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劳动者按时足额领取工资,是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的大事。然而,拖欠工资的问题仍时有发生。更何况,他们甚至试图通过关掉机器、更改电话号码、逃跑和躲藏等方式,长期恶意拖欠工人的劳动报酬。
在检察机关依法惩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典型案件中,对拖欠工资后“失踪”的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在拖欠之后,他们选择关闭、关闭、更改号码,然后逃走……]
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5月,刘某某以四川省攀枝花市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名义承接了该房屋建设项目。在收到工程款后,他只支付了农民工的部分工资。后来,他通过改变电话号码和前往其他地方来逃避支付剩余农民工的工资。截至2020年7月,刘某某欠30名农民工15.4万元。
虽然拖欠工人的报酬,刘某某仍在接管该项目。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刘某某承担了四川延边电力公司的一个项目变电站在建设项目中,在收到超过16万元的工程款后,30名农民工的工资未全额支付,拖欠工资总额超过11.8万元。虽然行政部门对这两笔欠款做出了整改决定或指示,但刘某某仍然没有支付。
在福建省晋江经济开发区组织工人从事制鞋加工的余某安也采取了同样的伎俩。据调查,截至2019年6月底,余某安拖欠职工工资97人,共计134万余元,并于2019年6月29日逃逸、失去联系。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其他三起典型案件中,也有无偿人员逃跑和失去联系的案件:
浙江省义乌市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梁某某拖欠27名员工的工资,并在未支付上述工资的情况下逃走;
2019年6月至10月,郭某姣在北京经营一家直销便利超市有限公司期间,欠该公司九名员工的工资共计7.6万余元。行政部门作出相关处理决定,责令其支付员工工资后,郭某姣以电话关机、店铺关闭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
晋某华以建筑公司工程款未结清为由,拖欠50名农民工工资共计161.43万余元。晋某华不仅拒绝支付,而且拒绝配合支付法院执行账户中拖欠的劳动报酬,拒绝签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限期改正的指示,关闭手机,躲在现场
[躲一段时间,但你逃脱不了法律的严厉惩罚]
上述未付报酬的人认为在他们逃离并失去联系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但他们计算错了。
刘某某以逃避、隐瞒等方式逃避支付职工工资。数额相对较大。在政府有关部门下令后,他仍然没有付款。他的行为已构成犯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检察机关应当依法起诉。最后,刘某某被判死刑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罚款5万元。
福建省晋江市的余某安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2020年4月,余某安被捕并保释。通过晋江市人民检察院、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乡镇政府的协调下,余某安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支付了125多万元工人工资,但仍拖欠了9万多元工人工资。2021年5月,晋江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同年8月,晋江市人民法院余某安因拒绝支付劳动报酬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万元。余某安认罪并服刑。
检察机关还依法对被捕后及时缴纳欠款的人员进行了处理。
浙江省义乌市的梁某某被绳之以法后,她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支付了职工工资,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支付了超龄职工工资。义乌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梁某某虽已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但犯罪情节较轻,已受到处罚相对不起诉决定
立案后,郭某姣如实交代了拖欠工资的事实,支付了大部分拖欠的劳动报酬,并与公司九名员工达成和解协议。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认为郭某姣的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但情节较轻,包括认罪、达成和解协议、,提起公诉前全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法定从轻处罚根据情况,郭某姣做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晋某华被捕后,认罪受罚,支付了全部拖欠工资,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检察机关根据整个案件的事实和情节,以及晋某华的悔过,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依法严惩,着眼长远】
近年来,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统计显示,一月至2021年11月,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受理拒检劳动报酬的刑事案件2813件,共3243人,同比增长12.3%和12%。办案追缴欠薪约1.68亿元。
如果情况恶劣,后果严重刑事立案对仍不履行支付义务的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应当依法严惩,有效发挥法律的惩罚和威慑作用,为拖欠工资问题提供司法保障。一月至2021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在716起拒不缴纳劳动报酬刑事案件中逮捕了732人,其中1256人被起诉1382人。
对主动悔改、试图补交劳动报酬的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顾全大局,通过羁押必要性审查,积极申请。认罪从宽依法作出不逮捕、不起诉的决定,对提起公诉的人提出轻缓刑的量刑建议,尽量减少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从一月至2021年11月,国家检察机关未批准逮捕893名拒不缴纳劳动报酬的刑事案件,953人,同比增长55.3%和50.8%,在1031起案件中未起诉1244人,同比增长4.1%和5.3%。
据悉,检察机关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注重通过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建立长效机制,督促企业合规经营。同时,检察机关注重以案释法,开展法治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图表)
记者:刘硕、齐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