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地理成因可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大气相对稳定及逆温层的出现;社会经济因素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成因,主要由产业结构、 机动车数量和能源结构组成。
一、什么是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大气主要污染来源
二、雾霾的成因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如下: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高楼林立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逆温层示意图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4、冬季气温偏高,对霾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天气气候条件在霾的发生、发展、消散等多个环节中都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变暖,大气边界层稳定度、冬季小风日数、大气环境容量等方面发生变化,对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5、资源型城市(地区)高度集中。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未能按照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导致本区内环境污染加剧。
6、降雨不均衡,植被的破坏等人类活动加剧空气污染。每年的7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全国范围内降雨量普遍较少,修路、工地、大型露天停车场等裸露的场地在外力的作用下飞扬,增加了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的增加。
广州某未被硬化的停车场灰尘弥漫
三、如何有效治理雾霾发生重污染天气,人为的污染物排放是主因,天气条件是形成雾霾的外部环境,如果没有那么多污染物排放,即使天气不好,污染物浓度也不会那么高。
当前及很长一个阶段减排必须在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最关键的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PM10、PM2.5等9种污染物的排放,加大监督力度,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以及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群防群策的联动模式,切实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雾霾的预防
同时应需要优化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结构,遵循地理、气象、生态等基本条件,开展“多规合一”,打非治违,形成科学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以最坚决的态度执行城市开发利用边界制度,防止各城市主城区、各区县城区等的范围继续膨胀,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
四、名词注释及说明逆温层:逆温现象是自然界一直都有的。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上称它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天然国土)。资源型城市即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雾霾天气归根结底就是空气污染,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分享到朋友圈才是真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