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麒诚是谁?可能很多人还不认识,但是他说过一段话,提到几位熟悉的人物:
“我做中国首富,应该不大可能,有钟睒睒镇着;
那杭州首富,又有宗庆后;
西湖首富也难,马云在那儿;
我努努力,看能不能做个下城区首富。”
这一番话,你觉得是狂妄还是谦虚?
(王麒诚)
今年,41岁的王麒诚,是地道的浙江人。
他从大二就开始创业,用8个月的时间挣了100万。
按这个赚钱速度,成为一区首富,应该并不算异想天开。
2020年,王麒诚、吴艳夫妇以180亿元财富,名列《2020胡润全球少壮派白手起家富豪榜》第21位。
这个身家,能不能当下城区首富不得而知。
但至少可以证明,王麒诚的实力不容小觑,跟他全力“奔富”的野心,相得益彰。
那么,白手起家的王麒诚,都做过哪些事,让他的实力配得上野心呢?
(王麒诚)
“过去的淳安,是贫穷的代名词;现在的淳安,让我觉得,是时候该回来了。”
说这话的正是王麒诚。
1980年,王麒诚出生在浙江杭州的淳安县。
三十多年后,他应邀参加2017年第二届淳商大会,并被授予“杰出淳商”奖项。
他为家乡大手笔投建影城,并豪迈表示:“我知道要15年才能收回成本,但我不care,我想让淳安人下班后有个好去处。”
王麒诚这么“挥金如土”,是富二代吗?
应该不是。
王麒诚曾在企业家领袖年会上说:“我们祖宗三代都没有人做生意,从一穷二白的家族,到现在相对富有,我就是通过创业改变命运。”
所以,王麒诚家族中没有显眼的从商遗传基因。
他的发家成功,全凭个人天赋使然。
父母对他的教育也没有格外投入,基本属于自由放养式。
用他自己的话讲:“我比较独立,从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再到成家立业,都没有让他们操过心。”
虽然生活自由自在,但高三发生的一件事,让王麒诚在独立之余更多了一份好胜心。
那时,家人要买一套经济适用房,东拼西凑还不够,就开口向朋友借3万块钱,却遭到冷嘲热讽,这让王麒诚很受刺激。
也就是从那刻起,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让家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不再挨人白眼。
1999年,争气的王麒诚,考入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系。
跟进入象牙塔就开始玩乐,或者只知道学习的大学生不一样。
王麒诚认为在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怎么做人,并且交到朋友。”
王麒诚大二时,就以出色的个人能力,担任学生会实践部部长,负责给学校拉赞助搞活动。
这是个实操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锻炼跟人沟通的能力,更可以结识各行各业的大人物。
王麒诚说:“学生会就像一个小社会,让我提前体验到市场上的竞争。”
在学生会的历练,为王麒诚之后的创业发展,积累了经验。
同时,也加大了他的日常开销。
虽然,有时候帮学校拉到一笔赞助,王麒诚就能拿到四万块提成。
但这种收入并不稳定,也不够持久。
为了工作,王麒诚需要经常在外面跑业务,又要请客吃饭,又要注重打扮。
一个月600块的生活费,根本不够他花。
就像他自己说的:”除了吃穿住行,我还得混学生会、交朋友,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想要赚钱。“
穷则思变,大二的王麒诚开始想办法搞钱。
没想到,这一搞,就搞了100万。
2001年夏天,王麒诚在校外结识了一个朋友孙凡。
孙凡所在的公司,有一种叫光纤收发器的设备。
这在宽带业务刚刚兴起的当下,是电信公司必需的产品,销路广、利润高。
王麒诚发现了这个商机,想通过低买高卖,赚差价获利。
于是,他成立人生中第一家公司,然后就兴冲冲地去找需求方谈合作。
但除了一纸资质,其它啥都没有的公司,实在太像一个皮包公司。
因此浙江和宁波的大电信企业,根本不信任这家新注册的小喽啰,以及王麒诚的任何说辞。
出师不利,王麒诚没有放弃:“我是越挫越勇型,遇到困难越大,我的成就感就越大。”
王麒诚改变思路,转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他又去跟舟山、衢州、丽水一些小地方的电信公司谈。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可靠些,王麒诚穿上西装,戴上眼镜,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包装成一个很有背景的潜力后生。
最终,经过与丽水电信的多次沟通协商,终于让他拿到订单。
需求有了,王麒诚再去找上游供应商谈判。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要求厂家先发货再结款。
连后来王麒诚都笑着说:“是不是有一种空手套白狼的感觉?”
