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再次道歉。未成年人“软色情”何时停止?
(小红书推未成年人性暗示视频救孩子)
近日,据央视报道,小红书内容存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性暗示的问题。
某小学生家长在搜索亲子乐园时,发现APP上推送了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短视频,随后又推送了很多泄露未成年人个人隐私的视频。这些视频有大量用户信息,其中一些带有强烈的性暗示。
该报道引起了诸多讨论,小红书在后续对审计的泄露表示歉意,回应称平台将于近期启动新一轮的青少年治理项目,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内容在平台此前的青少年审查中已经有所处理。
就算小红书真的像他说的那样管好了未成年人的隐私,那些孩子还是让人担心。在媒体报道中,一些拍摄视频的未成年人直接将镜头对准自己的隐私部位...
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互联网世界没有净土。
“擦边球”和“软色情”是许多互联网平台难以禁止的一部分。在《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2021)》中,未成年人被不良信息侵害的概率逐渐增大。
调查显示,高中生中,30%的人收到过色情图片或视频,27.5%的人遇到过骗子,而初中生中,17%的人收到过色情图片或视频,15.7%的人遇到过骗子。
随着网络信息的涌入,未成年人的思想“早熟”,却未能形成相应的认知能力,很多危险隐藏在黑暗之中。
网恋,网恋,英语C,撞枪...这类信息相关的论坛和社区有很多未成年人。各种黑话孤立了不懂的人,让软色情更加难以发现和纠正。
有一次,一位母亲在网上爆出,一名15岁的UP业主科里斯引诱10岁的女儿“埃文”,甚至唆使她离家出走并自杀。要不是这位母亲及时发现,早就造成严重后果了。
除了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许多儿童甚至被异化为软色情产业链的一部分。
在央视的报道中,某内衣品牌账号发布的37个视频中,有6个包含未成年人,而在另一个账号中,有很多未成年人展示内衣的图片。
然而,在小红书未成年人软色情视频博主的简介中,往往会出现以有偿服务为导向的联系方式,将未成年人的隐私视为牟利甚至犯罪的工具。
可想而知,像N号房的情况一样,很多未成年人将不得不听从操纵者和参与者的指令,越陷越深,甚至积极参与其中...
性教育的缺失让心魔有机可乘。
为了减少网络中成人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推动下,各种软件纷纷推出相应的“青春模式”。
但实际操作中,青少年很难强迫孩子打开,内容往往缺乏吸引力。调查显示,只有32%的未成年人积极使用“青春模式”,高中生愿意主动选择的比例最低,仅为14.9%。
“软色情”早已是一条黑色产业链。保护孩子,不能完全依靠网络的自净能力,还需要大众传媒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堵,更重要的是要疏。
孩子到了青春期,对性产生好奇是很正常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教育,网上随处可见的成人信息就会代替父母给他们上这一课。而这些信息往往是被扭曲的。
如果没有从软件层面的限制,单纯的禁用网络是没有操作性的,所以需要对孩子进行性安全教育。
但是很多家长羞于甚至不敢谈论这个话题。
曾经,一些学校开设性教育课程,引进教材,希望给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识。然而,这些内容被一些家长认为是“大规模”的,导致教材被撤回,课程被关闭。
但是当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成熟,不需要懂这些东西的时候,坏人就觉得自己不年轻了。
父母谈变性,反而会让孩子对这个大家都保密的话题更感兴趣。性成了一件既可耻又刺激的事情,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就像迪雅奥特曼被家长举报后被下架一样,阻止不了孩子打架。正如禁止孩子上网只是治标不治本。
性不应该是洪水猛兽。家长可以学习如何就这个话题进行正确的沟通。只有对这个话题建立了很好的理解,才能让孩子在面对相关情况时,更加了解如何应对。
了解正确的生理知识,学会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有助于未成年人更好地尊重自己,不容易因为好奇而后悔。
性教育的缺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要让避孕药、无痛人流的广告成为孩子心中的“避风港”。
平台自盗会有奖励。
当然,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很重要,平台的规范也不能放松。
此前,10月,小红书因虚假宣传笔记审核陷入负面舆论。现在因为未成年人的信息审核而举步维艰。回到早些年的2019年,小红书也因笔记书写、虚假内容过多而被下架整改。
内容的审核漏洞似乎成了小红书不合时宜的爆点,却无法根治。
但是平台审核的问题,不仅要认为是不及时,还要认为是平台对流量的默许。
审核不到位和内容推荐完全是两码事。在小红书的算法中,甚至会给用户发送性暗示的通知内容。
同时,在小红书的用户协议中,提到了“注意保护青少年儿童的个人信息”。但小红书对身份信息登记没有严格要求,也不限制未成年人自主发布自己的信息。
只要有手机号或者社交账号,就可以完成注册。未成年人独立发布自己的信息是非常容易的。
在其《儿童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中,仅表示监护人主动提供儿童青少年个人信息的,即表示同意收集和使用小红书中的信息。
这种解释更像是默认未成年人在监护人监督下发布信息,平台不承担相应责任。
前段时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意见。禁止“网络名人子女”牟利,严肃处理相关账号。
小红书设立了不少青少年治理项目,但这些问题还是暴露出来了。不得不说,管理很可能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被舆论谴责,是咎由自取。
希望这个红宝书的道歉不仅仅是道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