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我们的个人隐私也更容易通过应用程序获取和使用。不久前,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根据该报告,检测和验证发现,“滴滴企业版”等25款应用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违反法律法规,侵犯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根据相关规定,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通知应用商店删除上述25个应用,以有效保障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那么,为什么这些应用程序会获取和收集个人信息呢?跟随小编看一个兼职应用窃取个人信息牟利的案例。
案例回顾
许多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愿意在业余时间工作和学习。被告郭某、李某抓住这一点,以“兼职”推广手机应用软件为由,与他人共同成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征集信息许昌城市地区的许多大学生兼职工作,并使用个人信息注册移动应用程序。
然后郭某和李某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收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并将其个人信息出售给在线人员以获取利润。仅两个月,他们就非法获利7.9万余元。
最后,河南省许昌市卫都区人民法院依法认定郭某、谢廷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成立,判处二人有期徒刑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罚款1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7.9万元以上,上缴国库;转移随案台式计算机没收7台电脑、4台笔记本电脑、2部手机、1份营业执照、4个印章、数份公司纸质文件、230张手机卡,上缴国库。
从以上案件可以看出,被告主要以“兼职”为幌子,欺骗大学生注册app,然后通过app窃取公民信息进行销售,以达到牟利的目的。现在是暑假,这是许多高三毕业生和大学生暑期打工的高峰期。我也提醒你在做兼职时要擦亮眼睛,不要随意注册未知的应用程序,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同时,我们每天使用应用时,要注意手机权限,不要随意为未知应用提供位置、通讯录等隐私权限,以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12
法官声明
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获取和保障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披露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
第253-1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资料来源:许昌市卫都区人民法院
作者:宋帆
编辑:任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