这种“忽悠”功力,也得到妻子吴艳的认证:“他是个感染力特别强的人,很多人跟他聊完,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愿意相信他、跟着他干。”
就这样,王麒诚凭借眼光、勇气、口才,仅用8个月时间,就在年仅21岁时,赚到了他人生第一桶金100万。
第一次创业就大获全胜,给了王麒诚巨大的信心和刺激,也奠定了他之后连续创业的基础。
二十年前的杭州,私家车拥有量还不大。
而王麒诚此时已经开着福特,高调穿梭在浙大校园中,这是他买来犒劳自己的奖赏。
如此风云人物,自然引来同学们的大批侧目。
而只有一个人,令王麒诚为之倾心,那就是同级校友——吴艳。
吴艳家境优渥,漂亮大方,性格活泼,爱好诗词歌赋。
早在王麒诚“发达”之前,他就对这位“文艺女神”一见钟情。
为了追求吴艳,王麒诚还使过“阴招”。
那年,张国荣来杭州开演唱会,这是个表白牵手的绝佳机会。
但当时还没有赚到100万的王麒诚,生活费都没有吴艳多,买不起演唱会门票。
虽说一分钱难倒了英雄汉,但王麒诚从来不是这么容易放弃的人:“认定一件事,我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达成目标。”
王麒诚打听到其他竞争者,已经给吴艳送上门票。
如果再不行动,恐怕就会被捷足先登。
于是,王麒诚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跑去邀约吴艳看演唱会。
但如他所料,吴艳已经先答应别人了。
王麒诚略带失落,又不失“霸气”地对吴艳说:“如果最后你改变主意了,随时告诉我。”
也许是三分可怜,三分豪迈,再加四分好感,最终让吴艳“回心转意”。
演唱会当天下午,王麒诚突然接到吴艳打来的电话,同意晚上跟他去看演唱会。
王麒诚大喜过望,下午5点按约定准时来接吴艳。
二人先共进晚餐,然后散步到会场,排队买票。郎才女貌,交谈甚欢。
慢着,王麒诚不是没钱买票吗?
是的,没钱,但王麒诚不慌。
排到售票窗口,王麒诚探身询问后,转头对吴艳说:“我钱不够,你借我500块。”
吴艳理所当然地先是诧异,然后把钱借给了他。
两人顺利进行了如烟火般浪漫的第一次约会。
后来,吴艳在采访中谈及这段恋爱往事,在场嘉宾帮她“分析”:
王麒诚手头拮据,还“敢”约你,可能就是想先把机会抓住。
如果当时你们俩人钱都不够、看不了演唱会,就再去找其他项目玩。
总之,先让你和别人黄了,他才有后面的施展表现。
吴艳听了啼笑皆非,但还是表示认同:“有可能。在那种情况下,他还能那么镇定自若,挺让我意外和佩服的。”
毕业后,吴艳去了国企上班,而王麒诚拒绝家里安排的银行工作,决定自主发展。
王麒诚到浙大中控教育事业部实习,开始接触智能化行业。
一直在寻找创业机会的王麒诚,对自己很有要求:“我到一个公司,就会观察这个行业好还是不好,看一个公司需要哪些岗位才能支撑运作。”
那时候,智能化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资质审核相对宽松,只要能签到合同,就可以先拿到一部分预付款,毛利达到30%以上。
王麒诚赶上了城市化发展浪潮,再次敏锐地察觉到商机,笃定智能行业前途不可限量,正是入局的好时机。
于是,王麒诚实习结束,考察完毕后,就不“道德”地把人家公司的一个技术人员挖走了,拉其入伙,筹建自己的公司。
这一年,王麒诚才22岁。
刚刚大学毕业,就要冒风险创业。
家里人也试图劝过王麒诚,让他先上几年班,慢慢规划,从长计议。
但时机稍纵即逝,不能等。
王麒诚对他们说:“现在有一个机会,既能让我们过上最好的日子,又能实现我的梦想,你们让不让我做?”
