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包营销案例分析(做用户最期待的产品《打造爆品》)

#财士计划#知识成就梦想、解读人生智慧、大家好、欢迎来到启发思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本能够让我们了解这个时代商业法则,并且提供打造爆品思路的新书《爆品战略》在学习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流量的概念和两种不同的流量获取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流量是生意的本质,那么什么是流量呢?简单来讲,流量就是我们的产品可能带来的用户。在线下单位时间经过门店的可能客户就被称为客流量,在线上我们则是通过统计单位时间内访问网址的用户和重复访问数以及停留时间等指标来计算网站流量。


为什么中心的商铺,租金如此高昂,但是商家却依然争先恐后的去争夺?他们为什么不把店铺开到租金便宜的巷子深处?就是因为中心区的流量充足,所以无论是在线下还是线上,流量都是商家关注的核心。在这一点上,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是相通的。但是面对互联网,为什么很多传统企业却感到迷茫和焦虑?那是因为现在的互联网在正绞杀传统行业的线下流量模式,所以导致传统行业流量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来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做流量的两种不同模式和法则,传统行业做流量所遵循的是门店加渠道,加品牌的流量光明法则,所谓光明法则指的就是所有流量的争夺都是在明面上进行。比如说;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它在全球就有近万家门店,沃尔玛通过在大小城市圈地的方式来增加曝光率,使得顾客到处都能看到沃尔玛这个品牌。最终到达让人觉得沃尔玛很靠谱,并且愿意进去消费的效果,这就叫门店为王。


还有很多国内传统企业依靠代理商渠道销售产品,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这种就叫渠道为王。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央视打广告的同时并且在线下快速拓展门店,这就是当时获取巨大流量红利的最佳模式。

比如说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安踏、特步、鸿星尔克、361 等品牌,它们都是靠着品牌为王的法则崛起的。以上所介绍的这些流量获取方式,不管是门店为王、渠道为王、还是品牌为王,这些都属于流量光明法则。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基于信息不对称,单纯依靠打广告,不和用户发生直接关系,那么这三大流量光明法则就不再适用了。现在我们更多提到的是《流量黑暗森林法则》这个命名是不是听起来很科幻?对的,这个命名就是来自科幻小说《三体》这个流量黑暗森林法则的意思就是,在浩荡的宇宙当中,只要被发现,就会被消灭。

而在这个流量黑暗森林法则中还蕴含着以下三大特征的。


第一个特征、无尽黑暗。要知道传统的流量获取方式,放到这个时代很大一部分都已经失效了。不管你门店再多、渠道再强、广告再疯狂、但是当你沉静在黑暗当中,用户就很难察觉到你的存在。

在没有互联网的那个时代,媒体资源都是相对有限和集中的。所以不管是电视还是电台频道,总量都不多。但是现在的互联网给了我们无数的选择,今天即使是在央视频道打广告,它的效果也跟从前会大有不同。


第二个特征、暗刀涌动。我们经常讲明枪易挡,暗箭难防。最可怕的一刀还是是来自于你看不见的对手,这种方式被人们称为跨界打劫。移动支付领域的老大“支付宝” 千算万算,却怎么都没有算到一个来自社交领域的 “微信”会给他致命一击。

微信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微信在人们的使用场景中出现的频率更高,所以绝大部分人会更愿意使用社交软件来进行支付。


第三个特征,效益递减。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流量模式所产生的效益,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快速递减。早期很多企业拼的是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紧接着开始拼电商平台,再到后来拼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现在他们的效益都在逐渐递减,那么接下又要来要拼什么呢?谁也不知道。


那么要怎样才能在无尽黑暗、暗刀涌动、效益递减的流量黑暗森林中存活下来呢?本书的作者“金错刀” 就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 “打造爆品” 什么叫打造爆品?意思就是通过产品来建立用户价值并且与海量用户产生联系。运用爆品战略在互联网时代获取流量,它本身就具备着非常强大的优势。


