侧避开沟口,巧妙排水,避免山洪袭击。在山谷的东侧,有直通悬浮泉水的通道,用水方便。坐西向东,高墙大院减缓了西北寒流热浪的入侵。北大街从东到西平滑地延伸。方寸之间,地理位置穷尽,体现了汉代风水先生的良苦用心。
2.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
弹簧安装手绘草图
遗址占地250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五宝院,为50米见方的方形院落。墙体由土砖砌成,长47厘米,宽37厘米,厚12厘米。只剩下遗址的下半部分。根据汉简记载的信息推测,原来的高度应该在8米以上。四角有角楼,有东北和西南角楼的现存基址,东南和西北角楼因风雨和山洪未发现。院子里有根据周围坞墙修建的房屋,或单间,或套间,套间里有卫生间。高层的粪槽穿过墙延伸到屋外,形状依然存在。这些房子的维护和堆砌关系很复杂。晚宅之下有早宅。发掘时对后期房屋进行了清理和保存,前期不动下层。医院打扫了27间晚房。根据出土简牍资料推测,西墙一排房屋为专用招待所,也就是简牍中提到的传达室。北面两排墙的房子是办公区和公务员区。东、南墙下有厨房和公共厕所。码头的中心是空,应该是公共活动区。马厩,南坞墙外,建在外墙上,长45米,宽8米。马厩里堆积着厚厚的粪便和灰尘。东门南北两侧建了很多房子,好像是用来看守的。也就是汉简中常见的“非常屋”。根据汉简提供的资料,这些建筑已经连续使用了205年(西汉郑和元年前92年至东汉安永七年公元113年)。
3.关闭2000重启坞堡的大门。
全志遗址出土的泥墙上的铭文
发掘结束后,我们打开了封闭了2000多年的玄泉府大门,看到的是毫无生气的建筑,倒塌的房屋,倒塌的墙壁,破碎的窗户,还有废纸...一切看起来都很糟糕。是什么单位?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我们在他们遗弃在庭院外的垃圾堆里发现了新的气息。庭院西墙外是专门用来填埋的区域,考古上称之为灰色地带。这里发现了许多“宝贝”,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大量的鸡、羊、马、牛的骨头,说明它们每顿都有肉吃,但也发现了大麦、小米、糯米等谷物,证明主食是粮食作物,桃、杏、李也说明水果、蔬菜都有。大量的涂漆木制餐具,如筷子、勺子、刀子、耳杯等。,证明用餐很有讲究,有酒水。吃肉,吃菜,喝酒。生活挺幸福的。有大量的丝绸、皮革和羊毛制品,似乎不缺衣服。巨大的麻鞋和娇小的皮鞋表明,曾经有28英尺的大男人和12英尺的孩子。这里有没有过烂丝粉饼和两面刻有“忠”字的木饼的爱情故事?麻纸的大量存在,是否说明纸代替木简的时代已经到来?很多铁制农具,你们还雇佣在这里种地的农民工吗?铜箭又证明这里有驻军?五铢铜也意味着有钱人有无穷无尽的钱可以扔进垃圾桶?诸如此类,各种破事都有竹简和文献证实,活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景象。
全志遗址漆耳杯
吊泉现场吊泉现场
4.悬挂弹簧安装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
根据竹简和文献的记载,这个机构有四大机构,即住房、厨房、马厩和产房。它被安排为总经理,领导和秘书如守财奴、职员和助理。厨师管喝酒,守财奴管。马房管马,守财奴管。传房子主管的接待和住宿安排,还设置了守财奴。守财奴,官名,每月享受百石待遇的小官。官邸如简牍所示:三月官书:长度以下82人,其中21人长度为400石。寿阳关侯,程,秩200石。再见。0215 (3): 29.光是官员就有80多个,劳动者也不少。比如守备兵:守备兵的名字是垂春二年正月90DX 0309 (3): 54。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犯人:玄泉阳朔建立元年,犯人姓名为90dxt0215 (2): 1。日常工作较多的士兵:丁海,共80名士兵,4人支援,1人75人。00000 90DXT0215(4):47): 47。(注:养和做饭的厨师都是每天定时工作的人。)
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居住人员非常复杂,估计常住人口超过200人。
5.主要资产
作为驿站,它的职责是投递邮件,接待来往的人,所以主要的资产就是马匹和车辆。比如简:
右阶史下有120人,马120匹,每人一斗五升。三斗十五石小米。等司马用二十一石三斗。090dxt0214 (1): 48。
过马,骑,打左,肯定有两个鼻子,白背,九岁牙,五尺八寸高。中间叫甲子、柱、驾。V92DXT1610(2):16 .
传上一匹马,红脸,野脸,左脸,八岁牙,五尺八寸高,骑马,名叫铁柱。V2dx1610 (2): 17。
第二年三月,奠基,伍子硕庚寅,宣权稳,隋福信,敢言。我要把第一版马的名字传下去,并且敢说出来。V92DXT1610(2):20 .
