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记者宋扬济南报道
“没想到认购了30万理财,半个月后赎回,本金亏了近千元。中信银行销售的光大银行阳光金日田丽理财产品名不副实,太坑人了。”济南周先生对此感到不解。“现金管理产品收益低,不亏吧?”
据周先生说,前阵子他要还一笔30万的贷款。因为还贷还早,他通过中信银行手机银行选择了一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阳光金日田丽1号。
记者查看了中信银行的这款产品。页面显示该产品年化收益3.3-3.8%,中信银行对该产品的推荐词是“赎回灵活,流动性好”。“我当时看了中信银行对这款产品的推荐,然后就认购了这款产品”,周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根据周先生的手机网银交易记录发现,他于11月5日通过网银认购,11月22日上午发起赎回。赎回款项25日深夜11点到账,款项比本金少了近千元。
周先生是在11月25日上午发现该产品丢失的,当时他通过手机网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向中信银行客户提出了一个问题,并给予回复:显示不一定准确,以实际账户为准。
另外,根据产品的赎回周期,这个产品的设计也有一些坑。现金管理产品一般是T+1确认,赎回一般是T+2。而代销光大理财的中信银行的这款产品,申请赎回还有两天,到账时间是深夜。
26日上午,周先生通过中信银行手机网银客服和济南分行人工客服进行了回应,但并未给出明确解释,称要求银行相关理财经理给予回复。
临近年底,各家银行发行销售理财产品的热度开始上升,品种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近年来,虽然银监会加强了相关监管,但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投诉、民事纠纷甚至诉讼案件屡有发生。不少客户表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同程度地被销售误导。
从周先生的经历来看,购买的产品虽然是现金管理类产品,但根据中信银行页面的醒目宣传,确实是稳健型产品,购买期间净值曲线也是一路上涨,产品运作没有亏损,只是赎回后造成本金损失。
在此,记者提醒投资者,高信任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很多陷阱,购买时要时刻警惕。
截至记者发稿时,周先生尚未收到银行方面的相关回复。大众网海报新闻将持续关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