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下作者“金错刀” 都有哪些辉煌的经历和声誉:他是互联网的创新教练以及爆品专家,同时也小米公司的资深顾问,同时还给上海交大等二十多所大学和机构讲课。爆品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打造爆品的三种思路,同时还总结出一套爆品研发的金三角法则。


下面我们就以爆品的三个特征、和打造爆品的三种思路、以及打造爆品的三个陷阱这三部分内容来对本书进行深入学习。


第一部分、爆品的概念和它的三个特征。爆品是什么?爆品就是能够引爆市场的口碑产品。如果一款产品能在一年时间内卖出10亿美金,我们就可以称它为爆品。

传统时代的爆品是源于材料的创新,比如福特的 T 型车,就是因为使用了新材料“钒钢”所以最终大获成功。那么互联网时代的爆品又具有哪些特征呢?最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它是一个极致的单品。把一款产品甚至一个卖点做到极致,那么它就能引爆整个市场。比如说美国的facebook,它是一款社交软件,过去人们社交都需要通过电话,或者手机短信等方式来进行。

这种方式不仅显得很繁琐,而且还不能实时在线。而扎克伯格开发的这个软件就帮助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它的市值也接近了一千亿美元。


第二、他有一个杀手级的应用场景。也就是说为用户开发的不是功能,而是功能的使用场景。而且扎克伯格开发这款软件,最开始只是因为他害羞不敢跟女孩子交往,所以他开发出了这款软件,通过这个软件把自己展示给心怡的女孩。

facebook的早期应用场景,就是同学们在学校里互相展示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才艺的地方。同学们可以通过facebook把自己的照片,和日常分享给大家。通过facebook来展示自己的另一面,可以从中避免很多尴尬的场面。


我们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四川的辣酱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品牌也很多。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辣酱在打广告时,基本都是宣传自己的品牌有多少年的传承,材料来源有多好,辣椒有多辣等等…


唯独有一个品牌叫“饭扫光” 它并没有宣传自己的材料有多好,有多少年的传承历史,也不说自己有多辣。它的广告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吃,而且看名字就能让人直接联想到吃饭的场景,这也同样是杀手级场景。


第三、它会产生爆炸级的口碑效应。与传统行业产品的门店、渠道、品牌、相对,互联网时代的爆品也是需要依靠用户社交的链式反应的。

什么叫链式反应呢?简单理解就是从厂家到陌生人的一对多推销,变成了朋友之间的多对多推荐。像微信摇一摇和微信红包就基本没做过什么广告,光靠口碑就引爆了整个市场。


以上这些就是爆品的三大特征。 接下我们将进入到本书的核心重点“如何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爆品”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时代是会不断变化的,没有什么方法是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

金错刀经过对全球一百多年来爆品发展历史的认真梳理,并深入的研究了小米、腾讯、苹果等公司的39个超级爆品后,再根据自身经验总结了一套理论方法,最终被作者命名为爆品研发的金三角法则

而这个爆品研发的金三角将由以下三个核心法则组成。


第一、基于用户战略的痛点法则。


第二、基于产品战略的尖叫点法则。


第三、基于营销战略的爆点法则。


我们先来了解痛点法则,“痛点” 顾名思义就是用户最痛的需求点。找痛点是一切创新和一切产品的基础。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发掘到用户的痛点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来发掘。


第一个维度、找风口。什么是风口?风口就是国民性痛点,也就是大多数国民的关键性需求,在这里有三个行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风口。



第一个是、又深又广的机会点。在找风口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去关注机会点的深度和广度。以 APUS 操作系统为例,相对于安卓来说它就是一个轻量级的手机操作系统。它的创始人经过充分的市场分析后,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被充分开发,所以它们就把目光迅速的转战到更有潜力的俄罗斯、巴西、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