王麒诚的说服能力再次奏效,父母最终给予理解和支持,让他放手去干。
2002年11月,公司正式成立,由王麒诚、蔡福益和华润地产,联合出资共500万。而王麒诚,一个人就拿出100万,控股20%,可见其“财大气粗”。
比起第一次“空手套白狼”,这次的创业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创业。
凡事必须亲力亲为,绝少“投机”成分。
公司成立之初,为了让行业内知道自己的存在,王麒诚带着团队疯狂跑项目,找机会投标。
最多的时候一年投了100余项,平均3天就投一次。
王麒诚白天跑工地,晚上做标书,忙得脚不沾地。
而且,王麒诚“好面子”,除了对标书内容反复推敲外,对外观也有严格要求:“宁愿多花100块钱去做包装,以此吸引眼球。”
他认为,如果说内容反映标书的智商,那包装就是情商。
那时候,王麒诚需要跟几家国有大公司竞争。
他一个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财力、实力各方面都斗不过人家。
于是,他就把发力点落在“面子工程”上:
标书装订得比别人精美,厚度比别人厚,写得东西比别人完善,以此彰显自己的诚意。
王麒诚头脑灵光,扬长补短的能力,可见一斑。
王麒诚的智商、情商双双在线。
在多面撒网后,终于接到了第一单业务——富阳华庭云顶的智能化建筑,包括可视对讲、安防、机房、有线电视等工程。
而这之前,从标书设计、询标、竞标,全部由王麒诚一人搞定。
以致于后来竞标成功,对方怀疑地问他:“你们公司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
第一年,王麒诚仅有3个人的微小团队,就中了四千多万标,第二年达到近两个亿,使公司迅速走上正轨。
之后,随着智能化家居的普及,让公司乘上东风,发展更为顺畅。
如此迅猛的发家致富之路,除了局势的助力,也离不开王麒诚对自己的“狠劲”。
吴艳曾说他是“霸道总裁”式的人物,他的强势不是态度上的强硬,而是来自内心的坚韧。
王麒诚说:“许多创业者的失败,往往是被自己打到的。
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就要学会对自己狠,这也是强势的一部分。”
那王麒诚对自己有多狠呢?
