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小城故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雅英
见的人多了,慢慢我就能分辨出哪些人能赚钱。这类人思维很清晰,能拎得清理想和现实、事业和情怀,绝不混为一谈;敏锐但不急躁,脚踏实地,算得清经济账。
叶雅英(南平市小城故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就是其中一位。
她从2009年开始进入电商行业,从不锈钢炊具到日用品,曾在2013年双十一期间卖空全中国的“高露洁”牙刷。“那一年芦柑卖0.25元/斤,我妈让我回去帮她采橘子,我说我一天赚一辆车还给你去采桔子,你赶紧把芦柑砍了过来帮我带孩子。”叶雅英对这段经历印象深刻。
“那怎么又回来卖芦柑了?”我笑着问道。
福建顺昌的特产——芦柑
“到2018年的时候,我就老觉得卖别人的产品,自己做得最好,还是别人的,我想做属于自己的产品……”
“还是有情怀的。”我调侃道:“人这个动物很有意思,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想着精神上的追求。”
“没错,没错,人就是这么‘贱’。”叶雅英笑着说:“再加上家里的亲戚朋友经常说,你淘宝做得这么好,家乡的农产品也不帮忙卖一下,自己也有股劲,感觉能力还可以,试一下呗。”
正处于转色期的桔柚
那一年,刚好朋友家里种的桔柚出现滞销,叶雅英就试着在微信朋友圈帮忙销售,又在淘宝上开了家小店,很快就卖光了朋友家的20余万斤桔柚,这让她看到了情怀之外的商机。2019年,叶雅英就拉上团队,正式操盘家乡的芦柑、桔柚等农产品。
“去年芦柑的收购价是0.4元/斤,我们最高卖到6元/斤。”叶雅英从仓库里拿出一个包装盒,自豪地说。
“你们改了名字。”我一眼就瞧见包装盒上的商品名——“冰糖柑”。
芦柑的包装设计
“对,在日用品中都是用商品名称的,比如我们日常用的洗洁精,‘威猛先生’就把类目细化再细化,分厨房系列、厕所系列、浴室系列等等,厕所系列中又有洁厕液、洁厕宝、洁厕炮等各种产品。但农产品往往只有品类名,只有行业里的人会知道有芦柑、沃柑、冰糖橙、脐橙……其他人都统称‘橘子’。”
我笑了笑,想起枚青经常提起,在北方人对柑橘的认知中,大的叫“柚子”,小的叫“橘子”,其他没什么分别。
“从消费者角度,他(她)们并不关注品种名?”我追问道。
“对!他(她)们不关注品种。消费者只认一个东西,这个橘子进到我嘴巴里好不好吃。如果好吃,他才会问,这个是什么东西?”
芦柑是一种具有古老气息的柑橘品种
“那你改为‘冰糖柑’,对他们的印象深不深呢?”我觉得这是一个矛盾。
“他们不关注‘冰糖柑’,关注的是‘1207’。”叶雅英指着包装盒上被我忽视的前缀解释道:“人对数字的印象会比名词的印象来得深刻。就像农夫山泉的17.5度橙,大家都会说我买的是17.5度橙,没人说我买的是农夫山泉17.5度橙。”
“数字更容易记忆。”我附和道。
其实对我说,数字并没有这个功能。相反,太多的数字描述会让人产生混乱,包括不少科研院校的育种者喜欢用序列号命名新品种,也会被我调侃为“没文化”的做法。
正在田头考察产品的叶雅英
“对!所以我特地在上面用了1207的数字,营造话题性,12是糖度,07是酸度。我把这个概念植入进去,消费者一看,原来是这样的。”叶雅英详解道。
“你拿到市场上有人认识这是芦柑吗?”在我眼里,他就是换了马甲的芦柑。
“没人认识。”叶雅英说:“他们觉得芦柑不可能这么好吃,口感不可能这么稳定。像去年我向生鲜传奇推荐这个品的时候,他就说我们不卖芦柑,这是淘汰品。但到我仓库尝到我分选出来的果子之后,立马就说OK,把这个果发过来,发了好几车。”
“你的芦柑是怎么分级的?”我已经瞧见仓库的另一端,摆放着一套绿萌的智能分选设备。
绿萌的智能分选设备
“我们总共有26个出口,除大小外,还分高糖高酸、高糖低酸、中糖中酸、低糖低酸4个类型。高糖的标准是12%以上,低酸的标准是0.7%以下。有的芦柑糖度达到12%,但它的酸度非常高……”
“这么多类型怎么卖啊?”我听着有点晕,原以为她说的1207就只有一个标准,符合标准的装礼盒,不符合标准的走通货。
“高糖高酸的我先放在边上,让它自然降酸,比如说20天后,它的酸度就降到0.7%以下了……”
“你是通过贮藏,让品质达到1207的标准之后,再往外销售。”我恍然大悟。
芦柑的特点是风味浓
“对!”叶雅英说:“芦柑的特点是风味浓,风味浓的水果肯定是带酸的。以前大家卖芦柑是不管甜还是酸,只要个头大小够了就出去了,所以就造成消费者吃上一个果子觉得好吃,但下一个果子就不好吃的问题。我就通过绿萌这套设备解决了这个问题。”
“符合1207这个标准的果子能占多少比例?”
