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主要论述了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的相关知识。本章考点以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为主,在学习时,需要着重对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等内容加以把握,并深入了解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等内容。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的方式 ★★★
1传播制度
传播制度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着与之相一致的传播制度。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媒介与受众的关系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还包括竞争与秩序、生产与消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媒介控制的方式(见表9-1)
表9-1 媒介控制的方式
【考点拓展】潜网
1955年美国学者沃伦·布瑞德发表了文章《新闻编辑室里的社会控制》,通过对美国新闻编辑室进行深入调查提出了“潜网”的概念。布瑞德发现在编辑室内部存在一张微妙而又非常强劲的控制网络,它一方面确保媒介组织传播意图的顺利贯彻,另一方面又防范新手对现行规矩的冒犯。这张控制网络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潜藏于心,要靠每个人去领悟、揣摩。
考点二: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 ★★★★★
1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2)
表9-2 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具体见表9-3。
表9-3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考点拓展】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
1644年,约翰·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呼吁人们反对封建专制等级对出版与议论的控制,第一次公开发表出版自由的思想。主张应该有“观点的公开市场”,让真理去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真理必然会自我修正,最终战胜错误而保留下来。他的思想奠定了资本主义传播制度的基础,“观点的公开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成为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的基本原则。
(2)社会责任理论,见表9-4。
表9-4 社会责任理论
(3)民主参与理论,见表9-5。
表9-5 民主参与理论
【考点拓展】公共新闻与公民新闻
与民主参与理论相关的是关于公共新闻和公民新闻的讨论。公共新闻提出,记者有责任提高社会责任和公民参与民主进程的热情;新闻事业不仅应提高而且还应有利于改进公共或公民的生活质量。其中一个核心论点是,公共记者应该从普通公民的视角来报道新闻和事件,而不应该为高级政治人物或当地的精英人物代言。
公民新闻是指公民在“新闻和信息的采集、报告、分析和扩散中发挥积极作用”。按照杰伊·罗森的简单定义,就是“以前被认为是受众的人们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新闻工具相互告知”。但公民新闻也常常过于主观、外行,缺乏规制,因此妨害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3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6)
表9-6 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考点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任何自由都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任何自由都是建立在法律、道德观念基础上的。传播自由是道德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传播自由是言论自由概念的延伸,核心是“人人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以及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党的机关报是人民享受充分新闻自由权利的坚强保证。“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这个概念包含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规定性,从而也揭示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权利的广泛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