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出285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简·迪安·米勒等5人。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80后”科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
在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目录上,农业科技项目表现亮眼,有30多个项目获得科技大奖。其中,由农业科技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完成的农科项目斩获了8项大奖。
获奖的农科项目涵盖领域较广,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等均有涉及。赶紧看看农业相关领域具体是哪些项目、主要完成人和完成单位获奖了吧!
获奖名单
陕西省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其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植保学院黄丽丽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机械、医学、农业、煤矿开采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丽丽教授等完成的“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坚持需求与应用导向,在“产学研用”合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中(左二)为黄丽丽
“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针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控技术瓶颈,通过参与单位的协同攻关,根据我国苹果树腐烂病发病情况,探明了我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群体组成,纠正了种名的误用混用,深入解析了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应性定殖树皮的致病机理,为针对性研发有效防治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明确了病菌传播、侵染、致害时空规律,找出了侵染关键时期和部位,发现菌源量大、无伤入侵位点多导致了无症带菌率高、发病重,系统阐明了病害成灾机理,为研发精准高效防病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定了“改治为防”新策略,研发出预警技术和树干淋刷药液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激活树体抗病力技术及菌肥,突破了以治为主的滞后的技术瓶颈,创新了安全高效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精准防控腐烂病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项目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黄丽丽给果农示范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
项目组自2011年开始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培训班、讲座、现场会等培训各级技术人员、企业营销人员和果农50余万人次,并通过电视片、书籍、明白纸、网站、qq及微信群等媒体资源开展广泛的技术服务,扩大了成果应用规模和范围。在苹果主产地陕西、山东、甘肃等9个省区共建立试验示范点103 个。项目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近三年累计推广1923万亩,挽回产量174.7万吨,累计增收节支94.5亿元。
记者获悉,“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也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项成果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张延龙教授参与完成的,为该奖项的获得贡献了“西农力量”。(来源:综合农民日报、杨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