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库属于地上附着物吗(洛川农商行 | 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工作先进经验)

做实普惠金融 布局乡村振兴

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苹果种植总面积达53万亩,辖7镇1乡1个街道办、4个便民(社区)服务中心,196个行政村,人口22.06万,是陕西省唯一的“一县一业”示范县。近年来,洛川农商行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总基调,紧扣苹果产业特色优势,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262654万元,其中票据余额 60156万元,较年初下降6934万元,实体贷款余额202498 万元,较年初净增13946万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73182万元,较年初净增24075万元。


一、聚焦农商初心 守好生存发展“主阵地”

把舵定向,坚守定位守阵地。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洛川农商行紧紧围绕“稳增长 调结构 惠民生”经营发展理念,全面加快“四小银行”建设步伐,坚定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以普惠信贷为着力点,全面调整信贷结构,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持续加大“三农”和小微信贷投放力度,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农商动力。

务实笃行,先锋示范守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建与业务的“黏合度”。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洛川农商行坚持以党委为统领,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深入开展“三访两扫五进”营销活动,始终将“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作为经营工作的出发点,牢记农商为“三农”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助力打赢金融脱贫攻坚战,逐步形成党委谋大局、党员作表率、员工齐发力的工作新格局。

果库

固本强基,精耕细作守阵地。深耕三农本土,以“双基联动”整村推进为抓手,围绕“建好一项工程、落实三项机制、抓好五条措施”做精做细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考评机制,规范标准化工作站建设,打造信用村(镇)模范样板村,发扬“新背包精神”(即客户经理背着PAD、打印机、移动终端)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院落,“面对面”采集农户信息,核实资产情况,了解资金需求,现场授信发卡,切实解决了农户果园投资和日常生活资金所需。充分发挥“双基联动”工作站前沿阵地作用,成立了“一专两兼”和“风控评级”综合授信评定领导小组,落实工作站“713”坐班制度(即客户经理每周坐班营销业务、支行行长按月督导检查、风控小组按季后续评定),为全县196个行政村43682户农户全部建立经济档案,真正做实“责任田”,守住农村“主阵地”。截止6月末,系统建档户数21536户,建档率49,10%,授信签约9186户75238万元,用信户数6466户余额45781万元,用信率60.85%;共建立标准化“双基联动工作站”25个,评定信用村(镇)14个。

二、聚焦主责主业 抓好创新合作“新引擎”

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深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结合市场金融产品需求,洛川农商行制定了“青苹果惠农系列、红苹果产业系列、金苹果消费系列”共36款信贷新产品,印制宣传折页10000余份,通过“进企业、访民生、送产品”宣传活动,及时将金融产品渗透到苹果产业前期生产投资、中期果园管理、后期市场营销、冷链储藏和产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条中。创新金融服务科技手段,积极推广“秦e贷”“家福贷”“诚税贷”“创业贷”等线上线下信贷产品,全面解决苹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推行客户经理“电子名片”,开通“信贷热线”服务,加强业务宣传推广力度,量体裁衣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全面、及时满足企业和客户多元化信贷需求。

搭建三方合作平台。坚决落实“六稳”总体部署,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洛川农商行积极对接县域优势产业,深入探索政银企合作新模式,与洛川县政府签订了政银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名单制精准营销,与政府产业园区、担保机构、陕果集团和果库企业开展“政府+银行+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创新了苹果产业链“存货抵押”“仓储贷”“农资贷”的信贷新路径;与洛川中小企业联盟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银行+抵押+企业联盟担保”互助交叉担保组合方式,全面满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补齐了银企融资担保“短板”。

紧跟金融科创潮流。着眼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平台发展趋势,洛川农商行主动对接政府小微电商主管部门和洛川县青年创业孵化园苹果带货主播,开展以“助力小微电商信贷融资 支持大众创业就业”信贷专题营销活动,召开小微电商座谈会,共达成融资意向2000万元。细分客户市场。继续落实名单制、网格化信贷营销机制,按照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不同客户群体,各机构依托移动营销PAD对辖内客户开展“拉网式”建档评级授信工作,通过逐户摸底调研、上门对接、调查筛选,区别对待,采取“一户一策”利率定价模式,为乡镇100多家果库小微企业主制定了综合授信政策,截止目前已对25家“首贷”企业综合授信6060万元,发放小微企业主信用贷款2500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1147万元。



三、聚焦金融普惠 用好政策工具“助推器”

发挥政策工具助推效应。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合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围绕小微企业贷款“增量、降价、提质、扩面”的总要求,以金融支撑抢占潜在市场,积极落实小微企业纾困措施,根据《陕西信合十条举措全力支持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大民营小微企业及民生领域金融支持》等相关政策,对受疫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通过调整还款计划、贷款利率优惠、转变还款方式、合理延展期限、免息减费让利等方式帮助企业共度难关,坚决做到不盲目抽贷、断贷、惜贷,共累计发放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贷款146户11706万元,确保稳企业保就业措施落实落地。

兑现让利提效农商承诺。加强多元化产品支持,发挥“家福贷”“康乐贷”“宜居贷”等消费类贷款优势,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下沉服务重心、简化办贷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落实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围绕小微企业融资特点,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大力推广应收账款、仓单抵质押贷款等产品,积极推广银税互动、加强与政策性、政府性部门合作,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困局。

加强普惠金融宣传力度。以“百行进万企”活动为契机,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疫情期间对辖内小微企业进行线上问卷44户、实地调查24户,累计发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13户金额1185万元;以厅堂宣传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宣传折页、海报、易拉宝等形式,积极向客户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定期组织辖区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架、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现场为客户讲解普惠金融知识,解读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等宣传,全面打通金融知识普及“最后一公里”。

四、聚焦乡村振兴,架起链式金融“覆盖网”

强化战略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紧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实施,洛川农商行积极探索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方式,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县人行、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出台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一个方案三个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经营权评估管理办法和质押登记管理台账,通过“农地经营权+多种经营权组合抵押+农业设施权证抵押+地上附着物抵押”等组合贷款模式,为“洛川县黄连河林业生态有限公司”成功发放首笔农地抵押贷款400万元,全面支持该企业香菇种植、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和村民入股等综合产业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创新了金融脱贫新模式。洛川农商行与农村农业局签订《金融服务农业农村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三资”管理平台,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村支付结算建设、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持续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推进“链式”覆盖助力乡村振兴。“小苹果、大产业”是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精神的重要体现,一个苹果串起了洛川整个产业链发展,洛川农商行结合苹果产业后整理金融需求,对全县187家中小微企业全部建立精准营销台账,按照企业规模、主营业务、经营状况、冷链运输、产品包装和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等客户类型,结合企业上下游客户群体产业和规模等指标,采取“分类建档、区别授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以及还款方式等措施,逐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式”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推动实体贷款投放和高质量转型发展。

(来源:延安信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