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编程软件下载(「行知早报」学而思编程发布智能硬件学习系统)



【国内】

学而思编程正式发布智能硬件学习系统

3月31日,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学而思编程正式对外发布智能硬件学习系统。升级后的学而思编程课程,不仅有软件制作学习环节,还有硬件设计操作环节。为了保障课程内容的权威性,学而思编程相关教研人员在研发课程过程中,会充分参考国内已有的信息化课程标准,并借鉴国外优秀机构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程度、年龄段设计课程内容。在教学模式上,学而思编程采取双师模式授课,以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即由资深主讲老师直播授课,辅导老师全程服务跟踪,包括前期的信息与资料同步,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状态跟进以及一对一答疑。

卓越教育2021年净收入18.99亿,同比增长12.5%

卓越教育集团发布2021年业绩,收益约人民币18.99亿元,同比增长12.5%;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05亿元,2020年应占溢利1.3亿元;每股亏损53.8分。公告称,收益上升主要是由于:辅导项目收益上升是因为2021年上半年的课时和人次增加所带来的;及素质教育收益上升是因为入校项目人次增加所带来的。溢利下降主要由于双减政策对行业带来变动影响,导致发生业务变动、校区关闭,计提人员经济补偿金,及对外投资减值损失。

21世纪教育2021年净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约21.7%

3月31日,中国21世纪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公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之经审核综合年度业绩。2021年,集团收入录得约人民币3.09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约21.7%;毛利约人民币1.27亿元,同比增长3.7%;年内利润约人民币2874万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约63.5%;2021至2022学年,全日制学生总人数为18792, 同比增长3.5%。集团未来将确立以新职业教育为发展主线,以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为基础,通过内部建设布局校企合作、外延并购和政企合作的方式深化发展产教融合,拓展继续教育产品,开展职业培训并延展至终身教育,最终成为新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商。

华南职业教育2021年营收4.996亿元

日前,华南职业教育发布了2021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华南职业教育收益为4.996亿元,2020年为4.494亿元,同比增长11.2%。销售成本为2.98亿元,2020年为2.403亿元。毛利为2.016亿元,2020年为2.09亿元。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907万元,2020年为1757万元。行政费用为9413万元,2020年为6757万元。年内溢利为1.539亿元,2020年为1.705亿元。目前,华南职业教育在大湾区经营两所学校,分别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5月,提供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岭南现代技师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提供职业教育。

教育部5部门: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

近日,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维护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秩序。具体意见有,一是高校要切实履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责任。高校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本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规范课程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管理制度,将在线开放课程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二是高校要加强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师的管理。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完整的教学活动,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做好在线服务,确保上线课程质量。三是高校要严格学生在线学习规范与考试纪律。 严禁出借个人学习账号给他人使用,严禁通过非法软件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的人工或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取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的“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严禁以任何形式传播课程考试内容及答案。 四是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我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基本规范,建立课程内容、质量审查和运行保障制度,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五是健全课程平台监管制度。 建立课程平台“黑白名单”制度。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提供学分课程的平台进行备案审核,监管规范、课程质量高、管理服务好的平台进入“白名单”,并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政务网站上公布,“刷课”问题频出、课程质量低劣、管理服务落后的平台列入“黑名单”。

北京市出台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准入指南

3月31日,北京市体育局发布《北京市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培训场地、培训内容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南》提到,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配备运营管理人员、执教人员、教研及教管人员等,其中线下培训机构还应配备场地维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线下体育培训机构开展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开展培训教学的场地面积应不少于100㎡。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配备与其培训大纲及培训计划相匹配的合法、合规的教材,语言、文字、字母、符号、引文、摘录、术语、译名、计量单位等准确规范,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国外教材。

教育部: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

为进一步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教育部: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学而思编程

近日,国新办举行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郝风林提到,针对学生群体,教育部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具体包括:一是明确理念深化改革。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念,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二是保障课时抬高底线。严格政策标准和教育督导,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三是优化课程提升质量。对此,教育部出台了三个文件,2017年修订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9年启动修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1年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