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流量的内容平台都开始做电商了,不愁流量的电商反而做起了内容。
“不务正业”的闲鱼:设立文学奖,举办文案展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最近突然变得“优雅”起来。
4月19日,闲鱼宣布将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也就是4月23日,举办首届闲鱼文学奖。为了办好首届文学奖,闲鱼还特意加入了故事社、知音、读者、书旗文学。
(来源:新浪微博@仙宇)
目前文学奖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是闲鱼文学奖组委会负责人透露,这个文学奖没有丰厚的奖金,但是已经收到了大量投稿,让他很惊讶。
据说很多用户在逛闲鱼的时候都有收藏卖货的习惯。所以,一宣布要办文学奖,这些用户就把自己收藏的作品挖了出来。
看来闲鱼上的“文学巨作”还真不少,闲鱼爱好者对这个文学奖的好奇和热情也可见一斑。
闲鱼对“文学”是认真的。除了举办文学奖,还举办了文案展。
4月21日,仙芋在杭州地铁上举办了一场卖货的文案展,给乘客们带来了很多惊喜和“烦恼”。
令人惊讶的是,乘客们在闲鱼列车上看到了各种有趣奇怪的卖字帖和商品。麻烦的是,不到半天就有十几个乘客因为太沉迷于这些文案而坐过站。
这一盛况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参观打卡。本次“闲鱼文学”地铁列车也将于4月21日至5月5日运行。
一直站着的李先生坦言:“不看不知道,看着真想笑。”
好笑,有多好笑?
再来说说各种凭空臆想的“猛兽”,配以严肃的入门文案。除了十几年前的QQ空房间,这种沙雕现在只能在闲鱼上看到。
比如姜子牙“四象”坐骑的后代梅花狗,是一种闻所未闻的生物,被形容为“上古神兽”,而成交的理由是卖家“在金丹后期,得闭关修炼千年,转出此神兽”。说到这个宝贝的卖点,竟然是“成人变态,虚拟空传送”。
一看就知道我在一本正经地开玩笑,所谓的“梅花狗”其实就是一只戴着梅花鹿发带的普通狗。
除了这些猛兽,为了卖掉宝贝,卖家们想尽了各种理由,编造了各种悲欢离合,不仅真诚,细节也很丰富,奥亨利结局更是让人惊艳。
比如很多文案都是从“老婆不让我”开始,经常讲一个家庭伦理故事,把心里的委屈说出来,把对宝宝的不舍说出来。
从《前任礼物》开始,很可能是一场感伤的爱情悲剧。爱上对方后,把前任送的礼物二手卖掉,可以得到一笔钱。
大家都爱各种狗血爱情故事,闲鱼里也有很多为爱冲动的刑满释放人员。他们的经历总是相似的,但卖的商品却不一样。在故事的结尾,全心全意地讲述故事,话锋一转,宣扬了一些无法实现的东西。然而,转折点是僵硬的,难以忍受的。
除此之外,还有祖传八马图、活奥特曼、吃了一半的辣条、一记耳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宝贝”。用户都知道这些其实是笑话,但还是可以被嘲笑的。
(来源:新浪微博@仙宇)
总之,闲鱼上卖货的文案充满了股市气息,有调侃,有自嘲,有无奈,有想象,有创意空。即使真假难辨,但还是吸引了用户的眼球。
“闲鱼体”兴起,闲鱼靠内容进一步破圈地铁文案展和闲鱼文学奖让闲鱼火了起来,更多的网友注意到了“文学带货”和“闲鱼体”。
所谓闲鱼体,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定义,那就是在闲鱼上,人们为了出售闲置物品而创作正版但离谱的文案。
而且这种文案通常以“老婆不让”、“舔狗给你”等悲壮理由开头,导致了很多不同流派的形成。比如闲鱼官方转卖的十大原因中,“老婆不让我”排在第一位,还有“分手”、“前现”、“舔狗”等故事,还有紧跟时事的“资金流失”。
可见,闲鱼上的文案虽有跟风之嫌,但套路打得好就成了典型。和普通对象、淘宝风、知乎风等具有平台特色的风格一样,闲鱼风也体现了平台的性格和氛围。
正是这个幽默又接地气的段子,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也引起了一些人对生活的共鸣。不少网友打卡后表示“刺心”。
用户对文学奖的积极响应和闲鱼列车的推出,都体现了闲鱼在内容上的巨大潜力。
说到内容,这次地铁文案展也让很多人想起了曾经的网易云和蒋,两人都是靠内容大受欢迎的。
闲鱼借助地铁站和文学奖,达到了内容营销的目的,不仅让平台和品牌进一步走出圈子,也让更多的人被闲鱼上的故事吸引,加入到用户和卖家的群体中来。
电商们追求的内容,到底有多香?闲鱼文学奖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设立用户“转卖文案”文学奖,是为了展现闲鱼用户丰富的想象力和有趣的创造力,也是为了“看到大家的才华”。
结合地铁文案展,大众看到了闲鱼平台的个性化特色和内容潜力,闲鱼无疑达到了营销目的。
另一方面,闲鱼的这些举动也显示了对平台内容的重视和重视,设立文学奖也是为了鼓励用户创作内容。
目前电商平台越来越重视内容。
淘宝正在不断强化平台的内容属性,增加“好货”、“天天好店”、“淘宝二楼”、“购物”等内容入口。
(淘宝“逛逛”截图来源:淘宝APP)
电商导购APP“什么值得买”也在向社区化、内容化的电商转型。
携程、大众点评等平台也开始了内容的转型,而马蜂窝、小红书等始终以内容为主的垂直平台也在不断强化自身的内容属性。
内容有多香,能让各大消费平台趋之若鹜?
内容和互联网消费平台的交集在于流量,它对平台的价值也是流量。
众所周知,网络消费离不开流量,但几乎每个平台都有流量天花板。如果用户只是来平台消费,消费后关闭APP,那么无论是用户停留时间、消费频率还是用户规模,都很容易进入一个瓶颈。
2020年,淘宝《不健康青年诊断报告》显示,每天只有1700万人访问淘宝。
“只逛不买”的原因很复杂,但至少说明这1700万人还是有很强的消费意愿的,淘宝的内容对他们是有吸引力的,他们并不只是以消费为目的而停留在淘宝。
把内容做好,可以让用户在内容的吸引下停留更久。
另一方面,内容的丰富也可以创造更多的消费理由。比如看到种草,有些用户会感到兴奋,成为同一产品的新客户。
这也是为什么内容平台,如Tik Tok和Aauto faster都在做电子商务。他们拥有优质海量的内容,巨大的流量,极强的粘性,可以借助广告、直播等形式快速变现。
可以说内容已经成为了这些消费平台新的流量入口,内容的上限比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和几十亿的补贴要高很多。
所以内容真的“很香”。
作者:王晓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