这些国家大约拥有25亿用户,而且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低端千元智能手机。而 APUS 就是抓住了海外移动互联网市场这个巨大的风口,设计出了小而美的手机桌面,上线一年时间就获得了2亿用户。


第二个是、高频率消费。所谓高频率消费的意思就是要找到用户高频消费的需求点,然后占领用户的入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高频消费对低频消费的致命打击。比如“美团” 它可是经历了千团大战才杀出重围,成为团购之王的。

结果却被使用频率更高的“饿了么” 打了个猝不及防,因为无论是对于在校生还是工薪阶层,叫外卖的频率都是非常的高。而团购的频率相对就比较低,所以美团最终只能被迫反击跟进外卖找风口。


第三个是、标准化的眼光。标准化是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用标准化的眼光来看待产品,那么所有产品都可以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叫做、标准类。简称为标品,比如药品,这个是必须得统一标准的,如果这个没有不标准,那可是会出人命的。


第二类叫做、半标品。比如很多我们常见的生鲜平台,像我厨优掌柜,他们提供的是一道菜的所有材料。就是从主菜到炒菜用的调料全部都帮用户提供了,用户买回去只需要在家直接开火做就行了。


第三类叫做、非标品。比如装修,大家各有各的审美,各有各的爱好,所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是这三者之间的区隔并不是绝对的,有一种叫做爆品的思路,就把半标品甚至非标品做成标品。


比如说有一家互联网家装公司叫做“爱空间” 他们就是把装修这种非标品变成标准化的方式,按照每平米699 元的设计材料施工。然后按照样板间的标准,从毛坯到精装一站搞定。

通过把非标品做成标准产品,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无限放大,进而成为爆品。以上就是痛点法则的第一个维度“找风口” 有了以上这三种行动工具,我们就可以很轻易的找到风口了。


那么是不是只要找到风口就能够打造出爆品呢?并不是的。我们都知道共享概念是一个风口,但是我们同时也会发现,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死亡率都非常之高。所以我们必须要进入到另外一个维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维度、找到一级痛点。假如我们把用户的痛点进行分层,那么这个一级痛点就一定是用户的痛中之痛。这一定就是一个非解决不可的点,也是一个会让用户主动产生购买行为的点。

那么要怎样才能找到这个点呢?作者把它们总结为贪、嗔、痴、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个贪、嗔、痴分为三个行动工具来进行详细了解。


第一个、贪。贪就是抓住用户想占便宜的心理,做出低价高质的性价比产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价值链上动刀,砍加价率,也就是低价低利润。但是要知道低价低利润并不是最凶残的,比砍加价率更凶残的是免费,而比免费更凶残的就是补贴。

小米进入手机行业,一上来就把50%到100%的加价率砍到只剩5%至10%,通俗的讲就是成本100块的东西,别人都卖150到200,小米就只卖105到110块。甚至有时候硬件都不赚钱,就以成本价卖出去。


还有就是我们熟知的2014年的滴滴和快的大战,在大战期间滴滴在用户和司机两头补贴了将近40亿人民币。

最终滴滴取得了这次大战的胜利,并且将快的合并。这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们都是通过高性价比来满足用户这个贪念的一级痛点。


第二个、嗔。除了满足贪念之外,我们还有一个跟性价比不同的线路,那就是“逼格” 逼格背后的本质有可能是炫耀心理和社会性认同感。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beats 就准确的把握了这个点。beats 的耳机就采用了醒目的Logo设计,他们会在耳壳中间印上鲜红的字母,以此来诠释高逼格。

虽然有发烧友曾经将SOLO HD这个爆款耳机拆解,最终发现这些原材料加起来的价格一共才17美元,还不到零售价的10%。但是通过高颜值与justin bieber、 lady gaga等大牌明星合作,愣是让它实现了高逼格产品的高溢价能力。



