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逛了妈妈的淘宝”
有一次,我在豆瓣生活群的热榜上刷了一个帖子,叫《拜访妈妈的淘宝》。
普通的标题,但是经过小组提炼,有3000多条留言。出于好奇,我点了进去。
帖子很长。看完之后感觉心脏被扎了一下,喘不过气来。
征得作者同意,发给你看看。
上下滑动以查看完整内容。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记录妈妈日常生活的温暖帖。
从作者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节俭朴实的母亲。淘宝买的都是给家里或者家人用的东西,跟大多数中国妈妈一样。
在女儿的帮助下,我打开淘宝,买的第一件东西是给女儿的手镯。
圆豆瓣@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𰵀丠𰵀𰵀2000000
我买的最多的就是爸爸上夜班的时候为了充饥撕面包,因为只有吃这种面包爸爸才能避免胃痛。
平时访问最多的人大概都是手撕面包,购物车里有无效链接。
除了面包,还有一些女士秋冬大衣,最贵的也不超过200块。
从颜色和款式来看,妈妈有爱美之心,喜欢流行款式,更喜欢绿色和粉色。
但是她还是没有给自己买这么便宜的衣服。
我真正掏钱买的是一条淡粉色碎花真丝围巾,百搭又保暖,一看就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但是,本来是用来打扮我的围巾的,我妈却把它绑起来挂在浴室里,在我家人睡着后半夜上吊。
那是去年腊月二十八,还有两天就过年了。一家人约好一起包饺子。
母亲的离去,事先没有任何征兆。
据@白回忆,那天晚上,我妈给她和她爸做了第二天的早饭,给她留了一盏灯在卫生间洗漱。
“所有所谓的征兆都没有出现,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
很难想象当他们走进卫生间,看到眼前的一幕,会有多害怕。
疼的手抖了两天,她用剪刀剪了妈妈扎的丝巾。
父亲腰一闪。为了压住我妈,闪的很严重。经过长时间的理疗,效果并不好。
震惊过后,新酷反复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母亲走上了绝路。
于是母亲自杀的草蛇灰线渐渐从不起眼的细节中浮现出来。
大概一两年前,我妈进入更年期,开始多梦,失眠。
当你睡了一小会儿醒来后,你整晚都睡不着。
偶尔和辛妈睡觉,她妈翻来覆去,小心翼翼的问她“我妈会不会打扰你?”
那时候的白只知道说“不”,却从来没有想过这背后妈妈在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还有一次,偶然发现白的母亲正在服用更年期药。
但她并没有多想。其实我得了抑郁症,生活不能自理。
直到她妈妈走后,她才去医院看精神科,见了和她妈妈一样失眠的阿姨,确诊为更年期抑郁症。直到那时,她才意识到,也许她的母亲和自己一样,患有抑郁症。
这后知后觉让白又苦又自责。“明明是我想死,她却走了。”
“如果我多陪陪她,肯定不会这样”[S2/]
苦不是唯一一个因为更年期抑郁症失去母亲的人。
在知乎上,有一个和“更年期抑郁症”相关的问题。
看了回答,真的觉得这个世界上如果有后悔药,一定要让他们先吃。
有人说:“我妈得了更年期抑郁症。我们都觉得没严重到抑郁的程度。结果我没看。我妈妈跳楼自杀了。现在我要疯了!”
