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马克
“还有10分钟就到巫山社区了。请购买的网友到指定地点提货!”12月30日上午,“金东苹果销售组”正在实时更新收货地址。像烟台果农贾这样的水果销售小组,一共有6个,最多时达到500个。疫情期间,很多果农因为运输、销售等原因滞销,而贾不仅通过自己的微信群解决了自家苹果的销售问题,还帮助当地其他种植户代销。现在老贾的微信群还在不断壮大,他已经从一个地道的老农变成了知名的“网络老名人”。
别人担心卖水果,自己却担心卖不够
烟台栖霞的苹果种植户贾,是个不折不扣的果农。就是这个曾经天天和树上的果子、地上的泥巴打交道的“老实人”,如今却成了玩“朋友圈”的新型网络推销员。“刚开始大家吃的好的时候,加我微信。后来这个微信越来越多,就建个微信群吧!”从一开始的一两百人到现在的近两千人,老贾的微信群越来越壮大。为了方便发货,老贾还整理了微信群,按照地域分为老山群和麦岛群,每次发货都实时更新群内地址。
“一周送两次货,一次两车,有时候订太多还不够!”别人担心卖不出水果,老贾的苹果每次都不够卖。每次发货前,老贾都会提前在群里统计发货量,经常有网友点不到水果。“下次早点做”成了老贾安慰网友的常用语。
看到别人的水果烂在地里让他心疼
“下一次送货会有草莓,是我们村现在采摘的。10块钱一斤,要提前预定!”十块钱一斤的草莓!这是微信群里的一个炸锅。要知道,现在草莓都是二十左右,这个价格真的很吸引人。“我们村草莓种植户的草莓都是分批上市的,运不出去都烂在地里了。我看着心疼,想着帮他们卖!”低价促销的策略让草莓抢空“这次只能拉这些,不能拉更多了!”今天的草莓送到后,网友们在群里实时反馈,说“好吃”、“太好吃了”、“又大又甜”。看来下次数草莓单的时候老贾又要疯了。
“其实我们就是赚辛苦钱。”有人夸老贾的营销策略,他总这么说。老贾每次都是认真研究地图,定好配送路线,保证当天能回到栖霞,常常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以前对路不熟,经常跑错路。多跑几次,就顺了。”每次送货老贾都来不及多说几句,还有一个等着他送。
[/s2/]出门买菜不方便。他给你买的
“你可以在家里储备一些卷心菜,想呆多久就呆多久!”疫情防控期间,网友逛街不方便,老贾总是最贴心的一个。“我们老家这个超市的白菜和大蒜便宜。有需要就报名,给你!”每次我收到老贾发的来信,总会在小组里引起轩然大波。不,过了一会儿,他的包子里就多了白菜和大蒜的订单。“我这些白菜大蒜不赚钱,只是为了大家方便帮忙买!”
贾的“贾式”营销方式深得人心,他的微信群也经营得很好。简单的“到了,准备提货”“明天发货,我们都知道”的通知,已经让老“网友”习以为常。贾的微信群还在壮大,他的苹果生涯也在继续。
本文来自【半岛都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国家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