第三个、痴。这个痴意思就是让用户成为你的粉丝,只要用户成为了你的粉丝,你就可以卖出一切你想卖的东西。我们都知道苹果有果粉,小米有米粉,华为有花粉。

这点很容易理解,在这里就不对此过多地展开了,以上就是寻找一级痛点的贪、嗔、痴三大行动法则。


第三个维度、数据拷问。要想打造爆品,单靠创始人找风口,靠产品经理找一级痛点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拷问,意思就是要深入挖掘数据的意义。大数据即使再好,但是摆在面前不去分析,那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需要挖掘关键用户数据,然后再对它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最后再追溯数据的源头。

举个例子;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应该都看过一部叫纸牌屋的电影,这是一部非常爆红的美剧。而纸牌屋之所以能够爆红就是依靠奈菲公司背后的数据挖掘,奈菲是一家在线影片提供商,在全世界拥有3300万订阅用户。每天最少产生三千多万次用户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给电影评分和关键词搜索。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用户最喜欢的导演是大卫分歧,最喜欢的演员是凯文史派西,而最喜欢的影片则是1990年PPC出的纸牌屋。于是剧组就请来这位导演跟这位演员,并且花1 亿美金重拍纸牌屋,最后果然成为了爆款。所以分析数据深层的用户信息,是找痛点的一个关键所在。


第二、基于产品战略的尖叫点法则。要知道仅仅让用户感到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种基于产品的战略,就是把痛变成用户的尖叫。这就是金三角中的第二大法则,尖叫点法则。


所谓的尖叫就是产品的口碑,那么要如何才能制造尖叫呢?我们还得用到以下三个行动工具。


第一个、设计流量产品。所谓的设计流量产品,意思就是用产品直接拉动用户流量。比如说:只卖149的小米手环,这就是小米的流量产品。只卖30多的拉客桌和不到8块钱的平底锅,就是宜家的流量产品。

还有当季基本款的服装和常销不衰的内衣袜子,这些就是优衣库的流量产品,这些产品就是对应我们之前所说的优质低价的高性价比。这就是不靠品牌影响,让产品自己说话的好办法。


第二个、超越用户预期。什么叫超越用户预期呢?举个例子:当用户在一星级酒店体验到五星级服务的时候,这时候用户就会尖叫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会让用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惊喜。

而相应的在五星级酒店却只提供五星级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五星级酒店要想让用户尖叫,那就得提供七星级的服务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再比如说;苹果公司。乔布斯在开发苹果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就给出了一个硬性要求,他要求这款产品必须要小到像他平时使用的草稿本那样大小,而且厚度必须控制在能够装进他随身公文包的大小之内,而且还要达到一定的待机时长。

工程师为了满足这样的硬性要求,甚至开发出了自动断电功能,就是键盘在停止打字几分钟时间内,键盘的电源都会被切断。所以要想超越用户的预期,首先得依靠颜值,然后还要在细节上做到极致。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颜值并不是单纯指外形的设计,而是要让用户可感知的设计。


这里有反面案例:当年360 的周鸿祎请了日本的设计师来设计了一款路由器,这款路由器看起来就像个精心打磨过的鹅卵石,外形设计的相当完美,但是却销量平平。

为什么一款颜值超高的路由器销量会如此低迷呢?因为当时的路由器都是带天线的,所以用户普遍认为路由器没有天线,信号就会不好。所以360 在吸取教训之后,就立即开发了四根天线的路由器。


第三个、快速更新迭代。所谓的更新迭代就是要求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反馈,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改进,使产品变得更完美。比如说当年马化腾在做 QQ 邮箱的时候,产品刚开发出来的时候,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当时团队都建议在进行内部沟通的时时候用其它通讯工具,但是马化腾非常果断的拒绝使用其他通讯工具。他要求开发团队,只能用自己的产品。

最终他通过亲自回复用户的评价,在一年时间内发现了接近300 个创新点,全年近80%的创新点都是靠这种方式发现的。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用户是会为超预期迭代的高性价比产品而尖叫的,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尖叫法则。