“只有30%。这批果我们装礼盒,80以上一盒装10粒,70~80果装12粒,我们最高批到37元/盒,商超的零售价卖到59元/盒。”叶雅英说:“其余70%就随便卖,果汁厂,一些只要便宜不要品质的渠道,最低卖过4元/筐,38斤。”
顺昌数字化产业园的全貌
“那平均下来卖多少钱一斤?”我刨根问底道。
“去年的平均价是1.8元/斤,我卖了500万斤,效益还是可以的。”叶雅英笑着说。
“精品果的价格还有上升空间吗?有没有可能像‘红美人’一样卖到30元/斤?”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芦柑做不到。”叶雅英连连摇头,“我的能力只能卖到6元/斤。除非全国人民都不种芦柑了,就我家200亩,那我可能会卖到30元/斤。有稀缺性么。”
“站在你的商业角度,一个老品,一个新品,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操作?”我再问道。
顺昌新发展的芦柑基地
“我个人是喜欢做新品的。”叶雅英说:“虽然老品有相对稳定的渠道和消费群体,但它的溢价空间有限,开拖拉机永远是开拖拉机;但新品我搏一搏,自行车换大奔的概率还是有的。”
自从我写了周晓杰“五亩换大奔”的故事之后,“换大奔”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热词。
“你现在做农产品,跟以前的日用品相比,同样是商业活动,你觉得差别在哪里?”先前我还问过她,觉得自己是从事农业还是商业?她的答案是农业。我告诉她,你从事的仍然是商业,只不过产品从原来的日用品变成农产品。她想了想,点头承认。
产业园门口的宣传牌
“以前卖的都是标品,我只管卖,其他事情不用我管。”叶雅英对比道:“但现在农民把果交给我,我还得清洗、保鲜、分级、包装,需要一系列的后续工作,甚至我还要告诉农民要多施有机肥,不要打除草剂……”
“日用品你拿到手就是商品,你现在干的事情是先把原始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再去卖。”我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她:“差别在于增加了从果品变成商品的过程。所以很多农民不理解,你收0.4元/斤,卖6元/斤,还说溢价太低,他不知道从果品变成商品是需要大量成本和损耗的。”
“对!从互联网思维来讲,缺少爆款;从渠道上来讲,没有核心单品。这些都是农产品和日用品的差别。”叶雅英从另外的角度补充道。
正在直播的小姐姐
“你怎么看水果的线上销售模式,包括像直播这种形式,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商业价值?”我昨天在她的公司看见有小姐姐在做直播。在她和当地政府联合创办的顺昌柑橘数字产业园,门口竖立着一块巨大的宣传牌,上面写着“顺昌原产地直播基地”。
“直播是工具,线上交易是未来的趋势。”叶雅英非常肯定地回答道。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占2020年总销售量40%的份额中,线上交易并没有给公司创造多少利润,相反,叶雅英是用线下销售的利润来培养线上销售的团队。其中,高昂的快递费和平台推广费是最大的瓶颈。
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叶雅英
跟种植端一样,在新老交替之际,总会产生阵痛,也会看见希望。而成功者总是像叶雅英一样,充满自信和勇气。
2021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