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方面,机器人已经赶超人类了!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超逼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艺术家艾达(Ai-Da),她的才华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除了自画像,还能帮你画人像画。
诗歌创作,听完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她大受启发,创作了自己的诗歌。
雕塑,去埃及办雕塑展还被当成间谍在小黑屋里关了10天。
▍世界首位“超现实”AI艺术家
她其实是一台非常精密逼真的人形机器人。
2019年4月,源于英国画廊老板梅勒的创意,由剑桥大学的专家撰写AI算法,并在Engineered Arts的联合制作下,世界上首位“超现实”艺术家——艾达诞生了。
以 Mesmer 为骨架勾勒出一个年轻女人的脸庞,小麦色的皮肤倒映着独属于硅胶的光亮质感,3D打印的褐色眼睛、丰满的嘴唇,表情中展露出一种初入艺坛的青涩和不屑,两只手臂的机械结构完全裸露。
艾达(Ai-Da)的名字也颇有渊源,取自19世纪的先锋女数学家Ada Lovelace,她编写了人类史上第一份计算机算法,也被称作“人类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
艾达是如何边看边作画的呢?
她的眼睛中暗藏了摄像头,配备面部追踪技术,可以直接与人目光接触。
通过“眼睛”扫描人或物体,算法将捕捉到的画面转化成实境坐标,并发送给手臂,由此产生的笔触通常是不连续的直线条,因此只有在大量笔触后才能看到主体轮廓,这也让绘画作品有一种“雾里看花”的质感。
她也能分析人类艺术家使用的色彩和技巧,所以也有上色的能力。
艾达可以在45分钟内完成一项艺术创作,每份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算法创建的路径会在事后删除,因此无法复制。
艾达的算法中包含不同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程序以及对应的输入数据库,这也意味着艾达不仅能像传统的艺术家那样不断精进作品,还可以同时掌握几种不同的风格笔法。
▍最新创作大公开,会写诗的AI
除了绘画,艾达最近公开表演了她的最新创作——诗歌。
她在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发表了一首受到14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启发的创作。
科学家们先让她聆听但丁最知名的《神曲》,接着让她以该诗的“感觉”,配合自己数据库中的词汇,利用算法,创作了自己的作品。
诗歌的单词和句子结构都是由艾达独有的AI语言模型生成,她创作的诗句是这样的:
“我们像蒙着眼睛的俘虏一样从我们的诗句中仰望,
被派去寻找光明,但它从未到来,
为了完成这幅画,需要一根针和线
观看那些处于痛苦中的可怜的生物,
眼睛被缝上的鹰。”
梅勒认为这首诗有着深刻的情感,并且艾达模仿人类写诗的能力惊人,连真人也无法分辨这是机器人创作的诗句。
▍走遍各地办展览 能演讲和接受采访
作为艺术界的新偶像,艾达去过世界很多地方进行展览。
她的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19年7月,牛津大学的“无定式未来”(Unsecured Future)展览上。她的作品刚刚揭开面纱,就已经卖出超过一百万美元。
之后,她的多项艺术作品已经在伦敦设计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展出,她还能自己接受采访,曾向《卫报》谈过她的灵感来源。
不仅能自己接受采访,艾达在2020年5月还登上了TEDxOxford的舞台发表演讲,讨论对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感受。
艾达的艺术展也不是一直这么顺利的,去年十月,艾达曾前往埃及参加一个当代艺术展“永恒即现在”(Forever Is Now),但被埃及海关拘留在小黑屋里10天,理由是她眼睛内置的摄像头被怀疑与间谍行动有关,直到展览前几个小时,艾达才被释放。
梅勒说:“这一事件表明,世界各地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进步有多么紧张。”
▍AI创作的艺术,是真正的艺术吗?
人工智能的创作到底算不算艺术?
这个问题一直被争论不休,当今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艺术是由人创造的,只属于人类。这个观点是基于人文主义提出的,但在今天,我们似乎因为科技的发展在慢慢偏离人文主义,正在进入一个机器和算法会影响我们行为的时代。
无法否认的是,AI艺术时代已经来临。在这场人与机器的互动中,人类艺术家帮助AI开启‘艺术慧根’,赋予像艾达这样的机器人创作艺术的能力。不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AI还是很难接替人类艺术家的创作,因为它们所有的创作都少不了人的参与。