第三、基于营销战略的爆点法则。有了小范围的口碑之后,我应该如何去引爆它,产生更大规模的效益,让更多用户买单呢?这里我们就要用到爆品金三角法则中的第三点法则,基于营销的爆点法则。

爆点法则的核心是通过互联网来引爆用户传播的能量,通过小众影响大众,再通过大众影响整个互联网。简单理解,这其实就是一个营销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营销传播经历了三个大的时代。


第一个就是、早期的大众传播时代。我们在前面就介绍过,早期的大众传播时代,典型的代表就是央视广告加线下门店的晋江模式崛起。


第二个就是、中期的分众传播时代。典型代表就是莆田系医院,它们都是通过搜索引擎和竞价排名而崛起的。


第三个就是、现代的精准传播时代。这个时代的传播,关键就在于精准。这方面比较领先的是通过做论坛建立社群的小米公司,由于这本书的作者曾经是小米顾问,所以他对小米的崛起故事如数家珍。

所以他在这本书的爆点法则阐述中,就大量的引用了小米公司的案例。如果大家想了解小米是如何引爆用户口碑的,那么大家可以去看另一本书的《参与感》里面会有大量的实际案例供大家学习。


我们今天就只研究这本书提供的三个行动工具,分别是:找到核心族群、引爆用户参与感、进行事件营销。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行动工具进行深入的学习。


第一个工具、找到核心族群。想要引爆互联网我们必须要从小众开始着手,我们需要深刻地去洞察一个核心族群,然后再针对他们开发出相应的产品。

比如我们熟知的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它就是一个针对二次元爱好者开发的 app。 而豆瓣和亚马逊,他们的核心受众大多数都是些文艺青年。再比如小米的广告语,为发烧而生,指的就是他们的粉丝都是数码发烧友。


第二个工具、引爆用户的参与感。当我们找到核心族群后,我们还需要学会放大营销效果。这就需要引爆用户的参与感,让用户热情参与信息制造,进行能量交换。比如小米就以米优论坛为核心,开启了一种完全基于互联网的全新营销模式。

他们的团队每周五都会在论坛发布开发版系统,每周二开放粉丝填写体验报告。而且贡献较大的粉丝还可以进入荣誉开发组,深度参与绝密产品的开发。资深工程师也会定期参与粉丝聚会等线下活动,直接面对用户的反馈。通过引爆用户参与感的方式,小米论坛的粉丝就相当于是一个10万人的外围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这既沉淀了老用户,同时也拓展了新用户,使得发烧友群体不断的扩大。


第三个行动工具、事件营销。想要在不断增长的用户之中引发轰动,我们就必须要进行事件营销。那么我们要如何来进行事件营销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第一、用近势热点事件进行营销。比如小米2S 的成功,就是借助了韩剧 “来自星星的你 ” 进行营销的。 我们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公司里的食堂可以免费吃炸鸡,喝啤酒等庆祝活动,从而让小米名声大造。

而雷军在庆祝小米印度发布会上,讲的那句RUOK 的鬼畜,也被做成一个病毒式的营销视频,这是近势热点营销的其中一种方法。


第二、把营销做成一个事件。这个方法非常高级,我们来讲几个成功案例:比如阿里巴巴就把光棍节打造成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还有小米的花粉节,当然也包括了小米每周五预约下周二开放购买的饥饿营销模式,这些都造势的方法。


总而言之,找到核心族群,然后引爆用户参与感,最后再进行事件营销,这些就是基于营销的爆点法则。他能让我们的产品不依赖广告,通过互联网社交打爆市场,放大我们之前的痛点和尖叫点。


