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国出版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网络图书零售市场销售规模同比增长0.81%。线上流量红利已经耗尽,如何线上线下共同创造新的增长点,成为图书行业共同探索的问题。
1月20日,天猫图书宣布全面升级图书分销系统,与阿里巴巴数字供应链事业部、菜鸟联合开发,帮助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完成销售渠道的数字化建设和仓储物流的全国铺设,帮助图书卖家完善产品线,降低拿货和仓储成本,全面提升消费者的网上购书体验。
失衡:上游“囤书”,下游“零售”
一般来说,书籍像大多数商品一样。从客户提交订单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细致的数据操作,比如接单、下单、出库、物流...特别的是,容易出现上万种类目的书业往往“繁而重”,业内集中“囤书”的现象很普遍:京版书存放在北京周边,沪版书位于江浙沪,粤版书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在一个极端的案例中,一位来自辽宁铁岭的客户订购了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文化概论》。单册售价47元,但这本书从广州出发需要经过近3000公里的物流,预计需要4-5天才能到达客户手中。
图书批发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极端情况。他们会在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区设立大型仓库,接受上游出版社的图书,运往全国各地附近的地方。
发货的问题似乎解决了,新的问题又自发产生——出版社考虑“不要给中间商赚差价,多建仓库满足发货”;批发商正打算“从出版社获得更多图书资源,但同业竞争导致利润锐减”;下游零售商面临着“书不全”、“无价格优势”、“库存积压”等多重问题。
这些图书行业的内在症结,由于疫情和极端天气的反复,成为摆在整个产业链面前的难题。
解决出版社和出版公司退货率高的问题
学分制是图书行业特有的现象。与其他零售商品30-60天的账期不同,图书信用体系的账期更长,有12个月、一年、一个销售期,五花八门。天猫的图书配送体系,一个一个配送,不仅解决了配送的问题,还解决了账期的问题。零售书商不再担心从哪里进货。出版公司可以精简渠道,提高到账率,降低回款率。
用“一盘货”在图书流通中“少走弯路”
天猫教育行业运营负责人关楠表示,2020年疫情前期,某书商武汉仓库无法发货,原本5000万的年业绩只有3000万。2020年10月,由于新发地疫情,北京几个核心图书仓库无法发货;2021年7月,河南暴雨导致当地部分新华书店电商仓库的图书全部污损报废,交通受阻,货物无法送达...天猫紧急上线延迟付款后,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图书行业“水下”的问题。
“提高图书流通效率,减少物流半径,降低发行成本,是关键。商家长期依赖线下网点,当交易出现短缺时,无法立即跟上货源。库存社会化迫在眉睫,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菜鸟仓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关楠说。
对于图书出版者、出版公司、批发商来说,就是把所有的图书库存放到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实时看到“所有图书的进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或者是不同经销商(比如天猫上的一些“图书专营店”)销售的图书,在一个整体的库存中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对于零售商来说,升级后的图书分销系统可以解决配送和组装的问题。比如客户从某综合类天猫加盟店买了10本书。过去,他们需要不同仓库的“供应商”接单和发货,消费者会收到多个包裹。接入上游菜鸟仓后,可以整体配送,消费者的包裹数量和等待时间会减少,甚至实现当天、次日、次日达。
一般的引入岭南文化,原本诞生于岭南,可能还是要走3000公里,但改变的是可以尽快到达离消费者更近的仓库,等待订单,更快到达消费者手中。
关南强调,“升级后的图书发行系统可以帮助商家解决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业绩问题,帮助商家找到确定性,稳定经营局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