阳朔闰二月,任申朔鬼维,悬于泉中,把守财奴放在尊位,敢言。想把车和车书搬出来做个汇编,敢说出来。090dxt0208 (2): 1。
以上简介是挂簧专用车马登记账本。马有统一的编号,固定的名称,并标明其身高、年龄、毛色、用途等。车辆也有统一编号。每月形成文件向上级汇报使用和保存情况,形成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6.责任和任务
根据简要说明,职责和任务可分为两类:邮件传递和接收人员:
(1)邮件递送
两封信:一封是侯,一封是乌孙公主。2002年2月,甘露暮光之年,料骑为财主,估计朱定富骑为财主。0113 (3): 65
皇帝的信,交给敦煌太守。元平元年十一月,桂畴之夜不到半小时,即由玄泉邮传,万年邮广收,不到半小时即付王萍邮。V92DXT1612(4):11
从东方和军队输入一封信,肥皂纬,并完成。等待王上路的第四个门。建国二年九月,伍子胥吃早饭时,张彤在万年阁骑马,在临泉阁接长阳。00000 90 DXT 0115⑴:59
出:东书八信,班邦四信,杨邦三信。封四太守印。一封来自左毅冯翊的信,一封来自义佑扶风的信,一封来自义河东太守府的信。一封给酒泉府,一封给敦煌,一封给于一泽侯。二玺水长印于《易》东水,二玺水为杨坚私印于安。板四,太守章,一义义和杜威,一义义广侯,一义广侯,一义广侯,一义乌兰侯。一块敦煌印章,益都历史张青。杨毅、郭尊、伊尹,就是这么广。杨,龙尹,青。九月,定海失陷,临泉禁付石头。V92DXT1611(3):308
(2)接待人员
在人员的接待上,有内外之别,即国内公务人员和外国使节。
乃宾:
神爵四年十一月,丞相李实尊派神爵镇守六年兵:河东、南阳、颍川、上党、董军、尹姬郡、魏军、淮阳郭毅敦煌郡。酒泉县欢迎你。
派卒到河东、宛、颍川、董军、魏军、淮阳国,监督死卒传钹,以驱钹。神医视之为高陵,以二为驾,传之为府,如法。90DXT0309(3):237): 237
建平四年五月,御史宪伦子上谕御史,说:敦煌玉门校尉,为忠臣,为驾车,为骑马,为传宗接代。神医延(年)至长安接书,以二处为驾,传为府,如法。六月,徐兵西。090dxt0112 (2): 18
建基第二年三月,比安池掌门五子易硕司迁地延寿,派舍佐普派弟子到敦煌县奉圣旨,乘车,骑马,当家,听命。/长度,顺序
佐佐木石林。四月已经穿过了西方。090dxt0210 (1): 63
平和元年八月,仁武五月,敦煌太守宪和程心说,过了郡道:派广广为司空收东海、泰山流民,舍时传之,遵法而行。八月庚寅年间,东。DXT 0315 (3): 36
外宾:
出粟六升,粮食归高波,又从乌孙派使者肖坤米去吃,东。90DX 0110 (2): 33
建平五年十一月,遣一卒至昭平,又遣一使从大宛、侯献、易.....怡雅90DX 19730 0114 (4): 57
黄龙元年六月,遣使至洪,赏主事大臣,诏屯、甘诸官,送各国客,遣斥候盖典、副羌,赶报。三月,韦辛...00014 (4): 277.
从国王的各个国家派出四百七十名客人。DXT 0115 (1): 114
1911年,甘露三年十月,丞相属王彭,保护乌孙公主,将军贵胄,从过往车马,到驾二封在夷部路上通行。神医下咸阳万年,以次为动力,传家为法。V92DXT1412(3):100
孟尝君又派鄯善王的副使鲁尼去吃饭,西行。090dxt0116 (2): 15
嘉宾:大岳、大宛、疏勒、玉田、莎车、曲乐、精觉、咪咪十八位使者...90dxt0309 (3): 97
每个都有自己的号码。今天的使节王军,将有1740人在康德王以下。五月份,他将在鲁夫度过他的时光,而耿胤将去袁泉。DXT 0309 (3): 134
从以上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吊簧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各种邮件都要按时投递,不得延误。接待的过往客人不可大意,否则可能得罪上级,有被处分的危险。如果对待外宾比较慢,那就是国际影响,法院会调查的。权先生职位不高,但肩负国家使命,不得不谨慎。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由此可见丝路工作的艰辛和危险。
7.丝绸之路的新发现
“丝绸之路”这个词在李希霍芬很有名。虽然司马迁和班固没有发明这个词,但是他们的作品里都有丝绸之路的大事记。我们可以知道丝绸之路的走向,但不知道它在哪里登陆。在我省1974年出土的居延新竹简中有一张“里程碑式的简牍”,上面记载了如下文字:
长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复治三十五里,复治至宜治七十五里;月亮姓离吴姓50里,吴姓离泾阳50里,泾阳离60里,离高平80里。围至居延九十里,居延九十里,巨力九十里,瑶里九十里,逍遥六十里;从丹到日勒87英里,从日勒到琦君50英里,从琦君到乌兰50英里,从乌兰到边池50英里。74EPT59:582
这张竹简没有标题。因为它记录了许多地名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所以被称为英里滑。因为出土于汉代长城遗址,所以并不总是与交通邮局有联系。无独有偶,类似的简牍《支一道里卜》也在玄泉遗址出土。竹简包含:
松至鸾鸟六十五里,鸾鸟六十六里至小张掖,小张掖六十七里至顾臧,顾臧七十五里至秀美;去比安池可得54里,到昭武62里府,昭武在祁连可得61里,祁连的表是70里;玉门至沙头九十九里,沙头至干八十五里,干五十八里至深泉。右酒泉县位于11694里。090dxt0214 (1): 130
这两个竹简原来是交通驿道和车道的汇编。从书写格式上看,是按照各郡所属郡的顺序排列的。由于竹简残缺不全,我们无法得到全貌。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是真的存在的,具体路线我们会告诉世界。根据地图,这条路现在是:陕西Xi安,陕西咸阳,甘肃泾阳宁县,泾川。这条丝绸之路走了两千年,到现在还是必经之路。此外,玄圈遗址的发现使我们更加清楚具体的管理过程。所以,吊泉是丝绸之路上的航标灯,是丝绸之路考古的明星。
(作者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李梅
校对:刘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