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喜欢各种小制作。这个聪明的孩子经常仰望黑色夜幕中一闪一闪的星空,神奇的变化、会移动的星体很是让他着迷。后来随着阅读学习的不断深入,他知道了越来越多的天文常识。长大后被选进宫做了“太史令”,这让张衡对星空的研究更加便利了。
通过多年的观察,他发现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夜晚人们看到的明亮月光不过是对太阳光的反射。但是在那个年代,没有人相信他的月亮不是发光体的测定。
张衡对星星也很有研究,他曾经根据自己肉眼观察画下星空图,他在图上画下了2500颗星辰的位置。根据现在的测定,人们用肉眼能看见的六等星基本在3000颗左右。由此可以论证张衡对星空的研究是很认真的。
古代记录日期比较难,张衡发明了一个漏水转浑天仪。在一个铜球上刻了二十八星宿,以及黄赤道和南北极。再结合一套转动的机械,将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等传动装置运行起来,根据上面的刻度就能知道哪天是初一,哪天是月圆的十五。
在东汉年间,地震经常发生。据记载,仅在96年到115年的30年间,就发生过23次地震。当时人们不懂科学,感觉地震就是老天发怒了。
张衡心想,如果能尽早知道哪个位置发生了地震,朝廷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赈灾,也就能挽救更多人的性命。经过几年的研究,张衡制作出了天文史上有名的“地动仪”。
据记载,地动仪全身铜制,直径近3米,形状就像一个大酒坛子。坛子外部按照东南西北镶嵌了四条龙,又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各自镶嵌一条龙,这八个方位的龙嘴里都含着一个铜球。相对应的龙头下面,安置了八个张大嘴巴的蛤蟆。在坛子内部居中有根铜柱,铜柱下面细,顶部粗。下细上粗的铜柱又有八个方位设备与各个龙体内部相连接。如果哪个方位的龙嘴里的铜球掉到下面的蛤蟆嘴里,就测定哪个方位会有地震。
有一次,张衡发现陇西方向的蛤蟆嘴里掉进了铜球,就向朝廷报告说陇西方向发生了地震。结果过了三四天,也没有人来报告。很多人都说张衡的地动仪不准,是个摆设。张衡却说肯定是路上耽搁了,所以消息来得慢了些。结果又过了两天,果然有折子递上来说陇西发生了地震,要求朝廷拨款赈灾。大家对张衡赞叹不已。
很多科研工作者都行走在人类的前沿,能够与之对话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就连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没被现实反复印证之前,他们经常感受到的都是众人的质疑。张衡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他说月亮本身不发光,他所画下的星空图,他所发明的地动仪受到的都是质疑。但是他是一个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懂得在孤独中坚持自己的方向。事实证明,熬过孤独之后,时间给了他应有的回报。
注: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