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这话好像是对那些在深山幽谷之中的僻静村庄而言的,作为平原城市建成区,似乎道路已经四通八达,还需不需要继续加大力度修路呢,什么样的密度才能对城市活力进行强大的支持呢?
路网密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道路网密度是评价城市道路网是否合理的基本指标之一。其主要功能有:一是衡量城市道路网发展规模,为城市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道路建设目标;二是表征城市路网发展水平,为分析城市交通运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三是为城市道路管理与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四是实施公交优先、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的前提。
从以上数据可知,石家庄城市行政区平均路网密度在5.4,从分区来看桥西区5.9最高,而长安区则在4.9,虽然两者相差不大,但离国家目标8还相差不少。
2021年度所有涉及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平均值达6.5km/km 2 ,相比于2020年的平均值6.4km/km 2 ,增长约1.6%。深圳,厦门,成都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国家目标要求,石家庄要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还要继续加强道路建设。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石家庄本届政府核心工作围绕道路先行的原则。先从小街小巷整治,继而二环路升级改造工程,复兴大街市政化项目,36条断头路改造,不但老百姓的出行便利了,城市的活力和功能也提高了。
随着城市路网的数字越接近8-9公里每平方公里,城市的活力指数越高,所以在主要行政区的路网密度也反映城市活力的主要指标,但普遍超过9之后则开始下降。所以提高城市路网建设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目标,不是越大越好。
石家庄要真正拉开城市布局,一是要提升主城区的路网密度,减少大社区,因为社区内的道路无法起到公共交通的功能。加强小街小巷的贯通,不但要增加主干道路同时更重要要增加小街小巷。二是在新建区规划高密度的道路交通网,道路坚持“窄而长”而不是“宽而短”的模式,使得车辆的通行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