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社群一直被认为是品牌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帮助商家建立品牌影响力、提升用户忠诚度、赋能私人营销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本文,让中小商家了解社区运营布局的高效完成,快速开发新的线上营销量。
在大型营销活动中,社区运营有三个功能:
(1)主动预热
营销活动前一周建立社群,分层运营预热活动,有助于提前积累基础用户,为活动蓄水做好充分准备。
(2)预判调整
在社群的持续运营过程中,通过拉近用户与品牌的关系,构建高凝聚力社群的同时,我们会收集测试客户对社群内活动的反馈,并进行活动预测和相应的调整。
(3)销售扩展
对于大型促销活动,社群帮助商家突破营销时间与空之间的固有限制,提升营销绩效。
本文将分析一个基于私域载体——企业微社区的品牌社区的营销案例,以帮助商界朋友:
帮助品牌商家快速掌握节日推广社群运营实践经验,实现私域业绩增长!
一、品牌案例概况某女鞋品牌举办店庆,销售渠道主要有线下门店(2家店)和线上云店。活动期间品牌形成社群,持续运营2周,活动产品销售周期10天。
具体活动数据显示:社群数量:13个社群:4500+社群活跃度:60%
据统计,活动期间,线上社区用户到店人数达1500+,转化率32%。线上线下总销售业绩150W+。
其中线下表现占主导,占总表现的80%;线上表现是补充,占总表现的20%。
二、企微社群高效裂变4大核心点社群快速裂变的根本原因是流量。从活动的预热到引爆,需要基础用户的参与和传播,进而形成更多的流量积累,从而完成后续的转化。
商家在进行社群裂变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福利环境
驱动福利设置可以高效帮助商家完成用户的第一个环节。通过内外资源的整合,快速组合出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裂变效益,可以刺激用户的传播。
另一方面,裂变海报的设计要有穿透力,能突出裂变的好处,有助于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以这个案例为例:
设计亮点:
2.语音设置
在策划和开展营销活动时,不可忽视的主力军是商家导购。
为了保证活动细节传递的统一性和活动裂变的有效性,品牌商家需要制定统一的宣传话术并发送给终端导购,保证终端有稳定的转化率。
防止导购员个人销售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最终用户转化。
以这个案例为例:
设计亮点:
3.客户可追溯性
如上所述,还有一个影响活动裂变的重要因素:客户溯源。
品牌商家在要求导购员进行营销活动时,需要明确其业绩归属。
当导购销售客户的可追溯性得到保证,营销驱动力就会更加充足。
通过微助手的渠道码和客户标签能力,不仅可以快速帮助导购绑定用户关系,实现业绩的归属;还可以对企业、小微企业的私域客户进行精细化标记和分层运营,实现更精准的服务和内容获取。
以这个案例为例:
品牌通过微型企业工具为导购员赋能:
4.裂变工具
最后一个影响社区裂变的因素是裂变工具。
一个高效的裂变工具,可以帮助品牌搭建私域流量裂变闭环,通过社群红包、渠道码等功能设定裂变任务,实现用户的指数级增长。
不仅如此,便捷的裂变工具还可以降低用户参与的门槛,实现更高的活动参与率。
以这个案例为例:
通过企微工具设置活动,直接上传演讲、海报等准备好的资料,即可完成配置并生成活动链接,导购可以使用企微助手对现有客户进行拆分。
三、社群客户沉淀与转化社区裂变创新完成后,如何保证用户在群内的高效沉淀和转化,成为商家需要思考的另一个课题。
首先,商家需要明确用户入驻社区有三大步骤,即:
1.将用户链接到组中
以本案例为例,通过设置入群的好处,吸引用户入群,快速达到4500+人的入群目标。
设计亮点:
2.活动黏住用户
用户加入群后,商家可以利用固定节奏的群活动,帮助活跃社区氛围,增加客户粘性。
前期商家可以通过红包、小福利等方式在群内推广活动。
中后期可以通过趣味调研、话题互动、裂变活动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判断和沉淀高价值客户,有助于预测后续的营销活动。在提升转化效果的同时,为后续的客户情绪维护做铺垫。
以这个案例为例:
设计亮点:
3.种草转化用户
社区沉淀的最后一步,内容和产品种草转化用户。
优质多元化的内容可以有效帮助商家实现客户的心智影响和潜在客户的催熟。
企业助手强大而丰富的【素材中心】能力,支持商家发送早晚海报、商品营销长图、KOL草图等各类文字、图片海报、直播视频等创意内容素材。,从而通过有趣的内容互动提高运营效率;此外,通过内容和产品的营销在社区种草,还可以帮助商家了解用户对各类产品的关注度,并以此为基础反向判断营销活动的选择策略是否正确。
以这个案例为例:
福利活动结合产品信息种草,实现1500人返店+消费。
设计亮点:
私域流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数字资产,可以帮助品牌实现与用户的多重链接、触达和个性化运营。
社群只是一种能有效承担流量营销价值的形式。
通过社群运营,商家建立并强化与用户的关系,最终通过这种信任关系实现用户的留存、转化和快速变现。
希望通过本文,让中小商家了解社区运营布局的高效完成,快速开发新的线上营销量。
本文由@小Y的操作笔记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