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斑和太阳黑子(什么是太阳耀斑?)

它们可以产生的太阳风可以携带高能量的微粒,就是所知的太阳质子事件。这些粒子可以影响地球的磁气圈(参见地磁风暴条目),伴随的辐射会危害太空船和太空人。

耀斑是在太阳的盘面或边缘观测到的突发的闪光现象,它会释放出高达6 × 1025焦耳的巨大能量(大约是太阳每秒钟释放总能量的六倍,或相当于160,000,000,000百万吨TNT,超过舒梅克-李维九号彗星撞木星能量的25,000倍)。它们通常,但并非总是,伴随着发生日冕大量抛射的事件[1]。耀斑会从太阳日冕抛射出电子、离子、和原子的云进入太空。通常,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两天,这些云就可能会到达地球[2]。这个名词也适用在发生类似现象的恒星,但通常会使用“恒星耀斑”来称呼。

耀斑会影响到太阳所有的大气层(光球、色球和日冕)。当等离子体物质被加热至数千万K的温度时,电子、质子和更重的离子都会被加速至接近光速。它们产生电磁频谱中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然而绝大部分的能量都在视觉范围之外,因此绝大硕的耀斑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必须要用特别的仪器观测不同的频率。耀斑发生在围绕着太阳黑子的活能层,强烈的磁场从那儿穿透光球联接日冕和太阳内部的磁场。 耀斑会突然(时间的尺度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释放储藏在日冕中的磁场能量;日冕大量抛射(CME)也可以释放出相等的能量,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耀斑发射的X射线和紫外线辐射会影响地球的电离层,扰乱远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在分米波长的电波辐射会直接干扰雷达和使用这些波长的仪器和设备的操作。

太阳耀斑的首度观测是理查·卡灵顿和理查·霍奇森在1859年独立完成的[3],在黑子群当中看见一个小范围的明亮区域。观察望远镜或卫星观测到的恒星光度变化曲线,可以推断其他恒星是否产生恒星耀斑。

耀斑

太阳耀斑发的频率随着平均11年的活动周期,从太阳位于活跃期的一天数个,到宁静期的一星期不到一个,有很大的变化(参见太阳周期)。大的耀斑出现的频率远低于小的耀斑。

成因

耀斑发生时会加速带电粒子,主要是电子与等离子体物质进行相互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是磁重联的现象负责带电粒子的加速。在太阳,磁重联可能发在太阳拱圈 -一系列密接的磁场线循环。这些快速重新连结成回路的磁场线进入低处,被拱圈其余为重联的磁场线缠绕着。这些重联结时突然释放的能量是粒子被加速的源头。未重联且缠绕在周围的磁场线和它所包含的物质可能会猛烈的 向外扩张,形成日冕大量抛射[6]。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耀斑的爆发通常都在磁长较为强烈,也比平均活跃的活能层。

虽然,这是一般所认同的耀斑成因,但细节仍不为人所知。尚不清楚磁场的能量如何转化为粒子的动能,也不知道如何将粒子加速,甚至超越千万电子伏特的能量。对于被加速粒子的总数,有时似乎总是大于循环中粒子数量的不一致性,也尚无法解决。即使在现在,科学家还是无法预测耀斑。

分类

太阳耀斑依照太空探测器静止环境观测卫星(GOES)在地球附近测量到的X射线峰值通量,从100至800皮米(每平方米的瓦特数,W/m2)分为A、B、C、M或X 几个不同的等级。


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些分级的尺度是线性展开的,每一级再细分为1-9阶(X级除外),所以X-2耀斑的能量是X-1的两倍,是M-5的4倍。X级的最高纪录已经达到X-28。

然而,理论上认为1859年的极端事件,其强度应该超过X-40,所以可能再扩增出Z级。


参考资料
  1. Kopp, G.; Lawrence, G.; Rottman, G. The Total Irradiance Monitor (TIM): Science Results. Solar Physics. 2005, 20 (1–2): 129–139.Bibcode:2005SoPh..230..129K. doi:10.1007/s11207-005-7433-9.

  2. 跳转^ Menzel, Whipple, and de Vaucouleurs, "Survey of the Universe", 1970

  3. 跳转^ "Description of a Singular Appearance seen in the Sun on September 1, 1859",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v20, pp13+, 1859

  4. ^ 跳转至:4.04.1 Phillips, Dr. Tony. Near Miss: The Solar Superstorm of July 2012. NASA. July 23, 2014 [July 26, 2014].

  5. 跳转^ Staff. Video (04:03) - Carrington-class coronal mass ejection narrowly misses Earth. NASA. April 28, 2014 [July 26, 2014].

  6. 跳转^ "The Mysterious Origins of Solar Flares", Scientific American, April 2006

  7. 跳转^Great Ball of Fire. NASA. [May 21, 2012].

  8. 跳转^ Tandberg-Hanssen, Einar; Emslie, A. Gor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编. The physics of solar flares. 1988.

上述所有内容来自WJ百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