袁之虎
“我母亲在12月2日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我现在的生活摇摇欲坠。”
“我妈妈也是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希望回答这个问题的朋友能多陪陪亲戚。”
“我妈走了,恨死自己了。”
“我妈刚走,我觉得那是一场梦。如果我天天给她打电话,守在她身边,听她说话,肯定不会这样。”
虽然事后我很自责,但是之前,在更年期的迷茫下,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我妈已经发展成抑郁症了。
更年期,医学上称为“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45岁到55岁逐渐绝经的时期。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广告和媒体宣传,“更年期”几乎等于“脾气暴躁的老太婆”。
你一定被这个众所周知的广告洗脑了:“女人要多打坐”
易怒,反复发脾气,容易在家里闹事,伤害丈夫和孩子,是大多数人对更年期女性的刻板印象。至于“你的更年期”,一度成为骂人的话。
但除了调侃,很少有人真正关心女性绝经后身体上和精神上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2003年,北京妇产医院对北京市18个区县40-65岁的妇女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50%的女性明显感到疲劳、骨关节疼痛,并患有失眠症。40%以上容易出现兴奋、头晕、头痛、心慌等症状。
调查还发现,3.65%的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发展为抑郁症。而且更年期症状越明显,抑郁指数越高。
而这是17年前的调查结果。
近日,《中国妇幼保健》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亿更年期女性中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35.47%。
多达7000万人。
然而,更年期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恶化,但全社会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学术界到家庭,可以说对更年期女性患抑郁症无动于衷。
在CNKI上搜索“抑郁症”相关的研究论文,有54万条结果;搜索“更年期抑郁症”,只有987。
从以下知乎用户的回答可以看出家属的态度:
结婚后,我的生活奉献给了婆婆、丈夫和儿子。进入更年期,脾气越来越差。婆婆没有好好照顾她,儿子长大了。于是我老公直接搬出去不回家,还和她离婚了。
向我儿子抱怨,他讨厌她,不理她。
危险在于,医学调查表明,夫妻关系越不和谐,亲子关系越紧张,更年期抑郁症状越严重。
这些母亲可能就是这样一步步被逼上绝路的。
当家人转向她,捂住耳朵的时候,她只能茫然的在网上问陌生人“我以后该怎么办?”
当她坚持不住的时候,她会跳进深渊,她的孩子也可能来一段网络告白,“如果我多陪陪她,肯定不会这样。”
但是,你为什么去得早?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多陪伴,多理解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绝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那些没能及时发现母亲生病的人。
旁观者开几句后知后觉很容易,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辈子的痛。
我写这篇文章是想提醒大家,如果你的妈妈已经进入更年期,有以下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①慢性失眠。
袁之虎
失眠的痛苦是无法想象的。妈妈不困,她可能很困,甚至困到头疼眼疼,但她就是睡不着,哪怕她再努力。
在最近热播的《听她说》中,白百何饰演一位长期失眠的全职妈妈。
②郁郁寡欢,像变了一个人。
袁之虎
③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心慌,胸闷,有窒息的感觉。
袁之虎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一定要尽快陪妈妈去看精神科,以便尽快得到专业的治疗。
对很多人来说,“更年期”就像一个烟幕。在其迷惑下,母亲的异常行为往往被弱化为情绪问题。
“你就是想多了”“吃好睡好,没事”“就等这一段时间”。
尽可能地理解她,陪伴她,向她寻求一点帮助,让她感到被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更年期后,母亲的脾气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变差。
很多时候,这是因为更年期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失眠、盗汗、疲劳的副产品。
人身体不好的时候,承受能力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有一个朋友,她妈妈在大三的时候突然变得比以前暴躁了很多。一点小事都会引发她的愤怒。
比如换下来的衣服没洗,我妈过去会默默帮她洗,但那时候好像是个大污点,可以批评好几天。
后来,她得知母亲患有严重的失眠症,严重到已经影响了日常生活。她平时轻松完成的家务,在当时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理解妈妈并不意味着一味的纵容妈妈,甚至牺牲自己。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陪伴和照顾抑郁症患者有多难。无论是普通抑郁症还是更年期抑郁症,这都是一样的。
袁之虎
如果你的情绪已经被母亲严重影响,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和母亲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不是自私。
毕竟你的心理健康和你妈妈的一样重要。
毕竟更年期其实是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期,你和妈妈的关系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小时候对妈妈好,对孩子好。
现在,是你好,妈妈。
参考资料:
中国精神卫生杂志。2003.北京市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调查
中国的妇幼保健。2020.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心理保健策略
她听说第三期,白百何演了一个全职妈妈,被生活吞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