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沃伦巴菲特吗?没错,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股票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人。
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
个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位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于1930年出生在美国,这一年美国股市正好崩盘。巴菲特刚满一岁,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就失业了。霍华德是一位证券推销员,家庭条件很一般,但是他却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用仅有的存款建立起了一家投资公司。
每个周末,巴菲特都会去父亲公司里玩计算器。正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巴菲特第一次看了投资方面的书,很快他就将父亲整个书房里的书全都读完了,父亲也在无形之中成为他职业上的第一个领路人。
沃伦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卖过报纸,口香糖,可口可乐,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卖报纸,因为他能够规划自己的送报路线。他从小就想要当老板,他曾说,我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
后来他的父亲从商界进入了政界,做到了国会议员,一家人都搬到华盛顿去居住了。然而,在华盛顿的那段日子,却是巴菲特最痛苦的时候,而且还大病了一场,后来,他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继续卖报纸和上学。
大学毕业后,他申请哈佛商学院却遭到拒绝。后来他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发现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这两位证券界的天才就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于是他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
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塑造了巴菲特的职业生涯,并且巴菲特也是格雷厄姆价值投资概念的完美实践者,格雷厄姆坚信投资时必须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出于对价值投资的信奉,他觉得赚钱只是时间问题,可是股票市场中短期价格变化无常,所以人们投资时就是会遇到太多的诱惑,以至于买卖频率过高,这才是多数人投资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
复利和价值投资让巴菲特在早年间就赚取了很多钱,后来他遇到了查理芒格,芒格也是一位价值投资的支持者,但是他却转变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原先巴菲特觉得投资就是在股票低价时买入,高价时卖出。而芒格则认为更大的价值在于公司本身的发展,也就是以合适的价格买下卓越的公司,让其不断复利增长,这相当于进一步完善了价值投资理念。
那什么是卓越的公司呢? 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首次提出护城河的概念。品牌是卓越公司的一条护城河,比如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可口可乐,最终帮巴菲特赚到了十倍的利润。巴菲特一直相信,正是有了投资绩优股这样的转变,伯克希尔.哈撒韦才得以发展壮大。
如何支配他的巨额财富确实一件有争议的事情。在他的数字游戏里,这些财富既是由复利得来的,也会成为以后复利的本金。他认为这是一个能够感受到胜利的游戏。但是妻子苏西却影响了他的财富观。
沃伦巴菲特
与巴菲特不同,苏西是一位十分善解人意又热情的人。和巴菲特结婚后,他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让巴菲特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当中。巴菲特不会做饭,也不懂艺术,他懂得就只有数字游戏和投资世界。而在生活上,他却完全离不开苏西。真正让他们产生分歧的是巴菲特如何支配他的巨额财富。巴菲特是一位十分信仰复利的人,他认为赚到的钱就应该投入新的投资当中,这样才能产生新的收益。而苏西认为应该拿出这些钱去做慈善。和巴菲特的父亲一样,苏西不在乎钱,她觉得有钱人有义务去付出。孩子小的时候,苏西忙着照顾孩子,等到孩子长大后离开了家,这个分歧就更加明显。
巴菲特大多数时间会沉浸在阅读和思考中。为了过回自己的人生,苏西选择离开巴菲特,自己到旧金山经营一家慈善基金,而她把巴菲特托付给朋友阿斯特利德,他们三个人就这样保持着和谐的家庭关系。每年家庭聚会,全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
但是苏西的离世还是给巴菲特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消沉了很久,子女们觉得他会一蹶不振。等到他再次走出来的时候,他决定捐出自己绝大部分财产。他确定,这些财富无论是用于教育还是医疗事业,都足以影响和改变很多人。
在苏西离世两年后,巴菲特和阿斯特里德结婚了,但他仍旧保持着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每天开车五分钟去上班,在路上买一份三美元的麦当劳当早餐,仍会保持每天五小时的阅读习惯,墙上仍旧贴着经济恐慌年代的报纸,以提醒自己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与此不同的是,他更能理解人了。
他曾说,有时候人的问题没有好的答案,但是关于钱,总有好的答案。而苏西让他明白了,爱,其实也是一种复利, 这就是股神巴菲特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