王麒诚曾在一次演讲中,以亲身经历劝年轻人不要去创业,因为太苦太累。
他才20多岁时,就要吃三种药。
常年应酬得了脂肪肝,要吃降脂药;
晚上失眠睡不着,要吃安眠药;
还有一种什么药,连他自己都痛苦得想不起来。
现在也能在网上看到一些照片,在压力的“摧残”下,王总是怎么从翩翩少年,发福到心宽体胖的。
王麒诚的付出没有白费,公司业绩逐年攀升,光速成为建筑智能的领头企业:
2009年,公司发展到员工150人,办公面积2000平方米,年度营业收入1.01亿元,净利润1450万元;
2010年,公司连续三年保持浙江智能工程占有率前三位,被评为“2010浙商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2012年,公司登陆深交所上市,王麒诚成为中国第一位,80后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王麒诚仅用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华丽逆袭。
当时公司市值已有16亿,32岁的王麒诚放言,3年内,必达到100亿;
说到做到,到2015年,公司最高时市值超过200亿。
2014年,王麒诚还和扎克伯克、杨惠妍、陈欧等,被称为“世界十大10亿美金80后富豪”。
正在王麒诚风光无两之际,他却急流勇退,辞去在初创公司的所有职务,转而二次创业,进军影视传媒领域。
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王麒诚回应:
“我最崇拜的企业家马云,他可以看到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我功力不够,只能看到两到三年的。”
2016年,王麒诚投注1亿元,创立传媒公司,正式进军娱乐圈。
进入娱乐生态圈,王麒诚很知道怎么带节奏、引流量,为新公司造势。
其公司出品的首档大型原创户外真人秀《西游奇遇记》,以周迅综艺首秀为最大卖点,引发关注,制造话题。
里约奥运会开幕前夕,王麒诚踩点时机,宣布当时热度极高的孙杨,加盟成为公司旗下第一位签约艺人;并参加公司出品的青春旅行真人秀节目《我们十七岁》。
孙杨在奥运会的优秀表现,为王麒诚做足了宣传。
那段时间,在王麒诚的微博中,两人经常高调地互动。
孙杨在400米自由泳遗憾摘银后,王麒诚发文力挺:
“这个单纯的男孩,把太多人的期望背负在身后,以至他已如此优秀,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青春荣耀,尽力无悔,我们等你回来庆祝。”
当孙杨遭到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霍顿的恶意时,王麒诚更是连发数篇长文声援:
《霍顿与伟大的运动员隔着无数个尊重》《霍顿,我们不需要你廉价的道歉》《实力铸就真偶像》……
那几个月,王麒诚的微博“遍布”孙杨。
而当奥运热度一过,就再无二人合体身影。
商场如战场,所谓交情,不过是借势之利吧。
在“80后企业家峰会上”,王麒诚对外发布这样几组数据:公司现已涉足5大板块,19个规模,旗下133家公司,形成千亿生态圈。
创而优则投的王麒诚,一步步打造他梦想中的豪华金融版图,跨界医疗、人工智能、保险、证券等诸多领域。
王麒诚相继投资激光数据、寿仙谷、蜂助手等100余家企业,其中80%都进入融资或上市,为他创收上亿财富,他也被称为“最敢下注,且从不募资”的投资狂人。
2016年,王麒诚、吴艳夫妇以245亿人民币,位列《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第一位,成为80后首富。
但盛极必衰的道理从来屡试不爽,之后,王麒诚不时陷入负面报道中。
2018年,王麒诚公司爆出内幕交易案,违规大批买进股票,企图操纵市值,被证监会罚款100余万元。
王麒诚供认不讳:“见过了天地,才知谦卑的重要。”
在投资界,他也屡遭重创。
公司建立之初,王麒诚就看好微贷网,加购其股份。
一开始,微贷确为王麒诚带来上千万可观盈利。
因此,他不断下注,满心欢喜地等着分红。
2018年,王麒诚祝贺微贷网成功上市:“大浪淘沙,剩者为王,相信微贷会有突破百亿美元市值的一天。”
很可惜,浪沙过后沉者为金,渣滓终会被冲刷淘汰,王麒诚的“百亿美金”梦想没能实现。
2020年7月,该网贷平台被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彻底凉凉。
如今,王麒诚的公司与平潭国企合资,不再是纯粹的民营资本。
有一个伟人曾经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也许对王麒诚来说,公司是谁的并不要紧,只要自己能获利就行。
但一次次的亏损,让王麒诚不得不多次减持手中股票,逐渐退隐在公众视线外。
一向爱出圈宣传的他,已有近两年没有更新微博。
王麒诚年少成名,二十多岁就赚到了许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金钱,此后身家飞涨,成为坐拥百亿的80后富豪。
但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一味地求快,则有可能欲速则不达,随时都有翻车的可能。
王麒诚曾做为浙大学长榜样,鼓励年轻人:要永葆学习、探索的心,修建资质、资源、资金三大护城河,保持自有优势。
我想,在不断提高防范他人门槛的同时,也要坚守住自己心里的护城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因为溃败,往往并不一定来自外界,而是先从内里腐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