痛点法则、尖叫点法则、爆点法则就是我们打造爆品的金三角法则,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打造爆品路上的三大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痛点不够锋利。在前面的痛点法则中我们就已经详细的了解到,光找到痛点是不够的,你必须要找到用户最痛的一级痛点。我们讲一个失败的案例:2010年有一个叫快书包的公司推出了一项一小时快送图书服务,但是在随后几年电商的厮杀中却慢慢的销声匿迹,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一小时快送,对于图书而言并不是一级痛点,而图书的品类全,打折多才是用户的一级痛点。所以它最终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给淹没了。所以我们找的痛点一定要够痛,而且一定是用户最难受的那个点。


第二个陷阱是、不够极致。所谓的极致,就是把一个点做到最好,形成一个对手无法复制的壁垒。比如京东自建物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成功案例:我们都知道天猫的物流是完全外包给快递公司的,而京东却投资了十几亿美元打造了专属于自己的京东物流,并且把京东快递做到了极致。

所以我们在京东买东西的时候,常常上午下的单,下午就能送到,这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种极致的体验。这种超强的竞争力,使得其它电商只能望洋兴叹。


第三个陷阱是、行业的质变。行业的质变就会导致老爆品被新产品所取代,在这里我们讲几种最可怕的质变。


第一、交互方式质变。我们都知道任天堂的游戏家用主机曾经是非常热销的,它的产品在全球可谓是赫赫有名。曾经一款产品的销量就是一亿多台,但是到了2011年销售额却开始暴跌,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受到了智能手机游戏的冲击。

在2010年年底上市的“苹果4” 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它不仅将手机带入了智能时代,而且还让手机拥有了多点触控功能。


快书包

从此让用户的手指直接变成了操作摇杆,这对于传统体感游戏就是一次交互方式的质变,这也直接给予了任天堂游戏主机一个降维打击。


第二、商业模式的质变。比如kindle 电子书之于传统电子书,后者是赚硬件的钱,而前者的本质是把硬件当用户入口之一。它通过销售自家亚马逊平台上种类多且更新快的电子书,从中赚取软件和内容的钱。


第三、交易方式的质变。比如优步和滴滴是之于出租车共享的概念,并且使用了新的支付手段,从而颠覆了传统的交易方式。


所以我们说交互方式、商业模式和交易模式的质变就有可能导致老爆品被新爆品颠覆。那么我们讲完了爆品的三个陷阱:痛点不够锋利、尖叫点不够极致、行业的三种质变之后,我们接下来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全部内容。

首先我们说明了流量是商业的本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将不再遵循门店为王、渠道为王、品牌为王的流量光明法则,而是遵循流量黑暗森林法则,而流量黑暗森林法则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是、无尽黑暗,在此传统流量模式将纷纷失效。


第二是、暗刀涌动,高频消费的产品跨界打劫低频消费的产品。


第三是、效益递减。流量模式的效益将会随着时间推移快速递减。


那么如何才能在黑暗森林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呢?我们有以下两个方法。


第一、制造爆品。


第二、采取爆品战略。


接下来是爆品的概念和三大特征。


第一、极致的单品。


第二、杀手级的应用场景。


第三、爆炸级的口碑效应。


讲完了爆品的概念和三大特征之后,就是打造爆品的金三角法则。


第一、基于用户战略的痛点法则,它帮助我们找到用户的一级痛点。


第二、基于产品战略的尖叫点法则,能够让我们把产品打造的超越用户预期。


第三、基于营销战略的爆点法则,教我们引爆互联网,放大产品传播能力。


到最后我们点明了打造爆品的三大陷阱。


第一、痛点不够锋利。


第二、尖叫点不够极致。


第三、行业发生质变。


金错刀说;互联网不是一种工具,也不是一种思维,而是一种行动。什么是检验互联网行动的唯一标准呢?那就是制造爆品。爆品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商业法则,做爆品则是每家企业都要面临的生死抉择。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的无尽黑暗中,只有爆品才能像烟花一样在黑暗中绽放光彩,被更多的用户看到。以上就是我们这本书的全部核心内容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觉得这些内容对您有用的话,欢迎转发给您的家人和朋友,让它们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的时间变地更有价值。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